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CT环境的教学创新应用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8-16邢翠鹃

文教资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核心素养

邢翠鹃

摘 要: 本文通过介绍核心素养及几个教学实例,真实、详细地說明在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经过一定时间的刻意练习甚至成为教学习惯之后必然会对学生及老师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ICT环境 核心素养 学科素养 信息技术与教学

引言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Technology,简称ICT)[1]。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信息化与教学正在不断融合,这是目前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感触,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也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帮助和促进。

一、核心素养

21世纪初开始,就有一些国际组织、经济体和一些国家地区,就对“核心素养”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他们分别从不同维度,对核心素养做出了阐述。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五大支柱说”,认为教育培养出的人要做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

200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关键能力说”,认为核心素养的标志是:具有利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自立、自主行动的能力。同一年,欧盟则提出核心为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八大素养说”。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个儿童应该学什么》,提出基础教育要从身体心理、情感情智、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维度提升核心素养,称之为“七个维度说”。这样的阐述比该组织2003年的“五大支柱说”更加具体、清晰。

在我国,林崇德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即“三个方面”(第一层次)、“六项指标”(第二层次)、“十八个要点”(第三层次)。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比较公认的对核心素养的解读是:一种是借助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另一种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尽管众说纷纭,但是最核心的是“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指学习、工作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做事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各学科共同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语文学科来说,主要包括:一是人格(价值观)培养;二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及提高;三是阅读素养的提升;四是自学能力及阻力思考能力的培养;五是文化积淀及审美情趣的培养[2]。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有必要不断渗透这些能力,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一些可以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核心素养的教学环节。

二、信息化教学对学科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

核心素养的落实有赖于每一位一线老师每一节课的教学。信息技术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会使二维课文变得立体、鲜活,并帮助培养学生规范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3],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下面笔者结合在教学中运用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的实例,谈谈感受。

(一)信息技术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必需的一项能力,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SEEWO中有一些方便实用的功能,例如擦除、拖动、分类、匹配、填空、选择等,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请学生到白板前,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最重要的是可以起到激励学生多动手,锻炼其实践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②这一课的讲解中,赵州桥的结构形式中“两肩”的两个“小拱”的位置是难点之一,笔者在设计这部分时就想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还原赵州桥的结构。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相对枯燥的说明文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检验学生的理解水平。因此,笔者将赵州桥的各部件分开(图1),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进行拖动、组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有的学生由于对“两肩”这点理解不够,因此会出现图2、图3这种错误的放置方式。这样笔者就可以抓住“两肩”这个词语详细说明,引导学生理解正确的放置方式(图4)。这样,学生就能更清晰明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信息技术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4]。比较、分析进而分类的能力对学生的深入思考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SEEWO中有一项功能是分类,让学生进行分类,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锻炼。借用SEEWO的这个分类功能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直观地呈现出来。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课文《中国石拱桥》这课中,第六段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卢沟桥石柱上的石狮子进行介绍,尽管已经比较生动,但是学生对这些“惟妙惟肖”的石狮子还是没有直观的印象,因此笔者就运用到SEEWO中的放大镜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在看到石狮子五官、四肢的细节时,结合课本上的文字描述,观察、想象、分析之后,就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妙处,同时也能够理解“惟妙惟肖”这个词的内涵。

又如,九年级上册课文《智取生辰纲》③中涉及的人物众多,“护送生辰纲”与“智取生辰纲”两派人物的区分是一个小难点,也是理解本文情节的重要环节。因此,笔者利用SEEWO系统课堂活动中的分类功能,让学生进行分类(图5)。其中在对白胜(即“卖酒汉子”)分类时,学生就有些犹豫,因此笔者就改变了讲课思路,先说梁山好汉如何设计、乔装,再讲杨志一队人如何护送生辰纲,这样学生对这些人物所属的阵营就非常清楚。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也能及时强化/修正其学习习惯,锻炼其语文学科的写作能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这就要求老师尽力为学生创造环境,及时强化学生合适的学习行为,并及时消除其不合适的行为[5]。基于SEEWO的课堂同步功能能够进行直观的、即时的课堂反馈,这一目标也能够实现。

关于直观,上面两个例子很充分地说明了,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SEEWO助手的拍照功能就可以当即将学生的作品拍照上传至电子白板上,老师可以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便于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的反思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对于除点评到之外的其他学生,这种及时反馈也能够使他们及时反观自己的作品,一定时间的刻意练习之后,学生的反思、及时纠错能力会不断增强。以往的习作反馈基本上是:课堂上/下学生完成写作,然后进行书面批阅、反馈,学生最快能在完成写作的第二天接到自己的反馈,并且基本上每个人只能知道自己的写作情况。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不仅能及时反馈,而且在抽到优秀的习作时,等于是在班级里进行了一场小型的“优秀习作展示”,可以强化被表扬学生的优秀行为,并激励其他学生效仿、学习。同时在书写、排版、卷面、态度上都可以给出及时反馈,有助于强化好的学习习惯,弱化甚至消除不良学习习惯,可以说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全面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课文《中国石拱桥》的讲解中,为了检测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中笔者设置了一个习作环节,让学生介绍一座桥,要求至少用到两种说明方法,笔者在课堂上直接找到两份作品,进行拍照上传的操作,对学生习作是否达标、卷面、书写等方面进行即时评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及说明效果(图6)。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中的学习者,现在呼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6]。以往老师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确定难点、重点、易错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呈现不一定是自己的预设。在上面几个教学实例中,学生学会的、没有理解的知识点都很直观、明确地呈现出来,这样老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就可以准确地把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针对性地教学生所需。当然,这就意味着课堂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因为老师要面对的是学生的即时生成,需要以学生的课堂生成不断调整教学过程。这样就能够充分体現学生的主体性,并体现老师的引导作用。

(五)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往的班级授课方式主要是老师进行“一言堂”式的讲述和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创新能力被限制,课堂学习效率较低。那么学生什么时候能够学得好?答案是学生感觉好的时候[7]。学生的兴趣激发、课堂氛围会直接地、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应该创造友好、有吸引力、有趣又有知识输入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恰当运用一些信息技术,帮助老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课上提问学生时,以往都是老师随意抽取,有时候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会在课堂中运用“班级优化大师”中的随机抽取功能,一方面,在抽取学生时,班级里所有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等待结果。另一方面,这个短短20秒不到的动作,就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再次激发。

通过以上鲜活的教学实例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是对学生非常有益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反思能力,还可以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确是大势所趋,现在无边界、无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都在不断发展,在这中间,信息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需要注意什么?是不是运用越多越好呢?

在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深度研读课文,理解其文学性和工具性,这样才能在新型的课堂中恰当应对学生的课堂生成,尤其是超出原预设的生成,才能自如、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科素养;其次,应该把握一个核心就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当某项信息技术与授课内容并不契合时,不能为了炫技而使用,而应该适当取舍,更好地驾驭信息技术,让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最后,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很多时候,某项信息技术的使用使课堂有所改变,效率提高,但是如果重复使用,学生就会产生新的疲劳。我们需要的是,要么做出一些创新式的应用,要么继续学习新的技术,使课堂教学能力如源头活水,时时新鲜。

创新的信息技术很重要,我们需要掌握的除了技术本身外,还应该把握好其背后的教育理论,理解新技术对学生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原理,真正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及其在新技术中的体现,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由于我校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SEEWO交互式电子白板,因此此处及下文提到的“信息技术”都专指“SEEWO交互式电子白板”。也简称SEEWO。

②2017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

③2002年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五单元第16课《智取生辰纲》,作者施耐庵。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ict/32270?fr=aladdin,2015.

[2]崔峦.作为语文老师,你必须要知道的核心素养和语文学科素养[EB/OL].http://www.zgqsnjz.com/pinfo.html?newsid =404,2017.

[3]张敏霞,王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学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103).

[4]李衍华.逻辑·语法·修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

[5][美]毕生,著.李维,译.行为主义[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25.

[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7]简·尼尔森,著.玉冰,译.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8.9.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核心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