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不同吸痰方法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2018-08-17柴瑞丽姚长浩代兆华刘婧妍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气囊呼吸机气管

柴瑞丽* 姚长浩 代兆华 刘婧妍

(河北省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 邢台 054000)

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呼吸支持和治疗呼吸衰竭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机械通气患者常常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致患者脱机困难,住院时间延长,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一直以来,医务工作者对如何预防VAP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以期能减少VAP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不同的气道管理方法,比较各种方法在降低VAP方面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住入ICU的机械通气≥24 h的患者170例,男92例,女78例,年龄(48.7±16.3)岁,其中COPD伴呼吸衰竭47例,重型颅脑损伤38例,外科术后35例,心肺复苏术后19例,农药或药物中毒15例,ARDS 1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6例,随机分成膨肺吸痰组60例、声门下吸引组60例和传统吸痰组50例,三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基础疾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疾病评分Ⅱ(APACHE Ⅱ)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VAP临床诊断标准[1]:X线胸片出现新的浸润阴影或原有浸润影扩大,合并以下至少2项:①体温>38.3 ℃;②WBC>12.0×109/L或<4.0×109/L;③气管支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疾病。同时做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来辅助诊断,CPIS≥5分可诊断肺部感染。

1.3 具体方法

1.3.1 每组患者均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床头抬高30°~45°,均以0.1%洗必泰液口腔护理,每日4次。吸痰时均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按需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前后洗手或免洗手消毒。

1.3.2 每组患者均使用PORTEX囊压测定仪监测套囊内压,每日2次,使套囊压力维持在25~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保持气道的密闭性。

1.3.3 膨肺吸痰组操作方法:吸痰前,先由一人准备储氧人工气囊,连接氧流量至10 L/min,断开呼吸机,以10~12次/分频率膨肺3~5次,潮气量500~600 mL,紧接着另外一人进行气管内吸痰,吸痰时间少于15 s,吸痰后接人工气囊按上述方法膨肺3~5次,之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如果患者痰多,先气管内吸痰,再接人工气囊膨肺。痰液黏稠者向气管内注入3~5 mL生理盐水稀释,再膨肺吸痰。

1.3.4 声门下吸引组操作方法:将患者气管导管的吸引管腔连接中心负压,以60~80 mm Hg的压力进行持续吸引,若分泌物黏稠不易吸出,给予生理盐水5~10 mL反复冲洗,直至容易吸出。气管内的吸痰方法采用常规吸痰法,吸痰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1.3.5 传统吸痰组操作方法:吸痰前断开呼吸机,插入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时负压边旋转边吸引提出,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 s,痰液黏稠的先向气管内注入3~5 mL生理盐水稀释,再重新吸痰,吸痰完成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1.4 监测指标: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入科24 h内的APACHEⅡ评分、鼻饲流食情况(有或无,有无明确的误吸)、发生VAP时简化CPIS评分。每日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痰量及性状、吸痰前血氧饱和度、吸痰前血气分析、吸痰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至原来水平的时间、吸痰后1 min和30 min气道阻力、气道峰压及吸痰后30 min血气分析。以及三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肺不张例数、每日吸痰次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病死率等。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170例入选患者中,167例患者人工气道采用7.5号气管插管,3例因为气道狭窄插入7.0号气管导管,无1例气管切开。所有无菌吸痰管一次吸痰后丢弃,无重复使用。人工气囊专人专用,转科或出院后低温等离子消毒。所有肠内营养患者均采用肠内营养泵入,监测胃残余量,无l例患者发生明确的胃内容物误吸。三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VAP的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平均APACHE Ⅱ评分(23.1±7.6)分。

2.2 膨肺吸痰组发生剧烈呛咳的有9例,发生率15%,传统吸痰组发生剧烈呛咳7例,发生率14%,两组患者呛咳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22,P>0.05),适当给予镇痛镇静后再次吸痰未再发生剧烈呛咳,170例患者无1例气压伤出现。

2.3 膨肺吸痰组与传统吸痰组患者吸痰后心率均增快,但两组患者吸痰后1 min、30 min心率经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吸痰后30 min氧合指数(PaO2/FiO2)有上升趋势,但两两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吸痰后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peak)下降,膨肺吸痰组在吸痰30 min后下降明显,见表1。膨肺吸痰组与传统吸痰组患者吸痰后SpO2上升时间分别为(8.72±4.28)vs(20.64±8.82)s,(t=2.920,P<0.01),膨肺吸痰组吸痰后SpO2上升明显增快。

表1 膨肺吸痰与传统吸痰前后各指标变化(±s)

表1 膨肺吸痰与传统吸痰前后各指标变化(±s)

注:*与吸痰前比较,P<0.05,#与传统吸痰组吸痰后30 min比较,P<0.05

组别 HR(次/分) PaO2/FiO2 Raw(cm H2O/s) Ppeak(cm H2O)膨肺吸痰组吸痰前 79.22±12.51 189.42±34.26 19.68±4.35 18.53±1.94吸痰后1 min 98.37±19.58* - 17.39±4.82 17.58±1.58吸痰后30 min 81.47±16.94 211.90±40.42* 13.46±3.91*# 15.42±1.65*吸痰前 80.61±14.03 181.87±37.59 19.16±4.89 19.08±2.11吸痰后1 min 96.73±18.72* - 18.25±5.19 18.90±1.92吸痰后30 min 80.57±13.86 207.75±39.05* 16.59±4.37* 17.63±2.02传统吸痰组

2.4 膨肺吸痰组、声门下吸引组分别与传统吸痰组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明显降低,发生时间均晚于传统吸痰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有统计学意义。膨肺吸痰组和声门下吸引组比较,VAP发生率、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无差异,但膨肺吸痰组与传统吸痰组比较肺不张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声门下吸引和常规吸痰组比较,每日吸痰次数明显减少,见表2。

表2 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s)

表2 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s)

注:*与传统吸痰组比较,P<0.05,**与传统吸痰组比较,P<0.01,#与声门下吸引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 VAP发生率[n(%)] VAP发生时间(d,±s)肺不张发生率[n(%)] 日吸痰次数(次,±s) 机械通气日数(d,±s)膨肺吸痰组 60 20.0(12)* 7.78±0.47* 5.0(3)** 5.02±0.90*# 6.91±0.45*声门下吸引组 60 21.6(13)* 7.25±0.45* 15.0(9) 7.25±0.45 7.27±0.42*传统吸痰组 50 40.0(20) 5.01±0.89 24.0(12) 8.24±0.43 12.42±0.79

2.5 发生VAP与未发生VAP组进行比较,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明显延长,病死率增加,见表3。

表3 VAP的发生对预后的影响(±s)

表3 VAP的发生对预后的影响(±s)

组别 例数(n) 机械通气日数(d,±s) 住ICU时间(d,±s) 住院病死率[n(%)]发生VAP 45 14.20±0.58 18.89±0.69 51.1(23)未发生VAP 125 6.52±0.35 11.23±0.33 33.6(42)t/χ2 - 30.59 28.18 4.296 P-<0.001 <0.001 0.038

3 讨 论

机械通气不仅治疗各种呼吸衰竭,还能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等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在预防VAP方面,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如无禁忌,机械通气患者一律采用30°~45°半卧位。而在人工气道管理方面难度较大。引起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就有患者有痰不易咳出,口咽部定植菌误入气道,消化道细菌误吸,长期机械通气及患者自身免疫力差等原因。对于工作繁重的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来说,传统吸痰法由一人操作,时间短,方法简单,是最常用的吸痰方法。但传统吸痰法在吸痰时会终止吸氧,吸入的氧气浓度下降,吸痰还会将气道内含氧气的气体吸出,负压还会引起远端气道限闭,造成低氧血症和肺不张[2]。正常气道生理屏障的破坏和反复的吸痰操作,还可导致VAP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近年来,有关VAP的研究发现,气囊上分泌物误吸入下呼吸道是发生VAP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清除气囊上分泌物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3]。采用声门下吸引方法可通过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避免细菌沿气囊周围间隙下行入下呼吸道,来降低VAP的发生[2]。郭兰琪等[5]通过Meta分析证实声门下吸引能明显降低VAP的发病率。这一防治措施也被纳入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治疗指南中[1]。但带声门下吸引装置的气管导管价格较贵,而且持续吸引容易引起气囊上方气管黏膜的损伤,会导致气道出血,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方法可以缓解负压对黏膜的损伤,但容易发生堵管[3-5]。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在大多的重症医学科普及使用。

膨肺吸痰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技术,可改善肺泡委陷和换气功能障碍所致的肺损伤,是保护性通气策略内容。在吸痰前、后给患者辅助呼吸与高浓度氧气,使含氧气体快速进入各级支气管,促进肺泡扩张,延长气体在肺泡-毛细血管内换气时间,改善通气/血流比值,避免了低氧血症和肺不张的发生;并通过肺内外产生的压力差,促使气道深处痰液流向大气道,易于被咳出或吸出,减少肺部感染。经膨肺吸痰后,患者委陷的肺泡扩张,气道阻力减少,人机协调性提高,呼吸肌做功降低,减少了肺部并发症,可尽早脱机,缩短了住院时间[6-7]。膨肺吸痰的方法采用两人配合,一人吸痰,一人膨肺,如果操作熟练,也可以一人完成,节省了人力资源。也有学者[8-11]采用改良的膨肺吸痰法,通过吸痰后调整呼吸机潮气量或吸气压力进行膨肺,与传统吸痰法进行比较,吸痰后PaO2、SpO2明显改善(P<0.01),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而膨肺吸痰后也并没有引起患者呼吸力学的显著变化[12]。需要注意的是,膨肺前必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有效湿化气道,充分吸痰后才能进行。

膨肺吸痰和声门下吸引通过不同的原理均能降低VAP的发生。本研究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膨肺吸痰对气管导管要求不高,无需特殊装置,价格低廉,临床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不仅可以降低VAP的发生,还可以明显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总之,临床上对于VAP的预防治疗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尽管此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经验,但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气囊呼吸机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高田气囊案
迷你救生充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