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2018-08-15郭华
郭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市场中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甚至是关乎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顺应这种变化,企业应提前谋划,积极做好应对,争取占得新兴市场潮流中发展的先机。作为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保驾护航的全面风险管理,应及时结合供给侧改革要求和企业自身特点,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与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在改革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当前中央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执行全面风险管理前热后冷,效果不明显。按《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规定,有的中央企业虽然及时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有条件的企业还配备了专职人员,并细化了风险评估方法,定期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但截止到现在,全面风险管理仍然没有深入到企业文化中,没有深入到员工的思想意识中,风险管理更多的止于报告,而不能更系统地深入到企业的运营管理中。
(二)风险管理的方式较为单一,不系统,不能与企业自身业务紧密结合。作为中央企业,必定下属很长的管理链条,有更多的孙子公司,涉及不同的业务领域,如果风险管理仅仅采用整齐划一的选项方式和表格填充,以及格式化的报告,则很容易使风险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像预期那样更好的发挥决策支撑作用,更不能有效地辅助中央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强化市场竞争而长期良性发展。
(三)风险管理工作在推行过程中与企业的发展变革直接关联较少。且没有后续的跟踪评价和考核机制等配套措施,许多工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风险管理的服务价值,进而使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愈加不足,形成了不利于工作开展的恶性循环。
加强中央企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风险管理理念。转变国企人员的思想意识,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势在必行。改革与风险并存,要转型升级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风险是危害同时也机遇,要转变企业风险偏好为中立者或追求者。《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规定:“企业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员工风险管理素质的提升,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才能最终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
(二)充分开展战略风险分析。供给侧改革涉及到 “三去一降一补”,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严谨的科学论证,都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以“去产能”为例,对产能过剩的企业理论上要“关停并转”,缩减规模,转变盈利模式,此时,应该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规定,“至少收集与本企业战略风险相关的如下信息: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营情况、本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有关内容;市场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未来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可能性;本企业主要客户、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的有关情况;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实力与差距;本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本企业对外投融资流程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等。通过汇总上述信息开展SWOT分析,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为企业顺应供给侧改革做好支持工作。
(三)完善风险管理的体系化建设。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风险管理策略应该更加重视风险承担和风险对冲,充分认识到要改革就要面对风险,勇于接受风险,勇于创新,改革才有出路;风险管理措施则可以在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定期分析和及时汇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中,应该强化考核监督机制,强调提升风险部门的管理层级,建议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借鉴运用现在的互联网+、大数据等分析工具,发挥信息系统及时性的特点,提高预警能力,增强风险管理的说服力和时效性;对于内部控制系统,则结合风险管理发展的需要,建议对“三重一大”事项应实现通过风险管理部门审批,强化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同时,建议在任期审计中纳入风险管理考核指标,对于投资效果较差的决策,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对被审计者的评价,等等,以上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建设,并与企业其他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机结合,将有效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地位和重要性,进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四)提高对“提质增效”方面的风险管理。结合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企业应该更加注重“降本增效”,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加大风险管理力度;给予价值创造和创新思路更多的风险管理保障措施;对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进行风险评估时,务必结合当前风险和长远风险,统筹考虑,如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维持等,使企业发展与宏观变革相一致;要结合企业业务实际着重研究“三去一降一补”改革方向,果断去掉无效产能,盘活存量库存,努力降低综合杠杆率,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客观分析企业存在的发展瓶颈和短板,直击痛点,取长补短,运用风险管理工具,“坚持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为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利的支撑和保障。
(五)注重风险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2017年4月新修订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文引入“预期信用风险”概念,要求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估金融资产在整个存续期间的信用风险,并针对不同的评估結果选择不同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将风险评估工作具体到会计日常实务中,侧面证实风险管理工作日益深入的必然趋势。中央企业应该不断总结风险管理实施的经验和成果,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的各种机制建设;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应该时刻保持对风险管理理论和最佳实践的更新,保持对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发展以及市场情况的敏感性,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的重点,对新领域和新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切实为企业的发展做好风险防控。针对供给侧改革,风险管理人员应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时梳理与本企业相关的风险以及应对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风险管理部门应对企业供给侧改革的方案提出风险管理意见,该意见作为档案材料,存档备查,以提升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的价值感和贡献值,促进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更好地发展,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