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办法

2018-08-16刘员伟

文教资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刘员伟

摘 要: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注重对学生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分析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引言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小学生识字和写作学习的主要基础,而且是小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重要渠道。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注重对学生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种现实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创新阅读教学理念和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最终顺利实现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教學经验,分析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识字的有效途径。

如果要对一个文本或者文章进行阅读,首先就需要本身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在语文识字教育上。由于中华文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博大精深,这就导致我们即使花费大量时间开展识字教学,也很难帮助小学生顺利掌握大量字词。阅读作为一种学生识字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不认识的生字开展查找、记忆和复习,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储备和掌握字词。

(二)阅读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在本质上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这就必须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正规的语文教育,这就使得他们的语言能力相对欠缺。通过开展阅读教学,小学生可以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观学到各种语言表达技巧,使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三)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内涵。

语言作为一种思维艺术,小学生借助阅读教学可以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不断积淀文化内涵。语文阅读作为一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个体气质和修养的学习过程,小学生最先感受到的是文字内容,伴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可以透过文字认识和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不仅有利于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通过阅读不断积淀文化内涵。

二、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需要负责学科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还需要担任各种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理念相对落后,难以深入接触和学习各种先进的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此同时,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新课程教育改革认识不够深入,对各种先进教育理念和方式的主动学习和应用的欲望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学生普遍缺乏语文阅读学习兴趣。

阅读原本应该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正如作家高尔基所强调的那样读书的乐趣就像口渴的人漂浮在湖水上一样。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使得一些小学生对于阅读存在一定的误解,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用在语文阅读学习上。与此同时,由于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强调文本背诵,使得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三)小学生缺乏高效的课外阅读训练。

目前,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普遍缺乏高效的课外阅读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但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仍然停留在课堂讲解和海量练习的应试观念中,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训练,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局限于使用教材开展阅读训练,阅读训练素材的局限性必然影响到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倡导学生个性阅读。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和能力存在差异,这就使得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各不相同,如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即使学生阅读的是同一个文本,也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并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积极倡导小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鼓励他们分享和交流阅读体验,不断调动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到来自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后,必然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并且乐于表达和分享体验和想法,从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我们在进行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阅读教学时,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评价。请问,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呢?然后引导小学生主动说出想法,小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交流沟通不断彰显个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引导小学生主动实施阅读学习的最好动力,如果小学生没有阅读兴趣,自然就会厌烦,反之则自然会不厌其烦地主动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一方面,应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开展针对性的阅读诱导。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阅读兴趣。一般而言,小学低段的学生更加喜欢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小学中高段学生则更喜欢英雄故事、探险故事和战争故事。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这一种阅读心理特点,抓住有利时机开展阅读诱导,以便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应根据教学内容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赫伯特·斯宾塞曾经强调过“硬塞知识的教育方法”只会引起学习者对于书籍的心理厌恶,如果教师不加区别地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则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特点的基础之上,根据阅读教学内容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开展个性化阅读、多角度阅读和多方法阅读并用的教学,从而在激发阅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

(三)创设动态阅读情境,增加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小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调动积极情感。实践证明,只有将小学生放置在特定的阅读情境中,才可以真正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动态阅读情境时必须坚持从小学生阅读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和个体差异,促使其融入文本而深入体验文本蕴含的情感。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设直观的阅读教学情境,引导他们通过现场观摩和亲身体验的方式直接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例如,我们在开展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时,如果恰逢夏季且周边有观赏荷花的有利条件,就可以组织小学生利用现场观摩荷花的方式进行现场参观和亲身体验,进而不断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设虚拟的阅读教学情境,给小学生呈现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以增加其情感体验。例如,我们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纪录片《圆明园》,从而使小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感受,引发情感共鸣。

四、结语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必须从新课程教育理念出发,摸清阅读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终顺利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沥.初探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8(04):131-132.

[2]李加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05):142-143.

[3]雒贵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08):128-129.

猜你喜欢

新课改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