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慎”的基本内涵, 做合格共产党员

2018-08-16熊文斌

文教资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慎言合格

熊文斌

摘 要: 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只有认真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把握“慎”的内涵,治其身,慎其所习,严格要求,才能做真正合格的共产党人。

关键词: 慎 基本内涵 合格共产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时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要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落实好“两学一做”,就要从“四个合格”入手,把合格党员的标杆立起来。那么,如何把合格党员标杆立起来呢?其实,早在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就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提高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给每个党员关于如何做“四个合格”指明了方向。古人说:“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要做合格党员就要自觉从思想上筑牢防线,在行动上防微杜渐,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做合格党员必须牢记一个“慎”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

什么是“慎”呢?汉字组成是十分有趣的。“慎”字是由一个“心”和一个“真”组成的,就是告诉人们,“慎”就是要“一心一意,认认真真”。从许多典籍的解释中我们可以了解“慎”字的具体意义:《说文》解释:慎,谨也;《尔雅》中说:慎,诚也;《国语·周语》解释:慎,德之守也。其实,“慎”就是做人的本分。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慎”的基本内涵,认真坚持并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行、慎欲、慎友、慎权、慎思。

一要慎独,做到高度自律。慎独就是在没有人监督时,能够按照习总书记倡导的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做有违良心、有违原则、有违道德、特别是有违信念、有违党纪国法的事情。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一种自我修身方法。《后汉书》《杨震却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这个故事具有启发性。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如何坏事。”要做到慎独,必须有一定的思想定力和道德修养。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自律、一种坦荡。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时刻保持思想定力,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做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政治本色。

二要慎微,做到洁身自好。就是要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古今凡有作为者,无不始于慎微,成于慎微。《资治通鉴》说:“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淮南子·人间训》说:“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韩非子》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白居易《三年为刺史》的故事也是很感人的。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在杭州做刺史三年,政绩突出,皇帝将他调回长安。白居易离开时没有鸣锣喝道,没有前呼后拥。他只骑着一匹马,随从只抬着两片天竺山石在后面跟随。百姓们都走出家门泣不成声地送别这位父母官。抬的这两片石头是白居易临别之时到西边的天竺山取来作为纪念的,因为这一别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两片看得很重的石头其实非常普通,即使这样他还是害怕因此会损坏自己的清白。他在马上吟咏道:“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白居易非常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哪怕只有“两片石”,都要思量是否有损自己的形象。作为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必须时时牢记:小处不可随便,“小节”不保,大节难守。“小者大之源”。要慎小事、拘小节,做到防微杜渐、自重自爱、一身正气。

三要慎初,做到守住第一关。就是要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初之不慎是自我沦落的起点。明朝《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在参见他的领导都台长官王廷相时,他领导给他讲了一个见闻:有个下雨天,他坐轿进城,有一个穿了双新鞋的轿夫,走路十分小心翼翼,害怕弄湿弄脏了他的鞋。但是路上泥泞很多,轿夫一不小还是弄脏了一只鞋。为了不让另一只鞋弄脏,轿夫还是小心翼翼,后来另一只鞋也弄脏了。这时,轿夫便什么都不顾了飞快往前走了。他领导告诫张瀚:“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深受教育,最后成了明朝的良臣。“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破罐子破摔”。都包含着丰富的劝诫警示道理。我们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终严于律己,坚守道德防线,以“穿新鞋”的“轿夫”为警诫,走好人生每一步。

四要慎终,做到意志不退。就是要做到“慎终如始”。善始不易,慎終更难。古人说:“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是善始而未能慎终的典型。明代史学家凌稚隆曾这样评价,春申君这个人一开始以智能安楚,因功被封到吴地。到后来奸谋盗楚,结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小人暗算,身死棘门,被天下人耻笑。清朝的叶存仁就比较好地做到了慎终,他在朝廷做了三十余年的官,在他退休时,他手下安排了一次送行活动,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送行的船来。当明月在夜空中高高挂起的时候,送行的小船终于来了,原来是部属故意等至夜里送行好临别赠礼,叶存仁当即写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他没有收礼就离开了,他的故事一直传唱至今。把春申君与叶存仁两相对照,善始而不能慎终的前车之鉴格外发人深省。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五十九岁现象”,就是因为不注意慎终,使得这些党员干部意志衰退,品行堕落,晚节不保,最终身败名裂成为人民的罪人,受到人民的唾弃。

五要慎言,做到不说假话大话空话。慎言是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说话要谨慎,不要说自己做不到的事特别是不能说假话、大话、空话。“慎言”不是沉默麻木的不言,也不是鲁莽无技巧的直言。慎言要求君子“非礼勿言”、“循礼而言”,要求君子“言行合一”、“言语可信”。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述而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问他:“老师,我要去做官了,您说,我得注意什么?”孔子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意思是说,少说话,少抱怨,做事,多用脑子,少后悔,你这官就做稳当了。“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的表态常常可谓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我们必须做到“慎言”,要注意“言必适时,言必适性、言必适度”。

六要慎行,做到如履薄冰。就是在落实行动的时候,要做到行为谨慎检点。在一些古典文献中对“慎行”的论述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孝经·感应》:“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孟郊《送郑仆射出节山南》诗:“惜命非所报,慎行诚独艰。”方孝孺《求古斋记》:“慈溪孙君元礼笃学而慎行。”说得明白点,慎行就是做事要自律,要谨慎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们要努力做到孟子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些党员干部在做决策时,不进行详细论证,拍着脑袋就决定;有些党员干部在酒桌上,拍着胸脯拍保证“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有些党员干部工作中出了问题,拍拍屁股就走人。这就是当今社会这令人深恶痛绝的“三拍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慎行,可以少犯错误。从“公仆”到“囚徒”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从“功臣”到“罪犯”也许只在一念之差。

七要慎欲,做到构筑思想上的反腐钢铁长城。就是在面对诱惑的时候,要节制自己的欲望,谨慎地把握好欲望的度。明朝《玉堂丛语》卷一中讲了一个曹鼎的故事:曹鼎为泰和典史,因捕盗,晚上抓到一个女子,并把她关在他的屋子里。这个女犯人非常漂亮,凡是男人看到都有犯罪的冲动。作为正常男人的曹也是心动不已。但曹鼎知道冲动的后果是什么。于是,他在纸片写上“曹鼎不可”四个字,写了又烧,烧了又写,这样反复几十次,直到天亮,最终没有做出冲动的事情。曹鼑不乱,官欲最终战胜了情欲,这是一个正常男人的正常选择。大约成书于明嘉靖时期的《解人颐》里有一首从前秀才写的嘲讽人的贪得无厌的诗很值得我们思考: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这首诗告诉我们:“罪莫大于多欲,欲不除,如蛾扑火,粉身乃止。”欲望就是脱缰的野马,欲望也是决口的洪水,欲望的放纵必然导致堕落和自我毁灭。我们要一定要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吃的东西不吃,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八要慎友,做到净化社交圈。就是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做慎重选择。《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中《管宁割席》的故事大家都熟悉。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友。其实与谁交友,怎样交友,不是“小事”,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正确成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少领导干部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往往就是因为交友不慎造成的。《弟子规》中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可以广泛的爱大家,但要亲近有仁德的人,要远离那些擅长阿谀、引诱、拉拢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交德友,善交益友,乐交诤友,要“从善如流”,“和而不同”,让友谊成为提高修养、端正风气、促进和谐的力量。

九要慎权,做到守土有责。就是要做到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明代名臣薛瑄有言:“圣贤成大事业者,从战战兢兢之小心来。”宋代吕本中在《官箴》说:“为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今我何其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因建房子与邻居叶家大户闹矛盾,张家准备扩大府第,要叶家让地三尺,而叶家却寸土不让。张家老夫人便写信给张英,要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摆平。张英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当即作诗回复:“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封建官吏尚能如此,难道共产党人还做不到么?作为共产党人,要事事出于公心,决不能搞以权谋私,更不能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慎权,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用权当敬畏,有了敬畏之心,做人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有了敬畏之心,掌权才会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有了敬畏之心,才会知所避、知所守、知所止。

十要慎思,做到不冲动后悔。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要做到三思而后行。因为一时的冲动可能会逞一时之快,但事情过后往往伴随的是后悔终身。《三国演义》中《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时冲动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用火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赔了出去。季文子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出名的贤相,他辅佐过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在鲁国执国政33年。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遇事总能“三思而后行”。他的故事在《史记·鲁世家》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盘点腐败落马的那些老虎苍蝇,他们大都因为缺乏理智,道德堕落、政治蜕变,最终成为反腐倡廉的反面教材。做合格党员,一定要做到慎思,切忌冲动,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放弃非分之想,坚守道德底线,保持高尚情操;该做的事,认真去做,用心去做,用力去做,树立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左梦豪,钟泽畅,雷恩宇.强化修养才能确保“慎独”.政工导刊[J],2017(7):34.

[2]谢清果.内向传播视域下的先秦儒家“慎独”观[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05):101-113.

[3]乔兆军.慎微不可缺[J].思维与智慧,2017(19):15.

[4]冯培学.凡事要慎初[J].中国城市金融,2014,6(336):68.

[5]丁万明.善始而未能慎终的春申君[J].党政视野,2016(10):80.

[6]韩中谊.孔子慎言观探微[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3):43-47.

[7]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8]爱新觉罗·启翊.管理者要谨言慎行[J].新财经,2011(7):102-105.

[9]蒋金锵.慎权慎独慎微慎友[J].求实,2008(17):56.

猜你喜欢

慎言合格
我家的慎言集训
不合格的“鸡妈妈”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不合格的洗衣工
做合格党员
长沙市慎言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