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企合作的体育场馆管理课程 CBE教学模式探索

2018-08-15方安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5期

方安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课企合作的体育场馆管理课程CBE教学模式,提出在CBE教学模式的理论先导下,遵循“掌握性学习理论”“反馈教学原则”和“目标分类理论”确立体育场馆管理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基于DACUM法构建课企合作框架,完成教学模块设计,并重点分析与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相关的真实岗位工作职责、课程时数分配、职业能力目标、课程重点和难点体例、教学实施条件评估和课程成绩考核与评定六项要素,建立适合体育场馆管理课程教学的任务,分类实施仿真体验式教学和真实工作岗位情景模拟教学与考核。

【关键词】课企合作 体育场馆管理课程 CBE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C-0159-05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依托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数据作为订立教学目标的根本导向。教学模式的设计,既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也要完善相关职业岗位人才的技术技能。因此,建立与完善符合专业教学之需的现代教学模式,注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科学的教学标准体系是确保专业理论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CBE教学模式对于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教学方法源于二战期间军工企业对技术工人、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该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学习的科目,按职业所需的能力从易到难地安排教学,学生学习目的明确,积极主动;另一方面,以学生个人能力为基础开展教学,学生原有能力经考核给予承认,可缩短学习时间。从高职院校专业理论核心课程性质分析,可借鉴CBE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课企合作,分析职业能力,设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掌握性学习理论”“反馈教学原则”和“目标分类理论”是课程正确实施CBE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为教师确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考评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CBE教学模式对于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

CBE教学模式应用的目的是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强调行业导向,即不以学科为中心,而以满足企业对培养对象的要求为依据;由行业有实践经验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员利用工作分析、职业分析或任务分析来决定课程内容。

(一)掌握性学习。掌握性学习理论是以基础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为前提,以传统的集体教学的方式为核心,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的学习水平的开发性研究,比较理想地解决了在集体教学的形式下如何把学习者的个别差异与教学过程相联系起来的问题。许多实验证明,这一理论是在集体教学形式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

体育场馆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思路是:遵循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设置教学内容和考核目标,确保人人参与课程学习;准确区分各单元教学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认知目标实施教学;善于利用形成性评价反馈教学质量与效果;积极利用资源整合与共享创造教学条件,鼓励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二)反馈教学原则。体育场馆管理课程主要运用形成性评估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学生在学习不同教学模块及相应的单元教学内容时,所完成的教学目标进行反馈与评估,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课企合作是体育场馆管理课程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主要表现在:一是利用仿真体验式教学诊断学生对于课程岗位技能的学习兴趣以及先修课程的学习基础;二是经校内教学团队在校内体育场馆开展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形成针对性的指导与纠错;三是利用企业的真实岗位实训和企业师资负责技能考核评定的方式反馈教学效果,得出终结性评估结论。

(三)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认知过程维度主要分为六類: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通过实施仿真体验式教学和真实工作岗位情景模拟教学,调查与诊断学生对于课程岗位技能的学习兴趣以及先修课程的学习基础,根据体育场馆管理课程的类别和性质,按照目标分类理论的认知过程维度,制定出课程的时数分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考评方式等相关要素。

三、体育场馆管理课程的CBE教学模式设计与构建

体育场馆管理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了满足现行体育产业发展中体育场馆各级业务技术岗位的人才需求,即顺利开展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工作所专门设置的,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选取CBE教学模式设计该课程的理论依据是:从教学过程看,CBE教学模式侧重于“教”与“学”双向活动中的学,即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从教学方法看,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整个教学活动。

(一)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模式是将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教与学的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媒体都安排在一个顺次推进的操作框架之内,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四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体育场馆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确立依据是通过发现和判断CBE教学模式对于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分析、克服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设计思路。

1.分析解决CBE教学模式实施环节出现的主要问题。体育场馆管理课程作为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强调体育场馆相关职业岗位实操技能的课程。运用CBE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应在教学设计工作中着重研究可能出现的三类问题:一是过于强调岗位需求和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导致的课程在时长、学生学习程度以及学习方式上的显著差异;二是过于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自评造成的学生的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三是分析和避免出现考核标准难以统一,直接影响教学整体质量的问题。

2.教学思维与课程实践路径选择。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性与技能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劳务市场对岗位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应对时代需求不断调整其功能,升级其形态。即从教学思维和课程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和构建体育场馆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

(1)构建课企合作思维,突破教学管理和实训资源瓶颈。“跨界”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形态上的首要特征,其最重要联系对象就是经济体系。以课企合作为基础,将课程实训融入企业真实工作环节,对于情景式教学、企业一线实践能手指导教学、保障实训考核质量、提高专业核心技能的岗位适用性等综合教学目标的实现将起到关键促进作用。建立课程与企业的协同合作机制,可以有效弥补校方在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师资等方面的不足。

(2)结合真实岗位技能设置教学模块。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为实现管理目标,管理主体运用有效管理职能对管理客体实施高效管理的综合活动过程。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管理在于服务技能掌握程度,以先修课程为依据,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课程的掌握水平,在对学情现状分析基础上,合理设置与真实职业岗位技能相符的教学模块。

(3)配备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职技教师作为内部条件的第一要素,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课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便是将学校和企业的师资有效整合,实现专职和兼职教师的合理搭配,突出企业技术管理岗位兼职教师对于课程实践教学技术环节的重要指导作用。

(4)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考评体系。基于体育市场中体育场馆在业务管理岗位的招聘需求现状,体育场馆管理课程的考评体系应遵循竞赛表演市场和健身娱乐业市场的人力资源供给实情,从学生对于职业岗位的职业素养、知识掌握程度、岗位能力胜任情况以及创新协作能力等主要方面,设计和建立课程的过程性考评体系。

3.教学模块的设计依据。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工作分析法比较其他工作分析法的优点是成本低、时间短、信息充分依靠一线实践专家、具有极强综合性等,已在北美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见图1。

(1)参照课程DACUM开发作为依据。体育场馆管理课程是以学生位于体育产业领域的职业发展为主线,以体育市场中的竞赛表演市场和健身娱乐业市场的人力资源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知能储备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核心,参照DACUM法进行教学模块的设计,见表1。

(2)教学模块设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教学计划和教学项目的制定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整项教学设计的核心,应结合真实工作岗位的职责灵活设定。体育场馆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理论考核为辅,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突出课程实训的重要性和过程性,学习周期根据真实工作岗位的标准设定。

(3)教学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寻觅与就业岗位相关的企业,分析和調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这五种学习过程中的非认知因素,总结出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学习诸要素。教学目标强调课程对通用职业素质和专门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考评,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和总结不足。

(4)考核标准应注重科学统一。对照不同门类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用工标准和岗位职责制定考核标准,突出行业和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参与课程项目设计与考核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内容既能满足学生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实训时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达到教学考核目标的统一。

(二)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课程标准的功能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基础理论以及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在体育场馆服务、管理和经营实践工作中对于体育理论的理解能力,逐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职业能力。

1.课程时数分配。根据体育场馆管理课程作为体育专业核心课程的性质为教学设置依据,体育场馆管理课程选择在第三学期开设。主要包括四大教学模块,共计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50学时。通过不同教学模块对于真实工作岗位的技能学习需求,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量,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设计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突出专业技能教学及其实训位于该门课程的重要作用,见表2。

2.课程总体目标。按照与职业或工作关联的紧密程度来分,可以分为一般素质(基本素质)和特殊素质等。职业素质既应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基本素质,又应包括集沟通交流、数字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自我学习与管理发展等通用职业素质,还应包含从事具体职业所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情感、职业价值与职业道德等专门职业素质和适应不同职业和岗位变更所需要的发展性职业素质。基于此理论观点,结合体育场馆服务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体育场馆管理课程的教学对象对应的职业能力应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部分,见表3。

体育场馆管理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形式的创新,通过课企合作建立校企师资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考核,以检验预期教学效果。

3.教学核心知识要素分解。教师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正确参考和遴选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掌握性学习理论”“反馈教学原则”和“目标分类理论”,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学对象如何适应在不同职业和岗位变更所需要的继续学习、职业调适和创新、创造和创业等在内的发展性职业素质,以此为基础正确分解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见表4)。

同时,教师需要认清非认知因素处于个体素质结构的中心位置,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分析如何利用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序开展各单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强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利用职业素质分析与评价作为突破教学难点的途径,发挥行业和企业师资帮助解决技术技能难点教学的功用。

4.教学实施条件评估。教学实施条件评估的作用是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高效开展专业教学与实训的前提是建立对校外实训基地遴选、评估和分析体系。通常包括行业地位、技术技能管理水平、岗位设置、经营模式及内容、可容纳实训人数和硬件配备等内容。体育场馆管理课程根据本地区不同体育场馆经营单位的类型,建立了教学适用于课程实践教学与考核的教学资源,见表5。

(三)考核标准的确立与评价。美国评价专家斯蒂金斯认为,学习评价主要包括一般性了解、考查或考试、开放性提问三种方法体育场馆管理课程的考核标准确立依据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反馈形式:一是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根据课程性质人才培养的需求确定理论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二是根据校外实训资源的优势,采用与企业技术一线管理者交流式互动,反馈实践教学考核的内容和形式;三是根据就业岗位需求中的职业道德素养、信息技术应用、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自我学习与管理发展等关键职业能力的调研,形成成绩评定办法。基于上述三种反馈,按照校内成绩考核与校外实训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制定相应的考核形式和成绩评定办法,见表6。

总之,体育理论课程要实现职业化教育的转变,应以课程标准设置为首要原则。体育场馆管理课程在CBE教学模式的理论先导下,遵循“掌握性学习理论”“反馈教学原则”和“目标分类理论”确立教学总体目标,基于DACUM法构建课企合作框架,完成教学模块设计。重点分析与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相关的真实岗位工作职责、课程时数分配、职业能力(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62頁)目标、课程重点和难点体例、教学实施条件评估和课程成绩考核与评定六项要素,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建立适合体育场馆管理课程教学的任务,分类实施仿真体验式教学和真实工作岗位情景模拟教学与考核,着力解决在CBE教学模式下开展教学时可能出现的三类问题。另外,体育场馆管理课程在教学中引导体育场馆管理员职业证书考核部分知识点,逐步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少华,应志国.PBL、TBL、CBE三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

[2]蒋乃平.MES、CBE中的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印痕[J].比较教育研究,1995(1)

[3]徐敏通.布卢姆掌握性学习评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1)

[4]王瑞霞.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新发展及其教学意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5]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高山艳.基于DACUM技术的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分析[J].职教论坛(专题研究),2017(10)

[7]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8]李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理论、实践与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