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效应

2018-08-16范富张庆国邰继承侯迷红宋桂云孙德智苏雅乐其其格萨如拉

文教资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范富 张庆国 邰继承 侯迷红 宋桂云 孙德智 苏雅乐其其格 萨如拉

摘 要: 根据社会对现代人才需求和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确定面向21世纪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贯彻“厚基础,宽专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方针;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特点、现代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专业培养任务,在重组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深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更新课程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核制度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知识面较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课程体系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适应新社会形势下现代农业经济、新农村社会和农林科技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参照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办学定位及特色,从本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增加师资队伍力量,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巩固既有教学成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确立新的建设目标,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结合,应用于生产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及建设是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对培养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1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坚持能力为重的培养模式,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一项重大课题[1]。

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师资力量、所处环境等因素,积极探索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有利于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两方面着手,初步提出“培养数理基本功扎实、具有厚实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知识基础,应用农业资源信息技术进行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方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较宽知识面,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新型人才的目标[2]。

1.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人才培养的重点应是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基本素质培养以通识教育课与学科通选课为基础,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项教育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学科通选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试验统计方法、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专业素质以学科教育中的学科核心课程和专业教育中的专业主干课为支撑点。依据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及个人兴趣爱好,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选择专业培养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设置了深造和就业两个专业培养方向。

在短暂的四年中,一方面,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外语、计算机、经济、人文和一些交叉学科类的课程及内容不断扩增,另一方面,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专业内涵逐步扩大,学科本身专业性课程及内容也需要增加,但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二者兼顾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必须从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思路上找出路,从打好基础、掌握核心课的前提出发,引导学生既有所侧重又有所作为。

2.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1加强课程体系设置,优化教学内容。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按照“加强基础,拓宽面向,优化结构,减少学时,更新内容,重视实践,提高素质”的基本原则,设置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大力优化教学内容。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人。首先,教师是有思想的实践者、有发现的研究者、有创新能力的变革者;其次,教师是启蒙者、养正者、助成者;再次,教师是学科知识的重要激活者、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者。基于上述理念,通过传、帮、带的作用,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担负起教学重任。

2.3转变教学观念,充实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手段。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灵活,在教学手段上追求新颖。

现在所有的专业必修课都进行了改革,有些课还参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从课堂被动接受者转换为主动参与者,不但在课前学习准备资源,在课堂中交流和讨论,而且在课后主动学习、巩固、提升和参与教学效果评价,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与学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相长。②教研室进行教学研讨或集体备课,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时把学科研究新进展、實践新经验、人才成长新需要引入课堂;根据课程教学任务要求,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明确需要精讲的知识点、互动环节及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养成,加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③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网络辅助教学,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4加强实践基础建设。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高竞争力方面具有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

为了保障实践教学各个环节顺利进行,首先,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确保实践教学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其次,内蒙古民族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有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仪器设备项目和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的支持,具备国内一流的实验仪器设备。同时进行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题目,设计拟定实验方案,自己独立使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既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又使学生掌握现代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本着互利互惠、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与企事业单位相互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2.5强化实践教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是针对专业培养方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实验、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各种技能训练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实验重在培养学生室内操作技能,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验课程设置为土壤农化类、生态环境类、遥感与信息技术类三大类系列实验,并在实验项目中增设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通过统筹安排各课程的内容和时间,优化整合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开放实验室等方式,建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3]。

教学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及拓宽知识领域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除设置单科实践教学实习外,还进行专业综合实习。实习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实习相关资料,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实习方案,准备实习材料和工具、实习取样和操作、数据处理分析、撰写实习报告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实习过程中教师跟踪指导,规范具体操作和要求,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5]。

通过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实现质的飞跃,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从第五学期开始,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方联系,使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创新活动,较早地开始介入毕业实习。

通过专业技能(基本技能、操作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实现学生“能力”的转型,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从大二开始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查阅相关资料文献、试验方案的设计实施、样品的采集与测定、数据的统计分析、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写作等一系列科研技能的训练。经过系统的科研技能训练,使学生提前进入科研环节,既避免考研、就业及受农作物生育期的影响,又有充足的时间了解专业,完成毕业设计,对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

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课堂学习、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等第一课堂为基础,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和学分,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完善“验证、综合、设计”的实验项目层次,统筹规划和规范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为辅助,除了知识传授外,还要通过设计综合性作业,设计结合课程的创新性项目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训练,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人格养成落实到具体课程教学中。

教师的科研活动应鼓励学生参加,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生产项目的研发和宣传,如盐碱地修复利用、玉米高产创建、特色杂粮作物栽培、食用菌栽培、土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等,既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2.6改革考核机制。

成绩考核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课程的考核由两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①出勤、课堂交流与提问、案例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10%;②课外阅读、读书报告、作业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5%;③专业课程多数由理论和实验共同构成,实验教学成绩分成三部分评定(出勤率、实验过程表现和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15%。(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模式效应

经过几年建设和实施,该模式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1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本专业现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6人、实验师1人,12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博士在读,硕士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87%,海外留学归国教师2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第二层次3人,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3名,1人获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获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称号,2人获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入选科尔沁英才、草原英才各1人,入选科尔沁学者6人。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力量强。

3.2专业学生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成绩突出。

农业资源与环境教研室有一个凝心聚力的教师团队,教研室的教师,每年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年论文、实践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毕业实习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专业学生。学生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教师都会耐心地说服教育、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热诚帮助学生突破困境,使学生感觉到农业資源与环境专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因而产生深厚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情怀。

教研室每年都要组织考研交流会,鼓励全体学生发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优良传统,为专业发展贡献力量;对低年级学生提出殷切希望。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从自身考研经历上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学习心得和考研经验与教训。备考学生与考取硕士研究生进行积极的面对面式的互动交流,明确了努力方向,为日后考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在外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对备考的学生、新入学的研究生关心备至,帮助他们收集资料、联系导师,生活上更是热心关怀,真正体现了农资情怀,从而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良好的学习氛围、情感氛围一届一届得以传承。

正因为有良好的专业环境氛围,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使得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考研率平均为44.50%,共有247名应届毕业生考取了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2008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分别为52.3%、47.5%、54.3%、50.9%、53.8%、50%、52.8%居全校前例,受到学校的表彰奖励。

3.3毕业生就业率得到提高。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555名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多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有区内外的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农牧业局、气象局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毕业生表现出色,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3.4专业建设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間。

近几年本专业教师承担各级科研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校厅级科研课题30项,科研经费近900万。完成教学研究改革课题10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篇,主编出版专著教材7部,参编全国统编教材6部;现已建成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个,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内蒙古民族大学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创新实践基地1个,内蒙古民族大学土壤修复与利用研究所1个,获得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18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20篇,非核心期刊论文89篇,国际草地会议论文集收录3篇。

由于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科研素养和动手能力均得到锻炼和提高。本专业学生参与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草地》、《土壤与肥料》、《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学术刊物上。

今后建设的重点是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争取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内蒙古民族大学重点学科,争取农业环境基础实验室为内蒙古自治区实验示范中心。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通过几年的建设,本学科的师资条件、实验室条件和科研条件均要达到申报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的基本条件,争取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参考文献:

[1][6]范海荣,陈丽娜,吴素霞,谢新宇,张电学,宋士清.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 (5):378-380.

[2]范富,杨恒山,徐寿军,宋桂云,张庆国,邰继承,侯迷红,孙德智,苏雅乐.“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培养模式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7(6):728-734.

[3]苏雅乐其其格,范富,马玉露,宋桂云,部继承,孙德志.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主干课程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4):329-332.

[4]程海楠,冯继广,任情.高校林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习改革探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7-99.

[5]孙霞,陈波浪,盛建东,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植物营养综合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251-252.

基金项目: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YB2016020)和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团队资助。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