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导演谢飞,到“谢飞导演”

2018-08-15秦岭

上海采风月刊 2018年3期

秦岭

第26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颁奖现场,76岁的导演谢飞手捧“电影理论评论贡献奖”证书笑得像个老小孩。某种意义上,他就是一个“老小孩”。

前不久,导演朱枫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自己带着学生与恩师谢飞聚了聚。他写:“76岁的师父今天一句话震得我眼冒金星:听说这个游戏很流行,我也在手机上下载了王者荣耀玩,什么玩意儿,这游戏做得太烂了!”

没想到您是这样的谢飞导演!讲道理,这话换谁听了都要眼冒金星的。但真要說“没想到”,其实也完全可以料想,毕竟老爷子已经在社交网络上红红火火了一年多,十分与时俱进。

2016年12月8日,豆瓣ID“谢飞导演”发布了自己的第一篇电影短评,截止2018年5月8日,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撰写了220余条影视评论,收获近2万6千粉丝。

谢飞也玩微博,ID和豆瓣刚好反一反:“导演谢飞”,粉丝数量13万。2018年2月18日,“导演谢飞”重发的长文《2012年〈呼吁以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的公开信〉》在微博疯转,转发量高达2万,获得了17万网友点赞。

在这个习惯于用数字构筑权威的时代,相较那些动辄百万千万的真正“流量网红”,上述数据本身似乎并不特别弹眼落睛,但是接在“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与“网络影评”这两个主题关键词后,又确乎表明着什么。

导演谢飞

见到谢飞导演的时候,他刚从北京赶到上海。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后台的休息室里,他同电影圈的老朋友们熟稔地打着招呼。明明称得上是风尘仆仆,脸上却也看不出怎样的疲态,穿着正红色对襟唐装,一头白发胜雪。

热爱中国电影的观众,不可能不熟悉谢飞的名字。他作品数量不多,但出手俱是精品,不仅在国内收割了大批拥趸,跑到国际上也同样战功赫赫。由他导演的描写农村女性命运的影片《湘女潇潇》,获法国第四届蒙特埃国际电影节金熊猫奖,根据蒙古族民间古歌改编的电影《黑骏马》也在第十九届加拿大蒙特利安国际电影节上收获最佳导演奖。而他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本命年》和《香魂女》,前者以强烈的现实穿透力,反映了年轻一代的焦虑与迷惘,成功夺得第四十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及导演杰出成就奖;后者则从两代女性的凄美命运入手,对人性进行了深度挖掘,一举捧回了第四十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奖杯。

而这些荣光,他早已在太多场合谈过太多遍,也有太多人从太多的角度写过太多遍。“鲁迅先生跟他的儿子说过,不要做空头文学家,你要是个作家,你就一定要写出东西来,那么当导演也是一样。不论什么题材,只要是能够表达我自己对民族,人生、生活、对人性的一些看法,抒发我的共鸣的观点和感情的东西,都是我愿意拍的东西。”这样说着的他,与其讲是一位大导演在总结自己的艺术观点,倒不如说是一位好老师正推心置腹地分享着人生经验。“导演的路和电影人的路是要一步步走的。从简单的喜爱、迷恋电影的声光,到你对它的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的探索,在市场和艺术价值的这种博弈过程中,你怎么又能保持自我的个性,通过这些年的拍摄,我越来越明白了这一点。”

问他最近都在忙什么,他笑言自己“永远心怀走遍世界的梦想”,既然从电影学院退了休,总要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想要到处走走看看,前阵子刚飞了一次美国,在当地看了几部戏,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不眠之夜》;还在整理父亲谢觉哉留下的文字资料,这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也看电影。他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用“谢飞导演”的ID发布到网络上,毕竟很多事情如果不记下来,时间过去也就忘记了,“我也不是什么专业影评人,就是以我们这个年纪的观点发表一些看法而已”,仿佛在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然而正是这个“而已”,把他带到了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颁奖现场。

“谢飞导演”

无论导演谢飞自己怎么看,“谢飞导演”在社交网络上的横空出世,对于年轻电影爱好者们来说绝对称得上是一件值得书写的大事。

ID古伦木的网络影评人为此专门码了一篇题为“谢飞在豆瓣的420天,是两万人参与的养成游戏”的微信文章,详细记录了“谢飞导演”冲出新手村,迅速成长2017年豆瓣第一红人的全过程——而且“用的是一种完全清流的方式”。

开始的时候,“谢飞导演”只是单纯就电影手法发表简短评论,比如他在影片《完美陌生人》下留下的短评:“意大利16年新片。精巧的剧作,一次测谎的朋友聚会,尽显人性的多面及弱点;导演掌控、演员表达均上乘。记得五十年代匈牙利的喜剧电影《魔椅》和其有同工异曲之妙。”

2017年初,他又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长评(虽然其实也并不长)《2017年看的第一部电影》:“被迫地看了那么多无聊的、吵闹的、宣教的春晚节目后,大年初一看了这么一部好电影《托尼·厄德曼》。这才是有生活、有思想、有技巧的真正的艺术作品!这位德国女导演说:‘我拍电影很慢。这个故事想了五年,又拍了一年,之后又剪了一年半,这中间生了俩孩子。我估摸我有生之年也就再拍个四五部电影。是啊,好的艺术作品是要用生命、用心智来创造的,希望在中国也有这样创作的人和环境。”言辞中肯又真诚,没有半点老导演或是学院派的架子。

豆友们甚至惊讶地发现,“谢飞导演”的广播里竟然也会出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流量电影”。给出两星评价的老导演写道:“没有看过电视剧和小说,所以故事看得一头雾水?二颗星是给数字视觉特效和摄制人员的辛苦。”连“两颗星作为辛苦钱”的豆瓣行话都已经运用自如了,大伙的兴奋溢于言表,纷纷留言安慰:“您受累了。”

当然,“行话”什么的只是言语的表象,“谢飞导演”真正感动豆友的,是在国际上拿过大大小小各种奖项的他明明坐拥指点江山的资本,却始终保持着谦虚、好奇与平易的姿态,既不高高在上,也不哗众取众。喜欢就写喜欢,看不懂就说看不懂,觉得不好就坦率说不好。

评价《水形物语》,他说这样老套的魔幻人兽恋故事能拿威尼斯金狮大奖令人意外,“即使增加了冷战时期的政治时代背景,也无法掩盖其内涵的平庸与单薄”;评价《肉与灵》,他说虽然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奇绝,制作也精致异常,但这部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却没有任何打动或者说服他的地方,“观后努力回味,仍旧没有多少话可说,也许是我和我们离作者的世界太远了”,评价《三块广告牌》,他说老套的寻凶复仇故事讲述得如此生动,编剧值一颗星,出色的女主演及男配角一人一颗星,导演干得漂亮再给一颗,最后一颗星送给结尾高明的情节逆转和开放式,“满分!”

就像影评人古伦木所感慨的,“谢飞导演”的影评亲切如话,很少能从他的言辞中读到“傲慢”与“偏见”,他对电影的尊重,更像是虔诚的“影迷”,而非那些习惯性刻薄的“影评人”。而这种尊重与宽容,其实也不单单是谢飞对于电影的态度,也他对“网络评论”本身的态度。

“确实也有人说谢老师你挺宽容的,很少打两分以下的成绩,”聊到此节,谢飞哈哈一笑,“我知道拍戲的难。有的电影虽然内容确实挺没劲的,但是景还不错,特技也用心了,那也总要给点分肯定一下的。所以我也只是站在电影人的角度,把自己的感受发到网上了而已。”

“我要写得更认真一点”

手捧“电影理论评论贡献奖”证书的谢飞在获奖感言里着重强调的正是“网络影评”这个词。也是因为相信这个词语的力量,所以当上海电影评论家学会联系他,并邀请他来上海参加颁奖礼的时候,自称“非专业影评人”的老导演尽管有些惊讶,却也到底受之欣然。

“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说。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谢飞就已经是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的会员,同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也是“老朋友”,导演作品也曾数次入选“年度十佳华语电影”。那时候的电影评论,主战场在“纸媒”。新电影上映,组织座谈会,然后专业的评论家们会在杂志报纸上发表各自的评论文章。

“但是这些年,这样的电影评论活动可以说基本……销声匿迹了。”

老导演斟酌用词时的心境我想并不难体会。

“所以我很高兴地看到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在与时俱进,你们发现了时代的变化。现在网络确实在起到了过去纸媒所起的作用,也确实在引导着观众的观影导向与口味。无论是专业的评论家还是普通的观众,都能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看法。”

看得出来,他也是真的高兴。

上回遇到同为第四代的老朋友、导演了《周恩来》的丁荫楠,谢飞忍不住问他,你知不知道你的那些老电影还有人看?丁荫楠很惊讶:在哪儿看的?谢飞于是向他“安利”了豆瓣。

“上一条影评可能就是三小时前,然后也会显示几天前谁谁谁看过这部电影。他们可能是看了电影频道的重播,买了DVD,或者就是在网上看到了视频资料,然后把自己对于电影的感想写了下来。”他总结说,“我觉得网络真的是改变了过去的很多事。”

就像谢飞自己。会开豆瓣写影评完全出于偶然。比起“影响”别人,他最开始的目的不过是如实地记录下自己当时的感受而已。但影响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我的豆瓣影评经常被有些网友批评,谢老师你写得太简单了,多写一点吧,写写镜头啊,写写色彩啊,写写结构啊……观众们观影之深入,之专业让我非常惊讶。他们在网上给出的长篇评论写得非常细致。我经常看他们的评论,我自己也受益匪浅。不是说我们学电影的人才懂电影,有些人将电影当作一种爱好去欣赏,但其实他懂的可能比你还多,”他说“所以我觉得我也应该要写得更认真一点了。”

在场的人都会心地笑了。

“影评人一定要与时俱进。写影评不只是我们这些人的事,广大的观众就是影评人。如何将他们团结到我们身边,一起来做电影的推广,这也是我们电影人未来的课题。”

差不多的意思,谢飞前前后后强调了不下三遍,可见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

记者:此次获 “电影理论评论贡献奖”,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谢飞:还是蛮意外的。我已经退休了,而且也不是专业做影评的,但评委会肯定了我在豆瓣、微博上的评论。我个人觉得,在这个时代,可以借助网络发挥影评的真正作用,我们要支持新型的影评。

记者:怎么会想到在豆瓣上持续发表评论?

谢飞:以前我经常是发长微博,后来我发现豆瓣网上,不光能发表观点,还可以找到一些资料,我觉得挺有意思。最开始写,不过是记录自己的感受,没想到看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学生都挺关心的,问我这部电影看了没有,那部怎么不评。我就觉得应该要写得更认真一点,遣词造句更注意点。其实平时上映的电影我看得不多,大量娱乐片,我基本不看。在豆瓣网上,我只是坦率真诚地发表一些看法,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

记者:在您看来,影评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谢飞:影评分两类,一类是一些学术性的,可以在杂志上发表长篇大论,另一类影评应该及时引导观众。国外一些报刊,比如《纽约时报》,关于电影、戏剧的评论文章很短,但对观众的影响非常大。可惜我们国内一直没有形成这样的体系。

记者:您怎么看网络评论的价值?

谢飞:我觉得网络上的评论确实可以起到引导观众的作用。一部片子票房如何,很多时候要靠口碑。以前是在亲朋好友中相传,现在新片一出来,豆瓣、猫眼等各种网站上都会出现非常多的评价以及打分。我除了写下自己的看片感受外,也看别人的评论,既有专业影评人的,也有普通观众的。现在很多人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去影院前先去看看网络评分如何,再做决定。网络口碑已经成为一股很重要的力量。我还惊喜地发现,不时会有网友在一些老电影下面留下评论,说明那些老电影现在还有人看。网络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影评人要与时俱进,要在网络时代继续把影评的作用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