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minar教学法的健康教育学教学效果探析
2018-08-15
Seminar意为“讨论会”“研讨班”,是一种讨论互动的教学方法,是欧美大学课堂里常见的教学方式[1]。该教学法是指导一组学生为某一预设论题与带教老师共同讨论的一种紧密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2]。以学生为中心的Seminar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和有深度的学习体验,不仅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3]。健康教育学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所产的交叉学科,研究人类行为和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为适应医学教育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2015级开始我校逐步开设了健康教育学课程,在2016级临床专业部分班级中我们推行了Seminar教学试点以提升新开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DREEM量表对Seminar教育环境进行测量,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展Seminar教学,以延安大学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Seminar教学组,2016级临床一班48人,年龄(21.78±1.24)岁;传统教学组,2016级临床三班138人,年龄(21.65±0.97)岁。两班学生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相同教师代课。
1.2 方法
(1)教学内容:《健康教育学》(第2版),共18个学时。
(2)教学方法:①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课件讲授的方式进行,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②Seminar教学组:为了使理论课能够按照常态化进行,在课程改革中,确保每次Seminar教学时间不超过50 min,是在每次课的第一节课进行,全班48人,分8个组,每个小组选定一名小组长,每次确定一个小组汇报,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课程某一章为自己的讨论主题。Seminar[4]教学的结构如下:①课前准备(1~2周)。代课教师基于课程内容布置Seminar教学任务,对讨论的主题、人员和进程作简要介绍和安排,鼓励并指导学生思考有研究价值或前沿性的课题,必要时协助学生制定一份讨论提纲,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准备研究报告和制作汇报PPT;②课堂讲解(20 min):由小组长上台汇报自己整理的材料,小组其余成员可以进行相关补充;③提问与辩论(20 min):围绕小组讨论主题,全班同学开展交流,可以提问、给出意见,也可以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解释、补充甚至反驳,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调控讨论节奏,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④总结归纳(10 min):教师简要评价报告人的发言、小组成员的表现及课堂讨论结果,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对报告的掌握程度加以补充和扩展,明确指出本节Seminar教学存在的优点、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并部署下次研讨的任务和安排。
1.3 评价标准
采用DREEM量表[5]评价教育环境,该量表包含50个项目,由5个下位量表组成。教育环境总体得分情况划分四个等级[6]:非常好(201~250分)、较好(151~200分)、问题很多(100~150分)、问题严重(1~100分)。教育环境五大维度评分标准见表1,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5]。
1.4 数据处理
DREEM量表所得的数据使用EpiData3.1软件双人双录入,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假设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
2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86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总有效回收率84.41%。具体分析如下:
2.1 临床医学专业Seminar教育环境的总体得分情况
学生对Seminar教育环境总体得分为178分,处于“较好”等级,对于五个维度得分均处于“较好”水平以上,表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Seminar教育环境各维度的知觉较高(见表2)。
2.2 两组学生Seminar教育环境各领域适应度情况比较
Seminar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DREEM量表总分分别是(209.35±27.53)分和(145.28±35.79)分,在学习知觉、学术知觉和社交知觉维度上Seminar教学组都要优于传统教学组(P<0.01)(见表3)。
3 讨论
通过DREEM量表分析可以看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Seminar教育的知觉较高,除了学术知觉处于“一般”水平上外,其它四个维度得分均处于“较好”水平。由于我校地处陕北,相较于一线城市的高校,在各项教学、实验设施硬件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图书馆资源还相对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术认知,还有待提高。在推行Seminar教学法后,Seminar教学组对于教育环境的总体评价要优于传统教学组。在学习知觉、学术知觉、社交知觉维度上都要远远好于传统教学组。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打破灌输式教学、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7]。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种交互式讨论能更好地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8]。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均积极参与其中,改变了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变得更富有主动性[9]。学生在课堂上集中表达的时间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左右,需要把他们前期查阅文献、资料、讨论形成的观点和依据都表达清楚,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这也就促使学生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和书籍,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总结,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素养。Seminar教学组的社交知觉较高,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0],围绕确定的主题,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通过分工合作、交流、讨论来形成具有逻辑性、合理性、可信性的观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相关的Meta分析也显示,接受Seminar教学的学生具有更好的团队协作能力[11]。学生对于教师知觉不高,这可能是由于我们的教师也是第一次开展Seminar教学,对于教学组织、教学模式等理解不到位,在后续有必要进一步加强。
但是在开展健康教育学Seminar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学生对于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在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的形势下,通过健康教育来改善人类的行为、降低发病率和患病率、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是代价最小也是最可能在当前取得实效的措施[12]。而在一些高校中还存在着对健康教育的一些错误认识,认为学生健康信息来源渠道很多,做好个别心理咨询工作即可,高校健康教育,特别是开设相关课程可有可无,因此大多数学校并不开设健康教育课程[13-14]。健康教育学在我校也属于新开课程,很多学生的观念还未转变过来,仍然多重视基础、临床等医学课程。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度,是我们后期教学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其次,教学评价标准有待改善。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多注重对学生成绩的量化考核,而Seminar教学更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因此有必要建立过程性和形成性考核指标,以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以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表1 教育环境五大维度评分标准(分,±s)
表1 教育环境五大维度评分标准(分,±s)
维度 总分 很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很好学习知觉 60.00 1~12 13~24 25~36 37~48 49~60教师知觉 55.00 1~11 12~22 23~33 34~44 45~55学术知觉 40.00 1~8 9~16 17~24 25~32 33~40环境知觉 60.00 1~12 13~24 25~36 37~48 49~60社交知觉 35.00 1~7 8~14 15~21 22~28 29~35
表2 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环境的总体得分(分,±s)
表2 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环境的总体得分(分,±s)
注:平均得分率=均数/理想值×100%
维度 人数 满分 平均得分 平均得分率(%)学习知觉 157 60 41.15±7.23 68.58教师知觉 157 55 36.46±8.08 66.29学术知觉 157 40 23.37±5.79 58.43环境知觉 157 60 48.71±6.94 81.18社交知觉 157 35 28.04±9.52 80.11教育环境总分 157 250 178.00±32.16 71.20
表3 两组学生DREEM量表得分统计(分,±s)
表3 两组学生DREEM量表得分统计(分,±s)
注: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0.01
维度 Seminar教学组 传统教学组学习知觉 55.29±6.54** 28.14±8.12教师知觉 36.47±5.12 35.25±10.43学术知觉 32.48±4.89** 16.15±6.32环境知觉 50.17±6.02 48.69±7.13社交知觉 31.24±4.93** 23.84±12.36总分 209.35±27.53** 145.28±35.79
综上,本次健康教育学Seminar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在后续教学活动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完善,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