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癌采用传统根治术与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8-08-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1期
关键词:肠系膜筋膜结肠癌

张 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普外二科,辽宁 鞍山 114014)

结肠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在我国范围内,该病的发病率达到4%[1],其原因与老龄化、饮食习惯、饮食结构与生活水平改变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多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可以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也会有创伤大,术后复发率高,需要进一步的升级效果。本文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4月期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分析传统根治术与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后的淋巴结清扫量、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内容如下。

表1 各组患者手术恢复指标情况(±s)

表1 各组患者手术恢复指标情况(±s)

注:两组对比,P>0.05

分组 术后并发症率[n(%)] 排气时间(d) 引流管留置时间(d) 进食时间(d) 住院时长(d)研究组(n=40) 6(15.00) 3.6±0.4 9.2±0.8 5.2±0.6 13.6±0.9参照组(n=40) 7(17.50) 3.8±0.5 8.9±1.2 5.4±0.7 14.3±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4月期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3~74岁,平均(65.1±4.2)岁;病理分期上,Ⅰ期为11例,Ⅱ期为17例,Ⅲ为22例;左半结肠癌为27例,右半结肠癌13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54~76岁,平均(66.2±3.7)岁;病理分期上,Ⅰ期为10例,Ⅱ期为15例,Ⅲ为25例;左半结肠癌为29例,右半结肠癌11例;两组患者在基本的年龄、性别、病情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运用传统根治术治疗,根治处理范围集中在肿瘤病灶距离远端肠管的保持8 cm以上,周围与中间等淋巴结、供应肠管血供血管相关淋巴结[2]。研究组运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脏壁层筋膜做锐性分离,结肠系膜要确保完整状况。左半结肠癌主要是顺沿乙状结肠与降结肠系膜脏层筋膜,进行覆盖肾周的脂肪组织与输尿管有关壁层筋膜的锐性分离,分离横结肠与大网膜,促使小网膜囊的开放,在胰腺下缘区域对横结肠系膜做锐性分离,需要注重脏层筋膜组织的完整。右半结肠癌主要通过Kocher入路操作,将十二指肠、肠系膜根部与胰头等组织全部游离,锐性分离对胰腺、系膜、腹膜后器官壁层等有关脏层或壁层筋膜,深入到肠系膜动脉,将结肠供血组织全部显著。针对十二指肠与胰头、肠系膜根部等脏层筋膜,让肠系膜动静脉全部显露。如果属于浸润型结肠癌,需要确保整块切除,要联同浸润侵犯后的脏器一并切除,同时要确保有充分的正常组织留取,而后依据解剖曾是做好脏层与壁层的筋膜处理。淋巴结清扫需要依照供应血管与血管弓走行情况而定。右半结肠癌运用回肠动脉、结肠中动脉右支与右结肠动脉的全面高位结扎处理,对血管周围淋巴结做彻底性的清扫,一直清扫到血管根部。横结肠癌进行结肠中动静脉的高位结扎,做好有关淋巴结的清扫。降结肠癌情况中,做左结肠动脉根部结扎,对有关组织淋巴结做彻底清扫。操作以此类推的配套处理。

1.3 评估观察:观察患者淋巴结清扫量、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分析:将治疗有关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与淋巴结清扫量情况:在手术出血量上,研究组(88.6±24.9)分显著少于参照组(116.2±31.8)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清扫量上,研究组(21.4±3.1)个显著多于参照组(17.2±2.1)个,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患者手术恢复指标情况: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长上,研究组各项指标与参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率上,研究组15%的比例与参照组17.5%的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CME治疗可以针对组织发育的先天性层面做锐性分离[3],确保肿瘤系膜有完整性,避免因为系膜受损引发的肿瘤散播[4],进而更好的保证了肿瘤手术的后续安全。在手术中对目标结构做确定后进行高位结扎[5],进行淋巴结更好的清扫。手术进行中组织层次清晰明确[6],有效的缩减了系膜分支血管组织的离断破坏率。可以有效的针对癌症病灶与系膜组织做彻底全面的切除[7],有效的保证淋巴结的全面清扫,放置病灶组织残留[8]。该手术效果与传统根治术有更为理想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出血量也因此对血管等组织破坏率少而下降,手术治疗彻底性与损伤性更小,手术效果综合上较为理想。

本研究中,在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量上,研究组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率上,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治疗效果符合临床其他人研究结果趋向,说明该治疗的特点已经有一定明确性。虽然与传统根治术的效果差异没有突出的差异性,但是在细节指标上有一定改善,说明了这种手术存在的必要性,可以逐步为手术微创与术后恢复效果提供一定帮助,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发展会更有突破。总体来说,传统根治术可以保证一定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指数与CME治疗没有太多的差异,因此,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传统根治术的价值,在临床仍旧值得广泛推广。在整体的手术效果上,不仅要确保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同时也需要考虑患者对手术的接受度,术后恢复更好,尤其是患者多属于中老年患者,手术耐受力差,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少手术伤害,促使微创手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结肠癌采用传统根治术与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均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效果,其中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可以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升淋巴结清扫量,降低手术出血量,同时不会影响术后恢复速度,不增加手术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肠系膜筋膜结肠癌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七叶皂苷钠与化疗药联合对HT-29 结肠癌细胞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