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肿瘤手术治疗中腹腔镜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8-15
临床肿瘤类疾病中,胃肠肿瘤具有高发病率,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在发病后通常会表现出腹部持续隐痛、恶心呕吐、粪便中带血脓液、腹胀等症状[1]。现阶段,手术是胃肠肿瘤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可通过切除病灶、清扫相应区域中淋巴结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抑制,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2]。近年来,腹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和预后效果好等优势[3]。本文旨在分析腹腔镜在胃肠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本科接诊的胃肠肿瘤手术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5~78岁,平均(56.9±2.3)岁;直肠癌16例;胃癌20例;结肠癌1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5~79岁,平均(56.7±2.4)岁;直肠癌15例;胃癌19例;结肠癌12例。两组都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资料完整,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无手术禁忌证,且心肾等重要脏器正常。比较两组的胃肠肿瘤类型等基线资料,P>0.05,可对比。
1.2 方法
试验组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气管内麻醉成功后,指导左半结肠和直肠肿瘤患者取截石位,右半结肠和胃部肿瘤患者取平卧位。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控制气腹压在13~15 mmHg。此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最佳的术式对其进行治疗。比如:直肠癌根治术,胃癌D2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胃局部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
对照组实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气管内麻醉,左半结肠和直肠肿瘤患者取截石位,右半结肠和胃部肿瘤患者取平卧位,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施以开腹术治疗。如:直肠癌根治术,胃癌D2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评价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如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的对比分析表
2.2 并发症评价
试验组中2例发生梗阻等并发症,占4.35%,对照组中8例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占17.3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92 5,P<0.05)。
3 讨论
现阶段,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且其生活压力也显著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罹患了胃肠肿瘤疾病[4-5]。因胃肠肿瘤患者在发病初期无典型症状,使得其病情进展,从而引发了贫血、不能进食、消瘦、腹部肿块和呕吐等症状,而上述症状的出现则表明患者的病情已经进展至了中晚期[6]。临床医师在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往往采取的是手术疗法,比如:传统开腹术以及腹腔镜手术等。前者具有创性,手术用时长,术中出血量多,且患者在术后还比较容易发生梗阻等并发症,从而对其病情的恢复产生了不利影响[7]。后者属于是一种比较现代化的微创术式,能充分利用腔镜器械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术中严格遵循“肿瘤非接触”原则,对标本进行有效的隔离和保护,以有效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提高预后效果[8-9]。国内相关报道称,利用腹腔镜技术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施治,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且能减少手术操作对患者胃肠道造成的干扰,从而缩短了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10-12]。蔡安庆的研究[13]中,对50例胃肠肿瘤患者施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另外50例患者施以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开腹组少,住院时间比开腹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开腹组低。表明,腹腔镜手术对减轻胃肠肿瘤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术后病情恢复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显著作用。此研究中,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这和蔡安庆的研究相似。此外,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的实施不仅能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手术创伤,还能起到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作用。
总之,于胃肠肿瘤中积极应用腹腔镜技术,有助于减轻手术应激,促进患者术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