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效果分析
2018-08-17刘丹丹
刘丹丹
(沈阳煤业集团总医院,辽宁 沈阳 11012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口腔科临床收治的100例错伴牙列缺损患者分作甲乙两组,每组50例。甲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8.8±2.0)岁;文化水平:小学及初中文化水平20例、高中文化水平10例、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20例;其中10例为锯齿拔除、20例为外伤缺失、20例为先天性缺失,甲组采取常规修复治疗。乙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8.5±2.1)岁;文化水平:小学及初中文化水平18例、高中文化水平12例、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20例;其中11例为锯齿拔除、19例为外伤缺失、20例为先天性缺失,乙组实施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已经知情同意,比较其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了差异不显著,可实施下一步的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甲组50例患者均行常规临床修复治疗,内容包括了活动修复、固定桥修复等。乙组50例患者则采取口腔正畸结合修复,即: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情况对其展开牙齿X线全景片拍摄,并详细分析与观察后测量各项相关指标。对患者相应模型、适宜的修复方法、口腔正畸方法等进行确定后借助直丝弓将患者的错牙齿展开矫正操作,这一环节的治疗时间一般是2~10个月。正畸治疗满意之后再对患者缺损牙列实施修复。值得注意的是,需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情况采取不同修复手段,其中年龄<18周岁者采取活动义齿修复;年龄>18周岁者采取烤瓷冠桥的修复,时间3~10个月。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半年的时间进行随访,掌握患者治疗后的情况。
1.3 治疗效果评估标准: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疗效评估的方法为:治疗后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发音功能恢复正常,偏侧咀嚼肌张力恢复平衡且可维持正常咬垂直距离等,通过X线检查后结果提示牙齿的根尖周组织恢复正常,患者对本次治疗效果表示满意,视为治疗成功。治疗后如果患者的相关不良症状未得到显著的改善,且通过X线检查的结果表明牙齿的根尖周组织扩大或者稀疏,患者对本次治疗的效果不满意,则视为治疗失败[2]。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所获的数据展开分析与处理,其中,用(±s)表示计量资料,选择进行t检验;用“%”来表示计数资料,选择χ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甲乙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后,甲组50例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是74.0%;乙组50例患者治疗成功率是96.0%,乙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甲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甲乙两组的临床治疗成功率
3 讨 论
在临床中,牙列损伤指的是患者部分牙齿发生缺损后,表现出恒牙牙列不完整症状,导致患者的口腔及牙齿功能受到影响,同时使其面部的形象以及美观等受到大幅度影响。部分患者发病之后常常因面部外观受损而表现出一系列悲观、消极、不自信等表现,甚至引起咀嚼功能障碍而影响正常生活。牙颌畸形是牙列缺损者的并发症之一,指的是患者牙齿、颅面出现畸形,受到遗传因素、后天生活环境等影响,患者同时发生牙列缺损、牙颌畸形等时,则增加了治疗难度。目前,临床上治疗牙列缺损的方式常常采取牙列修复治疗,但选择科学、有效的修复方式十分关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