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主题情境探究之形,燃课堂核心素养之魂

2018-08-16朱惠艳

文教资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主题情境核心素养

朱惠艳

摘 要: 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内容,以钱学森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利用生动具体的情节创设五个主题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由扶到放,由知到行,步步推进,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以期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关键词: 主题情境 探究分享 核心素养

一、背景分析

根据教育部通知要求,从2016年秋季起,七年级使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在这一大背景下,七年级教材便由《思想品德》变为《道德与法治》。为了更好地实施新教材,也为了进一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交流苏州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2017年6月中旬,在苏州市太仓陆渡中学举行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暨优质课评比活动,我有幸参赛。参赛课题是《认识人生意义》,教学设计中我将学生六年级学习过的一个人物——钱学森引进课堂,通过钱学森的人生轨迹设置主题情境,探究新授知识,培育核心素养。

二、教学过程

(一)视频播放,导入新课。

欣赏《钱学森》——在影片中感受人生价值。

问题探究1:观看电影《钱学森》视频剪辑后,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师述: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通过钱学森的人生轨迹来学习《认识人生意义》这一新课,意义换个词——即价值,价值指事物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那么什么是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设计意图:开篇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科学家钱学森身上。然后以钱学森的人生轨迹为主线,让学生在回忆和重温的过程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探究分享。

分析《钱学森》——在情境中探索人生价值。

问题探究2:对上述钱学森所取得的成就,你是怎么看的?

知识聚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设计意图:人的生命有三种基本形态:生物性生命、精神性生命、价值性生命。本课以关注人的价值性生命为主题,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投身社会,贡献社会。对于初一学生来讲,这是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借用钱学森的人生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呈现知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问题探究3:钱学生先生的奉献有何意义?我们怎样做到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

师述:钱学森这样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奉献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能有重大意义,我们普通人如57岁民警雪中坚守、义务献血等也有重大意义,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我们又可以做什么呢?

说一说:我的小贡献!

知识聚集:人生的价值在于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既可以表现为轰轰烈烈的大事,又可以表现为平平凡凡的小事;既可以是物质的,又可以是精神的。只要能由理论落实到实践,能从身边生活中点滴做起,这样生命就是有价值、有光彩的。)

师述:如果生命的长度是横坐标,生命的高度是纵坐标,那么人生价值就在这个坐标系中演绎出曲线。每个人生命的长度都不会相差太远,然而生命的高度却可以不断攀升。

问题探究4:钱学森先生的人生曲线告诉我们什么?

知识聚集:人生的价值常常在他所能达到的高度上展现出来。

(设计意图:教材中有一些关于人生的论述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深奥,生命的长度和高度就是其中的一个知识点。因此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生命价值的长度和高度,用学生熟悉的横竖坐标表示长度和高度,学生能迅速掌握。)

过渡:一个人要实现和拓展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明白人生的真谛。那人生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

问题探究5:在人生的道路上,钱学森做了怎样的选择和坚守?有的人不理解他的选择,认为他很“傻”;有的人佩服他的选择,认为他很伟大,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知识聚集:人生的真谛在于我们坚守信念,准确地做出取舍,在平凡的生活中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设计意图:价值澄清与引领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使命,问题探究5旨在让学生对充满思辨性的观点进行讨论、评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有坚守的信念,有信念的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理性思维。)

师述:人对社会的贡献往往会推进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往往依赖于人的创造。人类的历史就是创造的历史。很多时候,人类的创造又受启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

问题探究6:动物的本领和人类的创造之间的区别?

师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钱学森有很多荣誉称号,其实荣誉的背后是付出,科学家的付出就在于创造和发明。

知识聚集:人生的真谛在于创造,创造使生命更加有富魅力。

师述:创造和发明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我们也可以。

说一说:我的小创意!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学习新授知识,设计说一说“我的小創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生活,回答相关问题。在教学中不仅仅体现老师的引领作用,更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素养。)

(三)课堂总结,践行提高。

齐谱《人生》诗——在总结中提升价值情感。

师述: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了一个回顾和总结,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那么请你们把课堂上学到的凝练成一首《人生》小诗,写在下发的卡纸上,大家交流共勉!

(设计意图:精彩的总结有助于构建学习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课堂教学思路,强化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畅谈本课学习收获,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付诸行动。)

三、课后反思

(一)借主题情境探究之形,燃学生关注素养之魂。

就目前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新教材、新体例、新思路……但部分教师教学还是仅仅局限在就课本教课本上,很少能够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之外的人和事。事实上,课堂之外发生的一切才是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源头活水。为此,我们要将学生的目光延伸到“窗外”,让学生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培养学生的关注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说,这应该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笔者上课时尽量结合教学内容,或多或少地引述一些人物、事件等,把素材编排设计情境,轻松把知识拓宽到课外,也燃起学生关注课外知识的兴趣。

(二)借主题情境探究之形,燃课堂探究素养之魂。

学生学习不仅仅表现在学生阶段,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因此,让学生掌握一种一辈子都会受益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而言,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教学本课时用钱学森的人生经历创设了一个探究性学习情境,将很多问题寄于人生片段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思考知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这样设计,不仅仅是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比较好的指导方式,更点燃了课堂探究素养之魂。

(三)借主题情境探究之形,燃课堂思辨精神之魂。

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一个人的学习素养的核心参数应该还是思维方面的素养。思维素养有着不同的种类,而每一类都表现在各自的具体思维能力点之上。纵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存在着诸多差别,但是,毕竟这些诸多的思维品质还是能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方式加以培养的。就初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不妨将培养他们的思辨力方面作为突破点。教学《认识人生意义》这一课时,笔者就通过创设情境“钱学森人生轨迹四”,适度进行综合、拓展与深化,巧妙地从情境材料中调取知识,设置情境探究5:对于钱学森的人生选择有两种观点,请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评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理解、归纳与综合、比较与质疑等思维品质。

(四)借主题情境探究之形,燃学生爱国精神之魂。

對于道德与法治课来说,思想性是这门学科的灵魂所在,培育有价值认同的公民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为此,教师应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作为最终目标,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将三维教学目标贯穿课堂始终。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自上课伊始就让学生通过影片对为国争光的钱学森感到骄傲,课中又进行正面引导,最后“创意小诗”等活动实现情感升华,燃起学生的爱国之心。

参考文献:

[1]斯滕伯格,著.杨炳钧,译.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殷斌宇.核心素养:让思想品德课呈现“绿水青山”[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9):8-10.

[3]季燕.借力女排 助力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39-41.

猜你喜欢

主题情境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
主题情境教学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让思辨之光闪耀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