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革“会议运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
2018-08-16朱俭卢新新
朱俭 卢新新
摘 要: 实践教学是理论部分的重要延伸,是会展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选取会展专业具有代表性的课程为对象,分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思路设计和方法选择上重新构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会展专业 会议运营管理 实践教学“会议运营管理”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实践要求高、专业知识强的特点。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能扎实掌握会议运营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综合竞争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一、“会议运营管理”实践教学概况
(一)实践课程目标。
会议运营管理的实践课程是理论学习的延展和深入。本课程实践教学旨在使学生实现三个层面的提升。第一,认知层。学生能够清晰会议流程,深入理解会议活动的策划、组织、执行等基本理论。第二,能力层。对标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会议运营管理课程的三大能力提升,即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实践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加会展专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训”和“项目驱动”等课程实践教学尝试,探索和实践教学改革。
(二)现阶段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训)课程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会议运营管理实践课程从会议现场布置到视频音频设备调试及现场搭建等,无不需要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地全方位实践操作。但是,现阶段对会展专业实训课程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足,使得课程实践严重受限。实践教学沦为“纸上谈兵”,势必影响实训教学效果。
會展专业师资力不足,教师实践经验欠缺。会展专业的师资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会展专业作为较新的专业,专业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学科背景“五花八门”;会展专业教师的会展行业从业经历普遍不足,从“学校”到“学校”的职业轨迹严重影响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有鉴于此,课程实践的“双导师”制,即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行业导师的联合教学,课堂与企业相结合,有助于弥补师资的短板。与此同时,专业教师的“挂职培训”是提升教师个人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考评机制不完善。目前实践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学生提交实践报告。实践报告的评价存在指标缺乏系统性,教师评价主观性强,与学生的沟通反馈渠道不顺畅等问题。同时,实践报告是结果导向的评价,而非过程型。学生完成任务可能存在蒙混过关的现象。因此,建立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机制需兼顾系统性、客观性及过程性的特点。
“会议运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会展专业实践课程的共性问题。综上所述,改善“会议运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硬件环境,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素养,拟清实践教学思路,完善考评机制刻不容缓。
二、“会议运营管理”实践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一)实践教学设计符合学生需求。
实践教学过程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学生的踊跃参与。究竟什么样的实践形式学生乐于参与是设计教学方案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用学生匿名票选备选方案和专题小组讨论的方式选出学生“喜爱”的形式。
(二)实践教学过程贯穿课程体系。
“会议运营管理”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在会议方案策划、场地布置、会议服务等环节。以往的课程实践教学只是把实践环节拆解,逐个完成,缺乏整体性。实践环节应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本课程实践教学结合理论,成立虚拟公司,通过练习和虚拟运作提高学生运作会议的核心能力,并逐步对外提供会议服务产品,以课程与工作相结合、教室与公司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所有教学内容,最终让学生掌握会议运营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知识和技能。
(三)实践教学采用形成性考核。
课程实践要与形成性考核结合,有效监督教学过程管理。每一个模块教授结束后,各学习小组自主选择符合要求的实践内容。例如,讲授完会议服务礼仪后,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情景下的礼仪服务。学生进行情景演练并录下短视频,以视频作为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核,保证实践课程的趣味性的同时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校企联动,创建实践平台。
“会议运营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以岗位工作过程的任务项目为单元而开展。任务项目的设置以现实的企业为蓝本,征求企业导师意见而设置。每人项目任务由不同的工作小组完成推进,形成性考核来自于每一个项目阶段的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对细节的把控。项目任务的主要内容有:1.项目任务内容。2.项目任务要求。3.每个工作小组根据项目任务,拆解任务,分配任务,在每个时间节点考核项目任务完成情况。通过项目任务导向的团队合作实践过程,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极大提高。
三、会展策划课程实践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课程的实践环节既要符合国际标准的教学大纲,又要符合会展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落实会议运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晰课程主线,选择贴切实践。
课程实践是课程理论的补充和延伸。会展专业课程存在关联性,但各有侧重。选择实践主题时,要贴切课程主线。比如“会议运营管理”与《会展服务与接待》两门课程,就会议服务知识模块在内容上有重复部分。在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如果“会议运营管理”为后续课程,那么会议服务接待就不能作为实践课程的重点。制订会展专业课程计划时要注意课程之间的关联,合理安排先后顺序。
(二)根据学生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实践方法。
根据学生能力水平“会议运营管理”课程实践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常用的方法有:(1)专题讨论法。教师选取课程中重要理论进行专题训练。如“会议项目竞标大会”。以“竞标”的形式,组织学生分为“甲方”、“乙方”阵营。“乙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向“招标单位”提交会议策划方案。包括方案路演、现场问答、评分竞标等环节。教师作为“第三方”在必要时进行指导和干预。通过这类课程实践,学生能更深入地掌握会议相关理论。同时,这一实践方法对设施要求不高,场地选择灵活。(2)情景法与新媒体技术结合。为实践课程知识模块设置情景,学生自主选择情景,进行表演,拍摄短视频。如根据中西餐不同情景,选择会议服务实践场景。(3)虚拟公司。在课程之初建立课程小组,即虚拟公司雏形。根据任务模块,课程小组之间可以自由组合,形成项目组织结构的“临时公司”,推进项目任务模块的完成。课程实践方法同时要考虑不同年级的差异。
(三)依据课程实践效果弹性安排实践项目。
不同年次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有着显著差异。主要反映在课堂活跃度、对新知识的理解度等方面。由于课程实践教学具有持续性,因此专业教师要客观评价不同年次的学生,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调整实践课程方案,并据此调整和完善该门课程的实践安排,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届授课学生的课程实践过程。因此,课程实践的具体安排是在总结学生实践效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是一个不断尝试、调整从而趋于完善的过程。
总之,会展专业课程实践性强。在实践课程设计与安排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统筹思维。创新思维即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要贯穿会议运营管理课程始终,统筹思维,具有全局意识,分清工作先后次序与轻重缓急。面对会议运营管理实际问题,谋划全局,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阂祥晓,罗越富.高校会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以中山学院会展策划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65-68.
[2]高欣.高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0).
[3]高丽楠,王玉琼.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社会科学版),2016(4).
[4]牛迪.会展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6).
[5]张哲乐.应用型高校会展专业“四元一体”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6(9).
基金项目:海南省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专业建设,会展经济与管理(1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