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的教学方法及其操作策略*
2018-08-15李正武
李正武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 甘肃 酒泉 735000)
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实验过程,便于更好地掌握物理教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从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初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又因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实验教学与实验设备相对滞后及物理学科地位边缘化,导致部分物理实验无法进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融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将物理知识简单化,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和理解物理规律。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地将初中物理实验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集成信息,既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实验兴趣由弱到强的发展,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解 “重力”是,教师播放视频“太空授课”,让学生感受“失重”的情景;在讲授“相对运动”是利用视频“极限运动空中跳伞”,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二、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课堂上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
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实验一般是由教师在课桌上演示操作,学生在底下观察。其实这样学生很难观察到实验的细节,就算是每个人轮流观察也难免会忽略;而且这样会占用很长的课堂时间,甚至有可能会影响课程进度。但是如果采用实物展示台,就可以将实验仪器、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现象都真实地放大,班上所有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每一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对物理的兴趣。
四、利用仿真实验规避风险,增强实验真实感
初中物理实验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课外实验、探究式实验等。部分物理实验具有一定危险性,实验操作要求高。然而初中物理课程教学需要做实验,否则学生难以理解相关的实验内容。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动静结合的特征,可结合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用于实验教学之中,不仅能够向学生立体展示教学内容,而且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获取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如在讲述家庭电路知识时,如果教师直接演示因短路而造成的保险丝熔断现象,则具有较大危险性,可能会导致师生受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家庭电路的常见故障与问题。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实验同样具有逼真的物理实验效果,便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物理实验过程
由于部分初中缺乏良好的物理实验室、实验材料等条件,很多物理实验活动无法开展。尤其是对复杂物理实验,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对知识点进行消化与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用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模拟物理实验过程。如在讲解电压、电流知识时,学生并不了解电流以及电压的存在形式,因此,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电流、电压的形成过程,并向学生进行展示,可展现不同强度电流存在的状态。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应用类比法,如将电流类比为水流,将电压类比成水压,采用类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物理实验中是势在必行的,多媒体技术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进入课堂。将初中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可以充分解决物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