哈萨克语元音格局研究
2018-08-17达吾勒阿布都哈依尔努尔麦麦提尤鲁瓦斯
达吾勒·阿布都哈依尔,努尔麦麦提·尤鲁瓦斯,刘 艳
(1. 新疆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 新疆大学 新疆多语种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0 引言
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为黏着型语言。哈萨克语中共有33个音位,其中包含九个元音音位,即: ɑ、、e、i、、o、ø、u、y。以上符号分别对应哈萨克语中的,等字母。其中元音y的发音接近国际音标中[i:]的发音,而e的发音接近[ie]的发音。哈萨克语共有V、CV、VC、CVC,VCC、CVCC等六种音节类型,而每个音节只包含一个元音[1]。
传统的元音分类方法是采用发音器官运动感知基础上的“Bell-Sweet”模型,即用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唇的圆展来描述元音。这是从传统语音学的角度,在生理上所表现的元音舌位图。表1给出了语言学家根据听感归纳的哈萨克语元音格局图[1]。近年来在元音研究中,许多学者把生理参数和声学参数进行对照,不同的共振峰模式代表了不同元音的特征,尤其是前两个共振峰对元音音色起关键性作用。
表1 哈萨克语元音音位格局
元音格局的研究方法正是从传统语音学出发,利用声学元音图考察元音的层次和分布,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元音图能把作为元音区别特征的声学参量放到传统的发音器官空间中,以图形的形式形象地表达出来。在语音实验中,元音的音质主要决定于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的值,可以通过实验手段获取元音的共振峰频率后绘制出声学图,又称声位图。
目前国内,在汉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等语言元音格局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石峰[2]用Joos方法分析了北京话一级元音格局问题。鲍怀翘和阿西木等[3]只用232个多音节词指出了维吾尔语八个元音的格局。孜丽卡木·哈斯木等[4]用500个双音节词讨论了词首音节元音的格局问题。王昆仑等[5]抽取160个元音语料,男声、女声和男女混合三组测量了八个元音的五个共振峰频率值,跟语音识别相结合分析了元音的格局问题。而关于哈萨克语元音格局研究方面相关研究较少,文献[6]通过提取哈萨克语元音i在不同条件下的共振峰频率给出了其准确的音位位置,文献[7]对哈萨克语元音中的四个圆唇元音的和谐规律以及声学表现形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采取Joos型声位图来研究哈萨克语元音格局。该方法以第一共振峰频率值F1为纵坐标、第二共振峰频率值F2为横坐标表示声学元音图。声学元音图虽然不能完全和生理舌位图相同,但是在相对位置上大致对应。首先,舌位高低跟F1密切相关,舌位高,F1就低,舌位低,F1就高。其次,舌位前后跟F2密切相关,舌位靠前,F2就高,舌位靠后,F2就低。因此,利用声学元音图研究语言的元音系统是很方便的。本文通过分别统计哈萨克语多音节词的词首、词腹和词尾音节中元音的第一和第二共振峰频率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较全面地分析和归纳哈萨克语多音节词中词首音节、词腹音节和词尾音节元音格局的区别,并首次提出了哈萨克语元音共振峰模式的排列。
1 试验方法
对于黏着性语言来说,把词首、词腹和词尾音节元音的共振峰进行平均是不可取的。相关研究表明,元音在词中的位置会影响其音质,位置不同则音质也不同。因此,需要分开统计词首、词腹和词尾音节元音的共振峰频率。本文以多音节词词首、词腹和词尾音节元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归纳了V、CV、VC、CVC,VCC、CVCC等音节中元音的第一、第二共振峰频率值。
1.1 语料录制
录音语料一共有1 062个多音节词,这些词基本涵盖了哈萨克语中元音和辅音搭配,其中每个元音的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用IBM Thinkpad型笔记本电脑和与之匹配的内置声卡,在新疆大学多语种信息技术实验室标准录音室里录音。发音人为女,年龄30岁,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专业播音员。实验采用了CoolEdit2.0进行录音,采样频率为16 000Hz、16位、单声道。每个词单独念两遍,然后利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提取了元音音长、音强,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等声学参数。
表2 多音节词元音音位个数分布表
1.2 实验原理和方法
元音共振峰是元音音质最主要的声学标志。第一共振峰频率同开口度直接相关,频率值越高开口度越大,频率值越低开口度越小;第二共振峰同舌头后缩直接相关,频率越低舌位越后,频率越高舌位越前。本文利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提取了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单位: Hz)和元音的第二共振峰F2(单位: Hz)。由于在具体语音环境中元音受前后辅音的影响处在不同程度的变化中,所以元音共振峰数据是在相对稳定的段进行测试的。
2 数据统计与分析2.1 元音共振峰统计
针对哈萨克语中九个元音(表3),本文对每一个样本分别按词首、词腹和词尾音节提取了F1共振峰和F2共振峰值,并取平均值,还分别给出了词首、词腹和词尾音节F1与F2共振峰差值,以及词首、词腹和词尾音节F1和F2共振峰的平均值等。
表3 哈萨克语多音节词元音共振峰频率值统计表
不同的人发出同一个元音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语境下发出同一个元音时,共振峰频率值会有较大的差异,但该元音的模式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就是说每个元音共振峰之间的差值比例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如表3所示元音共振峰模式图中不管元音处在词首音节还是词尾音节,F1、F2共振峰之间的差值大致是稳定的。通常元音发音时舌头后缩与F2共振峰值相关,但是本文中元音相关参数都是以多音节单词为单位录制的,因此会受到前后音素的影响,导致同一个元音在不同的单词环境中测到的参数值会有所差异。因此,本文采用了F2和F1共振峰的差值。如图1所示,分别给出了词首、词腹和词尾三种情况下F2和F1共振峰的差值,作为哈萨克语元音共振峰模式。由于元音,o,ø,y不会出现在词尾,所以没有给出相应的柱形图。可以看出F2、F1差值越小即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越靠近,舌位越靠后。所以四个后元音a、、o、u的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距离很近,这种现象在词首音节元音模式中更加明显。
图1 哈萨克语词首、词腹、词尾元音共振峰模式
2.2 声位图及讨论
本文采用Joos声位图法用Sigmaplot软件绘制了哈萨克语多音节词词首、词腹和词尾音节元音格局图。本文以元音第二共振峰(F2)频率作为x坐标,第一共振峰(F1)频率作为y坐标,原点设在右上角,每个元音在图上对应一个点。图2、图3、图4分别给出了哈萨克语多音节词词首、词腹及词尾元音格局。由于元音,o,ø,y不会出现在词尾,所以词尾元音格局图中只出现了五个元音。
图2 哈萨克语多音节词词首音节元音格局
图3 哈萨克语多音节词词腹音节元音格局
图4 哈萨克语多音节词词尾音节元音格局
本文将上图中的舌位最靠前、舌位最靠后以及开口度最大的三个元音对应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比较图2和图3可以发现,哈萨克语多音节词词首音节元音分布要比词腹音节元音的分布相对集中一些。下面本文根据每个元音词首、词腹及词尾音节F1共振峰和F2共振峰的平均值来构造一个哈萨克语多音节词元音格局图,如图5所示。
图5 哈萨克语多音节词元音格局
图6给出了根据表3中F1和F2共振峰平均值绘制的比较柱形图,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对发音人共振峰F1、F2的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见表4。
图6 F1,F2共振峰平均值比较
表4 元音F1、F2共振峰值排序
根据实验语音学的研究,F1和舌位高低关系密切。舌位高,F1就低;舌位低,Fl就高。同时,F2和舌位前后也有联系。舌位靠前,F2就高;舌位靠后,F2就低。因此,以F1来看发音人发音时,从ɑ到y,舌位都会逐渐升高;以F2为标准,从e到o,舌位经历了逐渐后移的过程。如果以某个音,比如以排序中比较居中的音为分界,那么就可以把这九个元音分为前—后、高—低两个维度,对应于发音时舌位的前后和高低,把它们分为前、后元音和高、低元音两组类别。基于此,以第一共振峰为例,o前面的元音看作是低元音,则其后的为高元音。以第二共振峰为例,在ø之前的元音看作是前元音,之后的为后元音。这样,就可以得到表5的预测结果。
表5 哈萨克语元音音位格局(根据实验结果预测)
表1是语言学家根据听感归纳的元音分类,与表3进行对照可以发现,传统的分类结果与实验预测结果基本吻合。但是元音的位置有区别。在表1中将元音划分在后元音—高音部分,而表5中放在后元音—低音部分,但是根据表4所示第一共振峰的排序来看,元音的F1共振峰值位于元音和i之间,其值分别为(: 670Hz,: 641Hz,i: 476Hz)。根据具体值来分析,元音第一共振峰更靠近元音,而不是元音i。因此,本文把元音, ɑ,放在低元音部分,而把剩下的六个元音放在了高元音部分。
3 讨论
本节根据元音共振峰和舌位之间关系,从语音学的角度对哈萨克语多音节词中元音的特点进行讨论。
(2) u和o音位,从图2、图3、图5可以看出,元音o的第二共振峰值最小,声位图中位于最靠右位置,故是舌位最靠后的元音。元音u的第二共振峰值略高于元音o,音位图中处在元音o的左边。关于第一共振峰,根据元音在多音节词中出现位置不同有所变化。在词首出现时,元音o的第一共振峰值略大于元音u的值。而在词腹出现时,元音o的第一共振峰值略小于元音u的值。由于以上两个元音F1共振峰平均值都较低,舌位较高,属于高元音。
(4) ø和i音位,从图2~图5可以看出,在词首音节出现时元音ø第一共振峰值略低于元音u,舌位较高。而元音i的第一共振峰值略低于元音ø,舌位略高于ø。在词腹音节出现时,元音i的第一共振峰值略大于元音ø。因此,i的舌位也略低于ø。根据词首、词腹及词尾F1,F2共振峰平均值来分析,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元音ø和i的第一共振峰值较低,因此舌位较高。而第二共振峰值较高,说明这两个元音是舌位较靠前的元音。
(5) e和y音位,从图2、图3可以看出,元音y的第一共振峰值最小,在音位图中位置最靠上。因此,是舌位最高的元音。元音e的第一共振峰值略高于元音y。因此,舌位略低于元音y。关于第二共振峰,在词首音节中,元音y的第二共振峰值高于元音e。因此,元音y的舌位也相对e靠前。而在词腹音节出现时,元音y的第二共振峰值低于元音e。因此,在词腹音节出现时元音y的舌位也相对e靠后。最后根据第一,第二共振峰平均值来分析,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元音e和y的第一共振峰值相对最低。因此,舌位最高,而第二共振峰值最高,说明是舌位最靠前的元音。
4 结论
本文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对哈萨克语中九个元音,在词首、词腹和词尾音节中的音位分布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结果,舌位前后的分布特点是: [ɑ,, u,o]为后元音,[e, y,, i, ø]为前元音;舌位高低分布特点是: [ i, o, u, ø, e, y ]为高元音,[a,,]为低元音。哈萨克语元音的分布格局特点是“前倾性和高倾性”,即九个元音中有五个前元音和六个高元音。
哈萨克语中有九个元音,由于在词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导致第一、第二共振峰的值有较大的差异,甚至部分元音在音位图中的前后位置也有变化。但是,不同位置元音的F1和F2共振峰之间的距离是稳定的。根据舌位前后顺序,舌位越靠前,元音第一、第二共振峰的距离越近;舌位越靠后,元音第一、第二共振峰的距离越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