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文化的现状和建设路径
2018-08-15范天运邵秋芳
范天运?邵秋芳
[摘 要]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至关重要,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和根基,现在部分高校班级文化存在着学风不够浓、班风不够纯、班级活动不够特色的现象,针对此种现象,我们要努力提高学风浓度、提升班风纯度、打造班级活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围绕大学生的所需,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班级文化;现状;建设路径
班级是高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大家庭”,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单元。班级文化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班级文化对班级建设来说不容缺失和不应重视不足,班级建设始终应围绕班级文化建设这个核心,大抓班级文化建设,打造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感染力、创造力的班级文化,以良好、卓越的班级文化育人氛围促进大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研究班级文化,需要界定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包括哪些部分。史华楠等认为:“班级文化实际上指的是班集体的所有同学在共同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集体氛围、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班级组织行为及基于班级文化进而表现出的一种集体思维能力、集体意志品质等。”陈国梁认为:“班级文化应该是在不同社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浸染与渗透下,班级成员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班级文化是由班级理念、班级制度和班级形象组成的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内的统一概念。”本人认为,班级文化应该是所有班级成员在一个共同集体中呈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意志品格、目标追求和人生态度等特点的群体生态亚文化。班级文化应当包括班级活动、班级学风及班级班风等。
当前,高校班级文化从总体上说是积极、向上、健康的,总体上能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趋势。但也存在着班级文化内驱力不足、凝聚力不强、向心力不够、创新力较弱等现实问题。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风、班风和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校一些班级的学风堪忧、班风日下、活动无味时有发生。
1.高校班级学风氛围还不够浓
作为高校大学生,学习是主业,应在大学阶段养成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但是有不少同学缺乏自制力,没有毅力、缺乏韧劲,在大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形成充足的学习动力,学习上没有积极性、上进心不强,具体呈现方式为:有不少部分同学平时喜欢打游戏、耍剧、睡大觉、逛大街、谈朋友等行为,有一部分同学即使去上课了,上课状态也不集中,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课后作业多为借抄学习好的作业或者在网上下载抄袭。期末快考试了,就考前几周或一周临时抱佛脚进行突击备考,只求60分及格万岁的心理追求,更有甚者,也有同学违背诚信原则,考试不遵守考风考纪,考试作弊,有一部分只是没有被抓到的所谓“胜利者”,也不乏获得奖学金的所谓学习“好学生”。
大学之道,学术为魂,学术能力对于一个同学来说至关重要。但不少同学大学四年下来,进不了几次图书馆,看不了几本书,毕业前的毕业论文也多为抄袭复制,毫无创造性和学术价值。
2.高校班级班风还不够正
班风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班级是否团结、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是否具有集体荣誉感。作为对班风具有约束力和激励作用的班规,也存在着不少级班规的制定,只是简单地参考学校校规和学院院规,没有发动全班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制定,没有做到想班级同学之所想、急班级同学之所急,班规的制定相应地缺乏一定的班级群众基础。而且班规四年下来,基本一字不变,不能随着年级发展阶段和环境的变化,做动态的适当修改。
作为班规的制定者和应该带头维护班风的班级学生干部,应该在班级其他同学面前,做好“头雁效应”,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干部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反而利用自身作为班级学生干部这个特殊身份,行使干部“特权”,时不时触动班规。同时也存在着班级班委内部不团结,向心力不强,从而心不能往一处想和劲不能往一处使的不利局面,不利于班风建设。
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班级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维护。对于目前班级中出现的“小集体”“小圈子”“个人主义”的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他们大多以寝室为单位,很少与班级其他同学交流和沟通,交际半径较小。
3.高校班级活动少且形式单一
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班级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容易增进班级成员彼此认识、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形成友谊的重要桥梁。除了学校团委、学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开展的大量活动外,班级自身反而开展活动不足和形式单调,班级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厌倦学校和学院活动的“被观众”身份,班级成员其实非常希望班级能多开展具有满足需求、亮点特色、增进感情、愉悦身心的精品活动。但是班级即使开展了相关班级活动,也因班级活动质量不高,宣传、组织不到位,或为了应付检查而只是走走形式、拍拍照片等效果不佳。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现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思,需要找准病因,好对症下药。
1.班级没有目标,班级成员没有梦想
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班级,四年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大方向和發展总目标,而且也没有一学期这样的近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班级班委尤其是班长和团支书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力量,关于班级建设他们应该做好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助手,对班级情况应该做到相当清楚,应该有一个总体的班级战略和一个个具体的发展计划,而事实上有相当部分的班委只是简单地下达学院老师们的通知或任务而已,上传的信息也不一定就是老师们急需掌握的第一手信息资料。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建设若没有一个明晰的发展目标,也不利于促进班级成员的个人成长。
大学生群体应该是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有信仰的的一个知识文化群体,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什么是大学,大学的内涵是什么”,不乏有些大学生认为大学就是一个“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别人管不着”的自由之地,从一些大学生身上看不到大学生该有的样子,一些大学生沉迷于自我意识之中,而不去睁眼看世界,他们认识不到大学生应该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认识不到大学是一个追梦的知识之地和圆梦的神圣之地,认识不到自身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和追逐青春理想,大学四年没有学涯规划,任宝贵的青春一天天流失。
2.高校班级文化队伍建设的作用发挥不够
班级文化要想建设好,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特别是需要专任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班级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学生、家长的通力合作,发挥协同效应,但是事实要么自身就没有做好,要么就没有协同,要么协同的力度还不够,还不能满足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
3.高校班级活动的重视度不够
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平时由于事情比较多,时间和精力分散,没有更多的心思去关心班级活动建设,作为班级学生干部由于平时可能深受学校和学院活动安排“被观众”的苦恼或者忙于自身事务或者觉得要想搞好班级活动有相当的难度而不去实施或者没有意识到班级活动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即使相当的班级班委搞了班级活动,也没有对班级活动引起高度的重视,内容陈旧,方式单一,提前没有做好调查研究,没有创新思维特别是互联网思维,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传统线下活动的深度融合,做出班级同学喜闻乐见的特色班级活动。
三、高校班级文化的建设路径
针对班级文化的病因,做到对症下药,一一解决存在的问题。
1.加强高校班级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离不开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引领作用。首先,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应重视班级学风,加强日常的学风管理和监督;其次,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要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多打造和宣传身边的学习标兵、励志榜样,使其身边人身边事充分发挥带动感染作用;再次,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要有真本领、真情怀,能做学生锻炼品格的引领人、做学习知识的引领人、做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多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最后,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要选拔好班级班委干部队伍,选拔出的班级班委干部具有学习成绩优、奉献精神佳、学风调动强等特点,充分发挥班级班委干部的“头雁效应”。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首先,要使学生本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乐趣性和学习的成就感,从他们内心最深处激发出热爱学习、追求进步的生命特征,对于班级学风建设至关重要;其次,班级学生主体要有你追我赶、不愿落后的良好学风氛围;再次,班级学生主体要做好人生规划,做好本科四年的学涯规划,紧紧抓住大学四年学习的黄金时期,以“图书馆”“运动场”为朋友;最后,班级学生要做到“四要”,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2.促进高校班级班风建设
班风建设事关班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做好班风建设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加强班规制度建设,充分调动班级每一个成员参与班规的起草和制定,确保班规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班级制度切合班级建设实际和可落实可执行,充分发挥班级制度的约束力和激励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好班级班委的作用,班级班委对待工作要有正确态度、奉献精神、吃亏精神、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是做好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及时甄别心理问题,化解班级矛盾,调和班级人际关系,使班级成为和谐、温暖的大家庭;四是专任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学生、家长要充分沟通交流、形成协同合力关系。
3.重视高校班级活动建设
班级活动意义重大,要引起足够重视。班级开展活动前,要做好方案的设计和规划,要深知开展活动的初衷和意义,要做好调查研究,筛选大家希望开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把确定下来的内容要反复打磨,确定活动是精品,活动有亮点和特色,同时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把该想和该做的细节做到位,取得班级同学的广泛支持;在开展活动中,要注意把握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让参与的同学有被尊重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而不是作为“被观众”和简单的看客,而是作为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是活动的贡献者;活动后,班级要及时总结,查找活动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活动取得的成功要大力宣传。
参考文献:
[1]史華楠《校园文化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第147页.
[2]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2006(4).
[3]李小玲.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12.
[4]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笫22页.
[5]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05-03.
作者简介:范天运(1986—),男,河南方城人,法学硕士,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邵秋芳(1986—),女,河南许昌人,西华师范大学,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