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2018-08-15高文军郭慧姗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提升策略影响因素

高文军 郭慧姗

摘要:服务化已成为装备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战略。利用山西省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使用主成分回归方法,以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以外的收入测度服务化绩效,分析了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总量、设备工具购置费用、技术改造费用、新投产项目数、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以及政府预算资金对服务化绩效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升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的策略。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1.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制造企业的总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条件,是评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高新技术水平的重要参照物。在技术工艺水平快速提升和成本投入加大的情境下,服务化已经成为壮大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举措。

2.国内外研究综述

制造业服务化不仅可以推动行业进步,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当前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服务化概念、影响因素与绩效三个方面。

服务化是制造业业务功能向服务领域的扩展,是为客户提供一个全面集成业务反馈的过程;是由向客户提供有形产品向提供“完整市场包” 或“客户导向包”转变的过程;是经营模式从产品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的过程;是以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为开端向高附加值的研发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的过程;也是由产品提供者向“产品服务包”提供者角色转变的过程。

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因素较多,操作环境是服务化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之一;与服务化相匹配的技术能力和充足的人力资源是推进服务化进程的重点;服务是否被纳入到组织原则、结构和新产品制造的过程会影响服务化转型;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环境、服务创新、竞争优势、经济收益、技术创新、客户需求和宏观政策环境是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主要因素。

服务化绩效是对服务化成效的评价,其应在考虑服务特性的基础上从竞争性绩效、销售和市场绩效、财务和成本绩效等维度进行测度;Cooper认为应采用机会窗口、财务绩效和市场影响三个指标来进行衡量;Kelly et al.认为应从客户指标、财务指标和内部指标三个维度进行测度;Kowalkowski et al. 通过对13家中小型制造企业进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信息,认为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应从服务数量、服务广度、服务重视程度三个维度来测量。

国内外学者重点从微观视角对制造业的服务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而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拟结合Richard等总结的通用服务化策略框架,以山西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进行研究。

3.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3.1 理论分析

3.1.1技术系统

技术是一个组织在接受、使用和改变现有技术时有效使用技术知识的能力,其高低直接影响制造企业战略大方向的确定。技术可以运用到知识、产品制造过程以及制造方法等方面创造产品,也可以将服务更好地融入产品中去。Chen.J.S et al.认为拥有较高的技术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流程效率,以更低的成本投入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及服务,进而增加产品的服务附加值。所以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可以有效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1.2人力资源系统

制造企业服务化戰略的实施需要架构与之相适应的组织,而组织的重置与组织人力资源等密切相关。人力资源系统可划分为管理者组织和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一线员工组织。管理者对服务化战略的认可程度大大影响着服务化进程。管理者制定的战略目标和在完成目标过程中所使用的营销手段以及决定企业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投入的权力是影响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关键因素。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影响其对新产品新技术及服务技能的接受和掌握,进而影响“产品服务包”的产出效率,影响服务化绩效。

3.1.3政府系统

政府干预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为应对经济发展问题而有意识地制定具有经济性质的政策法规,充当市场发展调控人的角色。在制造业同质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和客户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背景下,政府通过制定扶持性财税政策等可以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黄群慧等认为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受制约的一点就是服务化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3.2实证分析

3.2.1变量选择

赵立龙等认为技术能力一般表现为产品质量和产品开发两个方面。本文选取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总量、设备工具购置费用、技术改造费用及新投产项目数来测度制造业的技术能力。工业增加值是装备制造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货币表现,即七个子行业工业增加值总值,该指标越大,代表技术的成熟度越高;能源消耗总量指装备制造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等活动的各种能源消耗总和,能源消耗总量越少,代表在生产中的能源利用率越高,技术水平也相对更高;设备工具购置费用指行业在改造生产模式中引进或自建新型设备工具的投入,选取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工具购置费用来测度,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行业对新型设备及相应技术的掌握水平;技术改造费用指行业利用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或用先进工艺替换落后工艺的投资额,额度越大,技术能力提升越强;新投产项目数代表单位年度中行业为应对市场竞争而新开始投产的项目数,新投产项目数越多表明行业技术水平越高。

借鉴綦良群的研究成果,选取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两个指标来测度人力资源系统。营业费用是行业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之和;管理费用是行业行政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两者可以综合测度管理者和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

政府常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等支持,选取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投资预算资金这一指标来测度政府系统的支持力度。

3.2.2主成分回归

研究数据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年鉴2007-2016》《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7-2016》以及中国信息化发展中心网站。用[x1-x8]分别代表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总量、设备工具购置费用、技术改造费用、新投产项目数、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以及政府预算资金八个变量,用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以外的收入表示服务化绩效[y]。为消除量纲对指标的影响,对上述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结果显示:KMO值为0.601,较大;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为68.208,且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这表明8个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适合直接使用回归的方法来分析其对服务化绩效的影响。然后根据方差贡献率表可知:依据初始特征值≥1的原则可提取出两个主成分,它们总共解释了原先8个变量82.786%的数据变异量,大于80%,解释度良好。这表明提取出来的主成分涵盖了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

由表4可得两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分别为:

[F1=0.42ZX1-0.18ZX2+0.43ZX3+0.14ZX4+0.31ZX5+0.42ZX6+0.40ZX7+0.39ZX8]

[F2=0.22ZX1-0.02ZX2+0.16ZX3+0.64ZX4+0.43ZX5+0.26ZX6+0.37ZX7+0.35ZX8]

使用[F1]和[F2]对服务化绩效[z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与拟合度如表2和表3所示。

回归结果显示: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为0.981,表明因变量服务化绩效的变动中有98.1%是由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总量、设备工具购置费用、技术改造费用、新投产项目数、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政府预算这八个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另外两个主成分的[sig.]值分别为0.000和0.000,均小于0.0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所提取出来的两个主成分与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之间的线性关系十分显著,由此可得出主成分的回归预测方程为:[zy=0.841F1-0.428F2]

将[F1]与[F2]的表达式带入[zy]中,可得最终的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与八个变量之间的回归预测方程:

[zy=0.29zx1-0.16zx2+0.33zx3-0.15zx4+0.1zx5+0.49zx6+0.51zx7+0.41zx8]

3.2.3结论

(1)人力资源水平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影響最为显著。衡量人力系统中管理决策能力的两个指标——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存在正向影响,且影响系数分别达到了0.49和0.51。这说明人力资源水平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影响最为显著。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是服务化进程中管理人员投入成本决策和一线员工执行的具体结果,由于服务化前期投入较大,因此两者越大越说明以产品为导向的经营模式在向以服务为导向的经营模式转变,行业应对市场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变强。

(2)技术能力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总量、设备工具购置费用、技术改造费用和新投产项目数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9,-0.16,0.33,-0.15和0.1,这表明技术水平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工业增加值、设备工具购置费用和新投产项目数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存在正向影响,能源消耗总量对绩效存在负向影响,这体现了技术能力对服务化绩效影响积极的一面;技术改造费用对服务化绩效存在负面影响则体现了技术能力对服务化绩效影响消极的一面。因此,提升工业增加值、设备工具购置费用及新投产项目数和科学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与技术改造费用是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提升的有效策略,这从实证层面证实“服务化悖论”或“服务化困境”确实存在。

(3)设备工具购置投入优于技术改造费用投入。设备工具购置费用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为正,且系数为0.33,而技术改造费用对绩效的影响为负,系数为-0.15,因此无论从影响方向考虑,还是从影响强度分析,对装备制造业而言,设备工具购置投入优于技术改造费用投资。这表明在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只有将产品特征与有效设备工具紧密结合才能产出满足客户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服务包”。

(4)政府资金支持是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政府预算资金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为正,且影响系数达0.51,其与装备制造业的管理决策能力影响几乎同等重要。这表明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资金支持是其服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4.服务化绩效提升策略

4.1切实提升服务化人力资源水平

人力资源水平是服务化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决定着服务化投资结构的科学性和执行效果。装备制造业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这一第三方组织的服务特性优势,选出若干服务化成功标杆企业和失败企业,聘请其管理人员和高校专业研究人员,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总结,归纳成文,采用案例教学和实地考察的形式对业内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牢固树立服务化理念,掌握科学确定诸如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支出的决策方法,摒弃一味降低相关费用支出的错误行为,充分发挥影响因素的正向推动作用,削弱负向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度。

4.2科学配置设备工具购置费用和技术改造费用投入

实证研究显示设备工具购置费用投入优于技术改造费用投入。设备工具购置费用投入能对原有技术设备进行升级,改进原有设备缺陷,提高其在实际生产与服务环节的利用效率。在产品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客户满意度更多受产品与服务的整合程度、服务技能和服务态度等要素的影响,而受技术影响相对较小,如果对技术改造投入过多,则会使装备制造业跌入“服务化陷阱”,影响工业增加值的提升,进而对服务化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4.3适度直接或间接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的初级阶段,前期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以建立与服务化相匹配的组织结构、购置服务化设备工具、储存具备一定服务技能的人才和对员工进行服务化思想、战略和技巧培训等,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为装备制造业适度直接或间接提供资金支持。直接支持可采用提供财政补贴,但要有效进行监管,避免套取政府补贴不法行为的发生;间接支持可采用减少税种和降低税收税率、增加政府采购、加强服务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在国际贸易中积极推销自主研发的“产品服务包”等措施,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 Cooper R G,Kleinschmidt E J. New product performance:what distinguishes the star product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 25(1):17-45.

[2] Kelly D,Storey C. New service development:initiation strate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2000, 11(1):45-62.

[3]Kowalkowski C,Witell L,Gustafsson A. Any Way Gose:Identifying Value Constellations for Service Infusion in SME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3, 42(1):18-30.

[4]Richard Weeks, Siebert Benade. The development of a generic servitization systems framework[J].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15, (43):97-104

[5]Chen JS, TSOU HT. Performance effects of IT capability, service process innovation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customer service[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2, 29(1):71-94.

[6]黃群慧,霍景东.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与问题——国际比较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3(08):90-96.

[7]赵立龙,魏江.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与技术能力的匹配——华为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5):118-126.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提升策略影响因素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