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实效性的教学探究
2018-08-16王江俊
王江俊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但学生往往对教学以外的内容更感兴趣。因此,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实时有效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想学、乐学的教学目的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有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实效性;多元引导;提升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创新实践,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正视学生信息技术学力基础的差异性存在,对教学展开多元创新设计,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整,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解决信息学习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笔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展开分层教学设计、组织学习小组等方面展开创新探索,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契机,对全面塑造学生信息学习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加趣味性
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对形象、生动的物体感兴趣,从而能集中注意力。打字游戲中应用了欢快的旋律、五彩缤纷的图像、生动活泼的动画及其配音,具有我们平常教学手段所不能比的独特优势,以成功调动课堂积极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中也能感觉到趣味, 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欲望得以提高,能更快的掌握新知识。特别在农村地区和教育薄落地区,由于设备的限制,有些很难用言语描述出来的知识点,就可以通过学生机的直观具体操作,让学生能更快的掌握。
例如:《驾驭键盘》这部分内容,通过练习键盘指法,进一步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单纯的用“英文打字”练习会显得枯燥无味,原本有很高兴趣的学生一下子被打入谷底,这对后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预防学生产生厌学和抵触的心理,我们在练习活动阶段,用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的进行键盘指法的练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应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地鼠”,再选择适当的激励方法,采用比赛的方式,组成几组,让学生利用多种互动游戏展开打字练习,给学生学习注入崭新学习动力,丰富了学习手段,提升了学习效率。
二、巧妙创设情境,挖掘学习需求
创设适宜学习情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激趣设计的重要选择。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一个好的情境,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必定能发挥高度的有效教学作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生动讲解、案例投放、操作实践、多媒体展示、游戏竞赛等,都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展开主动学习探索,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体验中形成信息技术素质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主题活动2《手机和表达信息》相关内容时,针对学生思想实际,笔者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深入调查,最终确定了教学设计:我们大多数家庭,都会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五一长假就要来到,很多家庭都已经在做外出旅游规划。在外出旅游时,我们需要作出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涉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在我们外出准备中有没有体现呢?不妨展示出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学生根据教师布设任务展开热议,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我们外出时,都需要对旅游路线进行反复讨论,特别是对目的地天气情况要展开全面评估。如利用网络查询,搜集相关路线的天气情况、路况信息等内容。”也有学生说:“我们外出前,不仅要看天气等信息,还要对旅游地的风俗人情等文化信息展开查询了解,熟悉当地的土特产,这也是一种文化学习。”
教师利用家庭外出旅游创设了适宜学习情境,学生学习主动性被成功激活,根据相关问题展开学习研究,逐渐掌握了学习信息。学生利用网络展开辅助学习,这是信息技术的现实应用,只有将这样的学习变成常态,才能全面塑造学生信息学科核心素养。
三、分层布置任务,满足学习需求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由于信息学力基础、家庭环境、学习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学生信息技术个性表现也呈现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观照学生群体特征,为学生布设梯度性训练内容,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对学习任务进行科学分解,对学习评价进行合理设置,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学生在学习文件复制粘贴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文件选定、文件复制、文件移动,然后进行实践操作示范,给学生做出样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操作要领,并展开具体实践活动。学生虽然学会了相关操作,但认知还不够系统,相关认知在学生脑海中还是比较零乱的,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对信息操作认知进行归结整合,给学生做出更深度的解读。如,复制文件和移动文件是有区别的,复制执行的命令是选择之后利用“右击—复制”。而移动文件是执行选择“右击—剪切”命令,复制是保留了原来的文件内容,而移动是不保留原来的文件内容,进行整体搬家。在操作复制和移动命令时,还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就是将鼠标光标点击文件上,用鼠标进行拖动,转移到指定位置,如果是复制文件,在移动文件时要按住Ctrl键不放,这样也可以实现文件的复制操作。教师为学生展开示范操作,给学生带来清晰认知,因为复制和移动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集中对比讲解,也帮助学生理清了相关概念和实践操作要领。小学生对信息技术上机操作有特殊兴趣,教师不妨利用操作程序来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讲解相关概念,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以提升信息学习品质。
在学习《插入表格》时,教师对学生学习基础展开了深入调查,根据学生实际给出训练布设: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完成一份班级课程表任务,以及相关补充练习,在指定位置插入行或列,添加新信息。任务公示后,学生积极展开学习操作,并顺利完成了表格的制作。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表现,给予学生以积极评价。能够顺利完成课程表制作的学生,教师都给予“优秀”评价,对于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帮助他人的学生,教师也给出了一定的表扬。学生自我学习价值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其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而学力较差的学生,完成表格存在一定困难,教师发动学生展开互助活动,给学困生做指导,让学生来帮助学生,课堂呈现互助互学局面,课堂教学进入崭新阶段。教师布设同一操作任务,但在操作执行阶段,却给出不同的引导和发动,对不同群体学生的个性表现给出不同的评价,这就是分层教学意识的具体体现。
四、建立学习小组,协作竞争促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特别是上机实践操作是主要学习形式,如果仅凭教师一个人组织教学,势必会顾此失彼。因此,教师要借助学生力量参与教学管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操作,由小组组长负责成员的辅导,自然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小组集体互动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游戏竞赛活动中逐渐培养学习能力。
分组操作时,教师要给学生规划清晰实践路线,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如果是任务驱动实践活动,需要集体每一个成员都要付出积极努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操作合作效果。如果能够引入竞赛机制,可以成功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化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巧妙创设情境,分层布置任务,建立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以提升主动学习效率,促进信息技术学力的全面成长。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新形势作出更多教学调整,利用最前沿教学理念展开教学创新实践,为学生创设更适宜学习环境,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为全面塑造学生信息学科核心素质提供更多助力支持。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探究,让构建小学信息技术实效性课堂的研究之路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郑林新.如何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J].广西教育,2016(09)
[2]黄雅芳.加强互动,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J].中小学电教,2017(03)
[3]叶梅玲.微视频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实效性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