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摇滚乐的兴起与社会影响
2018-08-16杨斯坦
杨斯坦
〔摘 要〕音乐艺术从古至今都深刻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同时也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甚至是一种政治工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流行音乐作为音乐艺术中贴近大众生活并具有大众性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与社会有着尤为深刻的联系。20世纪5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生根发芽,它的兴起可以说深刻影响了美国战后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同时在美国这一时期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中,对人们精神文化的价值导向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摇滚乐;美国;社会影响
美国学者柯林·拉金(Colin Larkin)在《流行音乐大全》(Encyclopedia of Popular Music)中曾指出:“艾伦·弗里德(Alan Freed)通常被认为摇滚之父,因为他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主流电台中第一次提到了RocknRoll这个词并将这种叫法推广传播开来”。①随着这种说法的提出与逐渐传播,摇滚乐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并形成其早期的音乐风格。弗里德在提出这一名词的时候绝未曾想到,这种音乐形式的出现对这个时代乃至后来全世界范围内人们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影响深远绵长。
一、经济基础的建立与唱片市场的破壁
摇滚乐诞生的意义绝非是作为一种音乐风格的存在而止,其与社会的普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美国学者乔·斯图西(Joe Stuessy)和斯科特·利普斯科姆(Scott Lipscomb)认为:“摇滚乐不是凭空存在,反之,它与整个社会相互之间都存在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连接关系。”②因此说摇滚乐在单纯音乐层面之上所产生的意义与影响是研究摇滚乐所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摇滚乐的兴起与美国经济的复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因此美国的经济发展也随之进入繁荣增长时期,其中以白人中产阶级为主的消费群体逐渐凸显出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尤其是对刚刚从战火中走出的美国人来说,消费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表现出了一种对娱玩享乐空前高涨的精神需求,而音乐作为娱乐形式的重要载体自然成为满足人们强烈需求的重要手段。因此,这一时期人们对于享受音乐的需求量大大超越从前,促使这一时期唱片业的发展得到较大提升。而如何占据更多的唱片市场则成了无数唱片公司思考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唱片市场大致成三足鼎立之势。黑人音乐市场以节奏布鲁斯风格(Rhythm&Blues;)为代表,白人音乐市场则以叮砰巷音乐(Tin Pan Alley)和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这两种音乐风格为代表,这三者之间泾渭分明,好似存在一种无形之隔。但在唱片业得到空前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促使下,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想要打开并拓宽自己的音乐市场,而摇滚乐的横空出世正可谓恰逢其时。“短短三年时间,墙砖移动了,直至整个围墙倒塌。正是在这废墟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音乐品种: 摇滚乐。”③摇滚乐可以说集众音乐风格之所长于一身,它在打破音乐市场壁垒的同时借此吸收大量的听众群体,并形成一种全新的音乐市场的交叉。
二、黑白交融与社会运动
正如音乐之间的壁垒一样,美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移民国家,种族之间的隔阂自始至终都深刻并且不容忽视地存在着。20世纪50年代,黑人听众通常喜爱布鲁斯(Blues)与爵士乐(Jazz),白人听众则中意乡村音乐(Countey Music)和叮砰巷音乐(Tin Pan Alley),这几者之间几乎是相互独立并相互之间带有偏见的。而对于黑人长年累月的种族歧视,甚至也蔓延到了对于黑人的音乐当中。“尽管美国《独立宣言》中明确写有一切人生来平等,但是白人统治阶级不承认黑人是完全的人”,④在长时间种族歧视的影响下,大部分白人始终用不平等的眼光来看待黑人,以至于对他们的音乐也抱有很大偏见。这些持有严重种族观念的群体已经把对于人种的偏见带入到了音乐之中,足见种族歧视在当时的影响之深。但就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摇滚乐当中却出现了难能可贵的种族融合。在摇滚乐的形成因素中,既有黑人的节奏布鲁斯音乐,同时也有白人的乡村音乐与叮砰巷音乐,这种音乐上产生的变化融合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使白人和黑人产生了一定的交集与合作,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当时种族状态下属实是来之不易的一种现象。摇滚乐中的重要因素节奏布鲁斯,就是融合了黑人传统布鲁斯音乐与福音音乐(Gospel Music)等音乐元素而形成的纯正的黑人音乐形式。这种解放天性的音乐状态对于白人青年产生了巨大吸引。因此说摇滚乐为美国白人受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黑人音乐和文化大开方便之门,他们在受到种族歧视观念的影响的同时也开始接受并且醉心于黑人音乐。这种对于黑人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使得在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中,很多白人青年与美国黑人并肩作战,要求平等并追求自由。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越南战争不断升级,美国国内对于反战的呼声日益高涨,鲍勃·迪伦的经典摇滚作品《敲响天堂之门》(Knockin On Heavens Door)中曾写到
Mama put my guns in the ground.
I cant shoot them anymore.
这种极其蕴含人文主义并直击内心的歌詞表达,透露出一代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渴望,因此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摇滚乐作为社会运动中的有力武器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人们通过它一方面可以宣泄心中的不满与压抑,同时也可以将和平自由的思想更好地传播扩散开来。但与此同时摇滚乐在一些范围之内也成为一种迷乱躁动的象征,有些美国学者认为摇滚乐是“一种传播得更快、在世界范围蔓延更广的一种瘟疫”,认为“就是一种垃圾,完全不能同音乐和诗歌混淆在一起”。⑤彼时,这种论调的出现足见当时人们对于摇滚乐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的负面看法,这在嬉皮士运动中体现得尤为深刻。
嬉皮士运动作为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中一个重要部分,深刻反映着当时青少年群体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而摇滚乐作为嬉皮士群体的重要表达手段,与整个嬉皮士运动有着密切紧密的重要联系,甚至可以说摇滚乐不仅仅只是一种音乐形式,它其中蕴含的反叛精神使其已经能够代表着这一时期的反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是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群体在表演或享受摇滚乐时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式,它的表现形式经常是在人们服用毒品进入感知力增强状态后,运用闪烁的灯光和夸张的颜色等手段与音乐结合,在强劲的节奏和尖锐的吉他声中使受众进入一种更加迷幻的状态之中,以此来达到其所追求的忘我境界。嬉皮士对于毒品的依赖也是这一群体的一大特征,“吸毒是嬉皮士文化的又一特点。由于这一代青年感到受压抑,思想上空虚无聊,便从吸毒中寻找刺激,企图从吸毒中打开感觉之门。”⑥他们借助毒品来进入一种迷幻混乱的状态之中,以此来逃避现实、释放压力,服用诸如致幻剂等毒品之后大幅度提高人们对于色彩、光和声音的感知力,借此来进入他们渴望的状态。许多迷幻摇滚的作品都描写了在这种迷幻状态下的所思所想,比如杰斐逊飞机(The Jefferson Airplane)的作品《白兔》(White Rabbit)中的有关于毒品的歌词描写,
One pill makes you larger
And one pill makes you small
And the ones that mother gives you
Dont do anything at all
除此之外,在当时许多迷幻摇滚作品的描述内容中毒品都是出现在歌词中的常客,可以说迷幻摇滚所追求的精神状态与其对毒品的态度都与嬉皮士逃避现实/反叛传统的状态不谋而合。但是,也许嬉皮士借助毒品使摇滚乐得到了一定发展,可毒品本身所带来的危害是不能被任何事物所掩盖的,其对于社会的危害性不容置疑,理应被唾弃!因此,当嬉皮士、摇滚乐、毒品这三者紧密联系到一起时,人们将那一时期的摇滚乐视作洪水猛兽自然是情理之中。
三、美国青年的理想乡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富足导致了人口的激增,同时在一个相对富足的家庭经济条件下,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消费自己喜欢的事物,而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摇滚乐正好迎合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首先,其易于抒发情绪的音乐特点和直抒胸臆的歌词表现形式适逢其会地成为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倾吐心声的手段。其次,摇滚乐不仅具有强烈的节奏和震撼的音响,它除了躁动与不安之外同时也抒发着青春爱情的美好与懵懂。因此,可以说摇滚乐成为20世纪50年代青少年精神感情状态的完美寄托,给予他们年轻的灵魂以归宿之所。并且这一代青少年与他们父辈一代不同,他们在相对来说舒适安逸的环境中自由的成长,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与经历过困苦战火的上一代迥然不同,使得他们无时无刻都想要摆脱父辈传统观念的禁锢与束缚,去寻找所谓的自由与理想、诗歌与远方。这种矛盾与冲突的存在使得青少年更加沉醉于摇滚乐的激情与宣泄当中,也使得青少年对于摇滚乐的喜爱越来越深,但其心中的叛逆情绪却也日渐加剧,而代表着反叛的摇滚乐则正成为它们叛逆情绪的完美依托。
此时,他们这种对叛逆情绪表达的需要,使得他们更乐于在摇滚乐这片乐土中寻找自己的心灵归宿,仿佛在摇滚乐喧杂吵闹的音响效果中反而能收获一丝短暂的平静与安宁。他们通过摇滚乐表达感情、交流思想,这使得摇滚乐逐渐成为青少年群体交流的一种独特方式。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无数青少年冲出家庭,蜂拥至郊区农村,聚集在一起生活,形成类似部落、公社的无数个群体,过起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群居生活;进而逐渐形成了当时美国所谓的嬉皮士群体,产生了被称为“旧金山之声”(SanFrancisco Sound)的迷幻摇滚。他们崇尚一种无为而治,“回归原始”的生活方式,他们通过音乐、毒品、性的解放来追求那种“理想中”的精神状态,并将摇滚乐视为自己灵魂归属的最终所在。
结 语
摇滚乐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自始至终都深刻存在,它在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变革当中逐渐成为人们对于自由、平等与爱的积极追求中的重要精神依托与文化标志;但它也一度被认为代表着堕落与迷乱,它是自由却也是反叛,是乐观但也是疯狂,人们对于摇滚乐的舆论在社会上从未停止,而只有从历史的角度辩证地分析摇滚乐对社会的作用与贡献才是准确判断其影响的良方益药,以摇滚乐为镜,可观社会发展变化之百态万千。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①Larkin, Colin. "Freed, Alan". Encyclopedia of Popular Music (4th ed.).
②JoeStuessy ,Scott Lipscomb.Rock and Roll :Its History andStylis-ticDevelopment[ M] .NJ: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 Hall, 1999.3.
③鐘子林.摇滚乐的兴起和影响[J].中国音乐学,1997(04):84-96.
④邓蜀生.美国黑人的历史地位和现状[J].史学集刊,1990(04):48-56+62.
⑤Tom Manoff.Music :A Living Language[ M] .NY:W.W.Norton&Company; , 1982.407
⑥王锦瑭.美国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嬉皮士运动剖析[J].世界历史,1993(03):30-37+128.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项目《中美流行音乐发展比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140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