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2018-08-15迟明睿王楚然
迟明睿 王楚然
一、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契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对外贸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蓬勃健康发展,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同时冲击,从国际市场看,世界经济进入缓慢发展期,一些发达国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复苏缓慢的压力。为转嫁社会矛盾,欧美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兴起,反倾销、反补贴、设置贸易壁垒等形式的贸易战愈演愈烈。截至2016年,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大的经济体和调查最多的国家,对我国企业的影响表现为中小企业的海外订单大幅减少,出口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加大,不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破产倒闭,我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受到较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部分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从国内市场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下行探底过程,传统的产能过剩,两高一资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投入获取高利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还。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国家经济形势发生巨变的前提之下提出来的,一方面有助于创新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方式,构筑我国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另一方面,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机会和空间。因此,中国企业要加速走出去步伐,开展基础设施与国际产能等方面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央企曾经是先行军与主力军,但是中小企业也应该紧跟其后,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利用其特有的灵活性开展各类国际化经营,在对外投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分析
根据资本的运行过程,财务风险可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其中,前三种风险是中小企业投资所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筹资风险。对于中小企业,其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由多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的筹资行为受到阻碍的可能性。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信用等级不高、财务不透明等劣势,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筹集到短期的资金。这些资金成本高,来源不固定,从而影响了企业的资金筹集效果,严重时直接导致企业停产甚至倒闭。因此,融资困难不仅是中小企业向国外市场扩张的绊脚石,还会降低企业在国外市场的生存率。在我国,为海外项目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离岸贷款、出口信贷机构、境内银行贷款、债务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基金及主权财富基金,其中商业银行目前仍是最基本的债务资金提供方。然而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初期,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往往较为苛刻,尤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足,从而加大了中小企业在外的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认为,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四个维度,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商业风险。“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国家达到60多个,各国的政治体制、价值取向、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都不一样,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预判。
对于政治风险,包括政权稳定性、腐败问题等。“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而政治透明度越高的国家,政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也就越容易进行对外合作。
对于经济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受欧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走势不佳,宏观经济指标不理想。其次,资源依赖型国家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而政府控制型经济又与当地当时的政府导向和政治环境关联密切,这些都超出了市场本身影响程度。
对于法律风险,中小企业一方面需要增强法律意识,按照市场的经济规律规范自身行为,另一方面学会用经济、法律手段处理企业跨国的风险和纠纷。
对于商业风险,在“一带一路”的对外投资中较为重要的是市场风险和税务风险。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不能过于短视,要全面了解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情况、项目的收入来源情况、当地的劳动力成本情况、税收和优惠情况等,对项目成本、收益、风险进行全面而动态的评估,避免因为政府经济不稳定、行政监管、税收政策了解滞后或有偏差等原因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损失。
(三)资金回收风险。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资金的回收,这包含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在卖出产品的货款、项目的工程款等是否能顺利收到;另一方面是收到的以外币计价的款项在转化为本币后是否能真正盈利。在中小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时,存在部分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过度追求产品的销售,大量采用赊销的营销方式,结果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呆账坏账比例上升较大,法律法规不熟悉或不健全,收回难度较大,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率的现象。另外,以外币结算的各种款项,由于汇率变化使得企业合并报表时会出现的以外币计价的有关项目亏损的风险。因此,在业务合同签订时,中小企业一方面要控制赊销的比例,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做好防范工作,把企业的坏账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尽量保持货币的收款、付款以及借款的币种选择一致,降低因外汇波动而造成的损失。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利用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和沿线省市均推出了各种金融和产业扶持政策。因此,用好各类国家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及机构配套基金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专有优势,降低融资成本。一般来说,“一带一路”专项基金一般由国家出资(外储资金、财政资金或政策性银行资金),并由政策性银行管理,其投向为與国家战略相关的产业和项目,与中小企业关联度较小,但是,商务部和财政部每年会提供“中小企业国外市场开拓资金”,“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又推出地方版丝路基金及其他类型基金,此外,一些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也成立了配套基金。中小企业要重视这些融资来源,与政府、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便为企业建立稳固的资金来源保障。
(二)利用国家和行业的各类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中小企业市场信息采集分析能力差,抗风险能力较弱,要避免对外投资的“单打独斗”,要积极参与我国官方或非官方的各类平台,实现“抱团出海”。2014至2016年,我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在合作区内,为企业集中提供当地法律、会计、财务、知识产权以及其它的风险评估、政策解读等专业服务,实现了重点产业和企业的集群效应。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参与相关的经贸区建设,与大型、国有类企业增加联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建立财务调研评估机制。在对外投资中,中小企业要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科学全面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及时对企业的财务发展状况进行检测,从而掌握企业财务需求状况,及时调整经营模式、筹融资计划、生产经营和投资方案。例如,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之前要做好投资国的市场和纳税情况的调研,查看当地经济运行情况是否平稳,是否存在恶性通胀;如果是与政府相关联项目,则要看政府的财政能力如何,是否能支持长期稳定的购买服务;对于市场化项目,要看需求是否在未来有较大波动的可能,是否有政府插手监管收益的可能性等。另外企业需要研究和熟悉项目所在国的税法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可适用的税收协定优惠条款,合理避税,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重视人才储备和培养。“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的国际视野、面对复杂环境的职业判断和职业操作能力、高效的涉外沟通和认知能力。企业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引入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社会文化、经济环境、财税法律制度和财务会计准则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充分利用好各国的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的税负,从而将财务风险降为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