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离散型产业园经营模式研究

2018-08-15黄成安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经营模式产业园

黄成安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性调整,产业集聚模式需要在新时期进行合理转变,尤其在“互联网+”的模式下。本文提出了构建离散型的产业组织模式。分析了离散型产业园的主要内涵及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离散型产业园经营的模式:1.社会协同关系的构建;2.信息交易模式的构建;3.资产交易模式的构建;4.人力资源配置系统的构建等。希望以此来加速我国产业科学转型。

关键词:离散型;产业园;经营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集聚式的产业群不断出现。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有效推动了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融合。但是在“互联网+”等模式不断出现的情况下,产业集群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转变,经营模式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本文认为离散型的产业模式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性转型的发展方向,离散型的资源整合模式也将成为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一、离散型产业园的主要内容

离散型相对于集聚式的产业园组织结构模式。集聚式的结构有利于进行各个分工之间的有效协作。不同投资主体之间的分散投资而集聚组织有利于投资风险的有效分散。对于整体经济结构的组织而言能最大功效的降低之间的交易成本达到利益最大化。但是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经济中,可调动的资源可以是全球的,因此对于企业集团而言需要进行离散型的产业园结构发展。

(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的效能

离散型的产业模式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种为除了生产之外的支撑型的产业项目,例如信息源建设、互联网金融、生产研发、销售中心等,主要为信息、創新和资金的融通等模式上的离散组织。这两种分别依靠不同的载体:1.信息传输系统;2.资产交易系统。其都可以通过离散型的分布实现。第二种为不同产业园之间的生产协同关系,例如不同地区的优势产业离散型分布。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不同部件的产业区分,主要指外部产业分工协作和内部生产协作之间的协同关系,离散型的产业结构布局有利于生产性集团有效降低外部的分工协作的管理成本。有效降低全社会的能耗,实现资料的高效利用。

(二)实现产业生态经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集聚型产业园建设能有效地集中社会中可以获得的产业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协同生产。产业园可以让所有入园企业实现规范经营,通过统一的约束机制,形成统一的规范制度,以实现产业的有效融合。

这样可以有效地进行社会集中化的生产管理提高社会协同的效率和效能,并能在信息相对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因为信息交易带来的高成本。离散型的产业园结构模式,是在传统集聚型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强调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生产过程的有效集聚。生产要素配置可以是全球化的或者整个社会的资源有效互联互通,这取决于生产资源配置的成本优势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过程,而非需要进行统一集聚化的管理和协同。这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将有效发挥各个地区的社会生产效率,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三)实现社会产业协同关系的建立降低管理成本

离散型的产业园经营管理模式是在传统的集聚型的产业园模式上发展出来的。其更多的是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和资产交易系统来实现整个社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产品的合理配置的系统性过程。

二、我国离散型产业经营模式的构建

离散型的产业模式是在传统集聚型的基础上通过互联互通的信息交易模式和资产交易模式来实现的。因此离散型的产业经营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1.社会协同关系的构建;2.信息交易模式的构建;3.资产交易模式的构建;4.人力资源配置系统的构建等。

(一)社会协同关系的构建

社会协同关系主要指对传统的集聚型的产业模式中,对原有的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关系进行重新评估。这种评估区别于以往的产业集聚和系统性协同,而是基于社会生产效能和地方社会生产组织结构效能。需要对现有的集聚型的生产模式进行重新排序,并有效分散部分不需要进行长期集聚的过剩产能,适当进行离散式的区域分散。

(二)信息交易模式的构建

离散型产业经营模式需要依靠强有力的信息交易系统。将各种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交易模式有原先的信息沟通渠道转变为依靠互联网信息输送模式。这有两种协同信息交易模式:1.不同产业集群之间的信息交易模式构建,可以有政府或者产业协会或者行业组织构建相应的信息协同平台和信息交易平台来集中进行信息系统的构建,这种为多元化的信息交易模式;2.企业内部的离散型组织结构模式中的ERP系统构建,整合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之间的信息,通过内部ERP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和链接。

(三)资产交易模式的构建

产业资产交易模式需要有物联网作为交易的基础。其是在互联互通的模式上构建起来的。资产交易模式首先需要有资产交易平台,实现对产品和半成品的网络交易,通过竞价系统完成资产的合理流动。其次,需要依靠物流系统来实现对产品或者半产品的社会配置。

(四)离散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构建

离散型的产业模式配置需要有相应的人力资源进行支撑性配置。首先,高等教育机构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需要考察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离散型的产业交易模式,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其次,建立离散型产业人才需求的合作平台,根据不同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协同关系,发布不同的人才需求实现人才和合理流动;再次,需要进行产学研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行业基础研究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邵宜航,李泽扬.空间集聚、企业动态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7(02)

[2]杨凡,杜德斌,段德忠,林晓.城市内部研发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分布与区位选择模式——以北京、上海为例[J].地理科学,2017(04)

猜你喜欢

经营模式产业园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立足差异化 谋划特色产业园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概况、临面的问题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