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保工程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8-08-15罗发俊
罗发俊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乌鞘岭林场,甘肃 武威 733203)
甘肃省天保实施范围较广,涉及十个城市、几十个县。自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改善了生态环境,对区域环境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取得的主要成效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内的产业结构得到相应调整,工作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有序进行,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其一,相关部门建立了完善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规范,并加大了执行力度,使得天保工程相关工作有序进行。其二,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天保工程,不但从制度上进行严格规范,还全面禁止砍伐工程区内的树木,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活立木蓄积不断增加,有效促进了甘肃省林业事业的发展。其三,公益林建设成果显著,现在甘肃省天保工程区已经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66.7万多hm2,有效促进了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发展。其四,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有效进行,现在工程区已经安置了三万多名职工,不但使各个部门工作人数充足,还促进了天保工程建设。对于一些下岗待安置人员,相关部门增加管护岗位,让这些人员进行任职,不仅解决了下岗人员的生计问题,还促进了工程区顺利进行。其五,积极发展后续产业,相关部门通过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发展种植、异地开发的形式,发展了一些后续产业项目[1],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天保工程区后续产业创产值上亿元,实际利润上千万,有效促进了天保工程区可持续发展。
2 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会有好坏两个方面的影响,实施天保工程主要为了使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天保工程区获得较大的生态效益,从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从这个方面分析,实施天保工程的社会边际收益远远大于私人边际效益,从而会出现资源配置无效的情况,对其进行补偿会给工程的顺利实施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从甘肃省工程区内的情况来看,主要包含3个方面:
2.1 经济影响
首先,工程实施区的重点林区县,比如甘肃省迭部县,县级的财政主要来源于林业,一旦停采,会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不但影响了林农的生活水平,还会给当地经济带来较大影响,尽管国家对这些县拨发了一定补偿金,但还是无法解决县域经济问题,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其二,林区职工收入下降,由于当地经济水平低,使得林区工作人员的工资也相应下降,职工的生活水平较低。主要是由于实施天保工程后大量职工下岗,很多家庭由双职工家庭变为单职工家庭,使得家庭收入大幅度减少,影响了职工的正常生活。其三,依托林区,主要从事木材生产、加工等行业的林农失去了收入来源,尽管政府通过一些政策对其进行扶持,仍然无法解决林农生存问题,经济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正常发展。
2.2 社会影响
从短期来看,天保工程对当地社会负面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其一,木材产业链断裂,使很多林农失去了就业岗位,一些靠木材生产、加工的林农失去了经济来源,不能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减少了家庭收入。其二,大量林区职工下岗给当地政府增加了就业压力,使得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人都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给当地社会形象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其三,文化水平较低的林区职工无法外出劳动,造成地方政府组织劳务输出较难,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其四,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使得当地群众就医困难,孩子上学困难,使得当地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20世纪90年代之前,白龙江林区森工企业每年要从木材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给当地政府,对当地经济进行扶持[2],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维修道路、改善教育医疗等方面设施,从而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2.3 生态影响
近年来,随着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使林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当地旅游业、林区小水电建设成为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3],不但改善了当地经济水平,还为新林区减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总体而言,甘肃省天保工程对生态影响是较为积极的。其一,国家通过相应的政策,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到了森林资源的重要性,群众的保护意识大大提高,有效促进了甘肃省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其二,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能源政策的实施,群众对森林的依赖性逐渐降低,一些从事木材生产、加工方面的林农开始从事其他工作,减少了对森林的破坏,为甘肃省生态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三,资源储量增加,人为破坏减少,由于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林区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使得森林资源储存数量逐渐增多。其四,生态效益明显,通过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使得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加,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泥石流问题逐渐减少,部分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源涵养功能增强[4]。但个别地方出现野生动物给当地庄稼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害,给群众生命带来影响,从整体情况看,天保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要大于负面影响。
随着天保工程区森林旅游业的逐渐兴起,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使得地方国民经济收入逐渐增多,还促进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根据甘肃省每年实际情况作为数据源,对甘肃省每五年进行统计,2006年甘肃省天保工程区得到了有效发展。生态足迹计算主要由生物资源的消费、能源的消费、贸易调整三个部分所组成,生物资源消费中农产品的消费主要包括粮食、蔬菜、肉类、水果、木材等方面内容[5]。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计算时,生产性面积折算主要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计算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这样我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时较为清楚,能够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找出解决办法。根据甘肃省天保工程区2006年的生态足迹研究显示,工程区2006年赤字低于全省的水平。生态足迹指标和计算模型,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核算地区的简单框架,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工程区实际情况,生态足迹方法是对人类每一项最终消费的量通过折算,把其转换成提供主产该消费的原始物质与能量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6]。工作人员可以从需求方面进行有效计算,从而算出各生物之间的物产面积的大小。生态足迹理论是用让人们容易理解的生态生产性土地作为基本评价指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方式更易于让人们所接受。但把这种理论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时,会出现地区不发达、人们生活水平越低的情况发生,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假象。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贫穷是最大的不可持续,因此,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发展。
4 结语
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甘肃省天保工程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工程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工程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坚持天保工程区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甘肃省经济持续发展。
[1] 王顺彦.甘肃省天保工程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2] 张海军.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5
[3] 曹文.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财政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4] 刘燕萍.我国天保工程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6
[5] 李秀民.延边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4
[6] 刘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利益相关者冲突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