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噜“震天响”
——鼻科“第三只眼”来探因
2018-08-17赵非一臧朝平
文/赵非一 臧朝平
每次杨先生入睡时,先是一声震耳的鼾声,随即而来的却是突然气息全无,一阵一阵,少则几秒,多则数十秒,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窒息。几年下来,好在也没有意外发生。然而,最近几天,杨先生逐渐感觉鼻塞、胸闷,甚至有时不得不用嘴巴呼吸。经过详细的查体诊断和问诊,医生发现杨先生的鼻腔里面有一块小赘肉,堵住了呼吸通道。通过手术治疗摘除“鼻息肉”后,杨先生目前正在恢复阶段,而他“打呼噜”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其实,临床上像杨先生这样因为鼻息肉导致打鼾的病例不在少数。经过鼻内窥镜检查,一般都会在他们的鼻腔内发现数量、大小不等的息肉组织,将呼吸通道堵得严严实实,而这也是他打鼾的真正病因。导致打鼾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大部分是由于鼻腔内息肉赘生物阻塞气道引起的,因此只要摘除堵塞物并将呼吸通道打通,打鼾现象自然就消失了。
看似小小的鼻息肉,若不及时根治后果其实非常严重。祁方介绍,由鼻息肉引发的鼻窦炎往往是鼻炎中最严重的,因为鼻腔黏膜如果长期水肿下垂,形成荔枝肉状肿物,就会堵塞鼻腔。不仅妨碍呼吸,还使得鼻窦分泌物引流不畅,加重鼻窦炎,形成恶性循环。同时,鼻息肉还会激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器功能损害,有的甚至会发生恶变。而治疗鼻息肉的关键就是要尽早发现,因此一些检查就不能缺少。
1、 CT检查(冠状CT扫描结果更好):观察鼻息肉的基本特征、筛漏斗是否狭窄、部分或全部副鼻窦腔密度变化、鼻中隔骨缺损等。但CT显示副鼻窦腔息肉欠清晰,通常只是副鼻窦密度阴影。
2、X射线:明确病变区域、范围是否并发鼻窦炎等,尤其是后鼻孔息肉检查是必要的。
3.鼻镜、鼻内窥镜检查:看到鼻腔内的淡黄色或灰白色息肉即可确诊。
鼻息肉必须及时手术才能够根治。针对性的治疗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技术。鼻内窥镜被誉为鼻科医生的“第三只眼”,借助它可直接窥视到鼻腔、鼻窦内的隐蔽细微部位,不仅手术操作变得更加精细,治疗更彻底,避免愈后反复发作,同时还能保留鼻腔正常黏膜结构和功能,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临床表明,通过运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技术治疗鼻息肉,95%的患者术后恢复很好。
此外,临床上鼻息肉常常会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并存,有的患者还伴有哮喘、囊性纤维化等不良疾病,增加了治疗难度。另一方面,鼻息肉是一种黏膜病变,术后很容易复发。因此,治疗鼻息肉应当把消除鼻炎症状、恢复鼻呼吸放在第一位,其次还要改善嗅觉和味觉症状,预防复发。“临床很多实验都发现,鼻息肉和哮喘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通过施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大部分患者在治疗鼻息肉的同时还能改善哮喘症状。这也就是说,对于哮喘患者,积极治疗鼻部疾病,也可明显改善哮喘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很多鼻息肉患者对术前治疗和手术十分重视,大多能积极配合医生,但一旦做完手术就误以为万事大吉,把医生反复叮嘱的‘术后复查’当作耳边风,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鼻息肉再次悄悄长出来。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约4%的鼻息肉患者在术后1年内需要再次手术;10%左右的患者3年内需要再次手术;5年内再次手术的患者可高达15%左右;而鼻息肉合并有哮喘或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患者,手术后3年左右有40%以上需要再次手术。
因此,鼻内镜术后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手术本身。所以,术后一定要定期复查,了解鼻腔黏膜上皮化程度,以便医生及时处理早期病变,并且根据复查情况来调整用药,这样才可以有效防止息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