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管理在特检机构的应用研究初探

2018-08-16胡静波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8年7期
关键词:机构检验资源

胡静波

(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南京 210017)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在机构中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使得机构中的个人知识可以通过不断的循环从而转变为机构的内在智慧,其包括了对知识、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的规划和管理的活动过程。

特检机构是指专门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机构。对特检机构的知识管理就是将机构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类型知识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以此来激发机构的知识创造,提升机构智商,实现机构的知识资源增值。特检机构的知识管理主要包括知识的采集与聚集、知识资源的增值、知识标准与规范、组织保障等内容。

在特检机构综合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迎接各种可能遇到的调整是当务之急。知识管理的研究应用,对特检机构的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智力增值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价值,从而可快速提高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1 知识管理应用现状

在知识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学派[1],包括有技术学派、行为学派、经济学派和战略学派等,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知识创造螺旋理论研究(野中郁次郎),知识型企业测量(斯威比)和知识管理系统(达文波特)等。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开始了对知识管理的研究,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介入,我国的知识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理论研究方面,文献[2]通过对国内外知识创造模型理论的整理,分析了知识在组织中创造产生的基本进程,该文章从组织知识的主体方面,结合系统理论和社会学分析,提出了运用系统思考理论来研究知识创造的过程这一独特方法。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巴系统”概念,该系统是针对经典的知识创造过程模型(SECI)中存在的不足,以组织学习的独特视角,结合了冲突特质理论,建立了BaS-C-SECI模型,即知识联盟的知识创造模型。在文献[4]中,作者在经典知识创造螺旋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产学研技术转移机制,并根据该模型,结合当前技术转移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在实践应用方面,在文献[1]中,作者针对一家专业从事自动化设备及解决方案研发的高科技企业,研究了该公司研发管理中的知识管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公司研发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知识管理的解决方案,包括了流程、组织和信息系统等多因素。在文献[5]中,作者以当时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提供商在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案例,通过研究和分析,给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为该公司成为智慧型组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文献[6]中,作者针对某电力机车研制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产品研发管理中知识工程应用背景为切入点,阐述了知识工程对于研发管理的重要性,以该公司一体化知识工程体系建设项目为案例,构建了一个适用于该公司的企业研发管理知识体系,并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在文献[7]中,作者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核电厂建设项目的特征及管理模式,以核能发电厂项目管理的视角对知识管理策略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文中提出了多种知识管理策略用于提升核电项目的管理,并优化了该核电项目的知识管理组织,最终提出了包括创建三种相互关联的知识库,落实师徒制和搭建统一知识共享平台等内容的知识管理体系提升建设方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知识管理所进行的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多集中在创新型企业或研发机构。目前尚未有专门的针对检验机构尤其是特检机构的知识管理研究。

2 特检机构各类知识资源的获取和加工

特检机构的知识资源可分为实物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模式资源和技术资源等几类[8],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资源应当采用不同的技术加工手段,对其进行归一化和普适化,以提升其知识特征,采用的具体方法包括:

2.1 针对实物资源

实物资源应当显性化。实物资源中以文字、图表、公式等形式表达出来的知识可称之为显性资源,但对特检机构来说,在工作中个人检验检测行为中所蕴含的未被表述出来的知识更为重要。由于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不易进行管理。

机构可采用统一组织梳理、人际化方式、检验流程中归纳等途径进行隐性知识的获取。例如在机构中建立激励机制,保障知识共享,建成学习型特检机构;在机构的信息化平台,如OA系统中建立统一的知识库,从而逐步形成特有的知识地图;通过检验专家的定期讲座等方式将专家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定期在信息化平台上推送最新知识,优化机构结构模式,打造动态知识团队等。通过以上措施确保机构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2.2 针对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应当标准化。机构的数据产生于每一项检验检测过程中,但由于检验对象的不同,往往数据会以不同的格式或形式进行存储,这样的非标准化使得数据的可读性和再利用性很差,造成目前机构没有从大量的检验数据中提炼和总结知识的情况。

为实现数据资源的标准化,可在机构中建立一个统一的检验检测数据平台,解决机构中各种类型设备检验检测数据孤立分散、缺乏数据汇总能力的现状。在机构原有检验系统的基础上,对各类检验报告的数据制定统一的采集规则,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入库、数据存储、数据应用几个步骤。在数据采集阶段,应保证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技术上可应用自动采集方式,管理上应制定数据收集的特别规定;在数据录入阶段,系统应可提供手工录入、手动导入、自动导入等多种数据入库方式,并针对每种类型的数据制定专门的数据文件存储格式;在数据存储阶段,将可实现对数据的分类管理,实现各类测试数据与产品类型的关联;在数据应用阶段,可通过系统进行各类测试数据的浏览、查询、统计、对比、反演、挖掘等功能,机构依托大量的检验数据,通过数据的归纳和分析,为各种类型设备的检验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2.3 针对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应当结构化。作业指导书、检验报告、原始记录、安全评估报告等信息类知识通常是分散保存的,有的保存于质量技术部门,有的保存于专门的档案室,有的保存在不同的检验部门,有的则保存在检验员个人手中。并且这类知识的存储格式和保存方式也不尽相同,只有对这类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才可让员工无障碍的访问这些系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文档。

在机构中设置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此类信息资源的结构化工作。对各类信息资源建立提纲与目录、生成摘要、知识分类、知识聚类、组合检索等,并将处理结果录入机构的信息化系统,最终目标是形成基于业务流程的资助,实现资源知识在业务过程的主动推送。

2.4 针对模式资源

模式资源应当范式化。在按照一定模式进行工作时,不需要对完成工作的过程本身进行质疑,只需要按照过程的要求完成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特检机构的模式资源主要分为检验过程和质量控制过程两类。对于检验过程的管理可以以工作分解结构(Wo 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为基础,形成典型检验过程的工作分解结构和工作包,提升检验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

以起重机检验为例,采用WBS常用的“横向分段、纵向分层”方式来分析,横向可将起重机检验过程分解为资料确认、零部件检查、安全保护装置试验、载荷试验等检验分阶段,纵向将每个检验分阶段分解为多个层次形成WBS,如零部件检查可分为钢丝绳检查、滑轮检查、车轮检查等,最终分解形成以工作包为单位的最小节点。每个工作包的典型检验方法和流程可输入在机构的信息化系统内,在每次实施检验时对检验员进行提示,从而提升检验的标准化程度。

2.5 针对技术资源

技术资源应当模型化。对在检验检测中形成的方法进行标准化和统一化,就可形成这类资源是指特检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检验检测规程、研制的检验检测仪器和创造的技术成果等,并且这些规程、仪器和其他的技术成果都可以在未来的检验检测中重用。模型是一种区别于自然语言的工程语言,对于技术类资源的表达可以更为主观和科学,模型化就是把业已创造的检验检测成果进行标准化,在未来进行其他类型设备的检验检测时,通过对参数和流程的适当调整即可形成新的检验检测方法。常用的技术知识模型化的方法包括有基于模型的检测技术平台、基于模型的检验方法论证、基于模型的定义等,在将该类知识增值方法扩大后,可最终形成基于模型的特检机构。

图1 典型检验过程的WBS分解

3 知识管理的实施流程

在特检机构中实施应用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机构的各个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实施的基本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领导,多方协调。规划的目的是从长远视角来进行未来蓝图和路线的构建,实施则是沿着这条路走实现蓝图需要做的具体工作,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知识管理在机构实施的基本流程

在机构中实施知识管理后,形成的应用成果应当至少包括有一套知识工程流程、制度、标准和规范、机构一系列的原始知识资源库、一系列增值后的知识库、一套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和人才梯队,并最终形成一套知识管理平台,其中包括了知识采集工具、知识增值方法及工具、知识库和知识应用工具等。知识管理平台可应用在新员工培训、智力资源评估、隐性知识挖掘、知识缺口识别、检验检测辅助等方面。

总体来说,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会涉及机构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其中有许多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难题需要解决。除各类知识资源的归一化方法研究、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法等必要的技术手段外,还需要在机构内部培育并形成良好的知识共享文化,并在实施过程中与现行工作流程相结合,避免两者的脱节或冲突。

猜你喜欢

机构检验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