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的伦敦
2018-08-15黄佟佟
黄佟佟
威士忌公司请我去苏格兰,特地改了机票,在伦敦多留两天。
为什么是伦敦呢?
因为伦敦是我熟悉的异乡,我喜欢的人事物都曾经在此地停留。
张国荣在伦敦读的中学,陈奕迅在伦敦读的大学,而亦舒本人,也在27岁的时候,跑到英国开始了人生的新階段。
彼时,亦舒是一个失婚妇人,十七岁嫁给画家才子,自己还什么都不懂就生下了儿子,然后又和男明星谈过一场动荡而失败的恋爱,1973年历尽千帆的她向全世界宣布自己要去英国读书,与其说是去读书,不如说是人生的主动关机重启,婚也结过了,仔也生过了,爱更谈过了,真的需要找一个更大的地方来完成人生升级重任。
在英国留学这三年,亦舒不断地写专栏寄回香港。文字谋生这件事,她从17岁做起,从没有间断过。那个时代没有网络,《明报周刊》的专栏作家就是当时的抖音与快手,直播自己的生活已然可以赚取银两,我们才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亦舒去英国也是很不容易的:“是以游客护照申请到英国,我晓得我还没有申请学校,但我的哥哥在英国读书达八年之久,他帮我申请……我读书不甚用功,马马虎虎,考在伦敦的一间工专学校念电脑一科,三年制。打算先在伦敦住下来,入学,看看可喜欢这地方,然后再申请学生护照居留。”
事实上,她后来是去了曼城才读的书,自嘲是野鸡学校,但与哥哥在伦敦住的这段时间,大抵是雀跃的。年轻跋扈的才女带着香港的伤痕,在这个巨大的灰蓝色的城市里被疗愈被整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抬起头,马上爱上天空的颜色——灰蓝色,一种深沉的、含蓄的美观……”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审美上的——
衣:年轻的中国姑娘带着八件大衣去英国,其中两件是裘皮的:一件狐狸皮,一件貂皮。心里怕被人看不起,但到了英国才知道英国人真的不甚讲究衣着,大家都是衬衣卡其布裤,雨天外穿连帽雨衫,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大大的牌子露出来很像暴发户,大部分的英国人讲究实用与平常,就算真富贵,也喜欢风流不为人知。
食:在香港吃惯馆子的人,到英国才知道上馆子是件顶奢侈的事,英国人连水果也不怎么舍得吃,倒是酒水便宜,于是乎,亦舒说在海德公园边上抽根烟也是很愉快的。
住:从寸土寸金的香港,终于搬到有HOUSE住的伦敦,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住的美好才是真的美好,她真心赞美哥哥和她住的房间:“我们家的公寓很美,三层楼,我们住顶楼,离市中心区只要走十五分钟。租金自然是贵的,但环境好得不能想象。窗口高且大,窗外有一棵大树,树叶映在窗口,有风的时候沙沙作响。客厅的面积是三百八十尺,三个睡房,两个洗手间,房间的面积宽大舒适,换句话说,不是放一张床就宣布完蛋的房间。公寓装修得很漂亮,“比巴”的墙纸,“利伯蒂”的布垫子……”
行:英国的巴士座位是丝绒的,宽畅,也很整洁,保养得很好,拐弯的时候人可以跃上去,有一种独属于欧洲的洒脱……
从衣食住行,到人生的审美,亦舒则托赖英国这三年,三观又得以重新生长。
记得么?她中期小说女主角多半由伦敦返来,喜宝的开头就发生在伦敦回香港的头等舱里……
所以,到伦敦时不光觉得那是伦敦,也觉得那是亦舒的伦敦,就像到香港不觉得那是香港,觉得那是张爱玲的香港。
接机的车子经过哈罗百货时,想起她写的句子,“英国最著名的百货公司,叫‘哈劳,一整条街都是铺面,一式的蓬檐,一眼看过去,神气万分,是英国皇太后开的呢。”看到白色的美丽公寓,就会想,是不是亦舒和她哥哥租的那一间呢?
那几日的行程也很亦舒,住在亦舒喜欢的鸽子广场附近,去了她爱去的大英博物馆,去了她常去买香港杂志与金庸小说的唐人街。她哥哥与她在唐人街吃饭的利口福仍在,也仍然在卖叉烧,可是卖杂志的摊子已然没有,毕竟离她来的1973年,时间已经过去了45年,近半个世纪已然过去了。
伦敦依然还是那个伦敦,雨依然下着,只是唐人街的菜心从两磅半升到九磅,地铁上的座位也早已不是丝绒,已然是蓝色化纤了;人更不是当年的人,亦舒喜欢的明星大卫宝儿已然仙去,连她当时觉得气质最好的安妮公主也已去世了——安妮公主有着狼狈不堪的中年生活,晚年坐着轮椅成为皇室最不待见的人;而现在八卦报纸追捧的是安妮的侄孙媳凯特王妃,她戴着蓝宝石的戒指,手上抱着第三胎。
啊,认真想一下,四十多年,竟然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