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15赵莉君

新一代 2018年23期
关键词:学案文本探究

赵莉君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小学 甘肃 平凉 744300)

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案。所谓的“导学案”教学法就是:教师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目的,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 “导学案”有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的设计应有效地以问题呈现出来,并且这个问题的设计必须遵循规律,能让学生在课前较多的、较为容易的完成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二、“导学案”运用时,应由教师提出问题为先,逐步转到以学生生疑问题为主

语文教学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其意思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实际应是一种疏导,就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思路清晰,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能力,即离开老师的教学生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步,学生不具有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有“路”可走,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文本,又生成问题走进文本。老师真正成了“抛砖引玉”的人,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导学案的运用应加强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探究的意识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案,因此重点在引导。不仅要引导学生开展好自学,更要引导学生开展好展示、交流和探讨。独木难成林,《新大纲》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探究意识。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围绕课文重点,精心设计题目,在题目中能体现出梯度性和探究性,然后由每个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和文本内容,认真思考,再由小组合作交流,检查小组每一成员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导学案”题目回答情况,在小组中还可就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互相答疑。对小组交流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疑点,由小组长整理反馈给老师,师生共同交流合作,得出最佳答案。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感知文本,深入思考文章内涵,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协助的能力。

四、运用导学案应重视“课堂检测”和“问题反馈”这一环节

“课堂检测”是导学案组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可忽视。这个环节主要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所学内容是一种补偿性提高。每堂课用不少于5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检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既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体现考试的特点,又补充课文讨论中非重点出现的“细枝末节”,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掌握文本,巩固知识。学生自己或相互之间也可以出题目检查,在检测过程中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以便调整活动方案或者确定老师重点讲解的内容,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让学生学得更有效。

五、还应注意课后的反思小结。

传统的课堂小结基本上是由教师来完成,或是由个别学生简单复述本堂课内容。其实我认为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应该是学习中的“反刍”,换而言之是再升华过程,利用好了这样的“反思小结”,可以成为一个学生学会学习的“点睛之笔”,也是学生把文本知识进行精加工的最佳时机,老师最好不要越俎代庖。

总之,教无定法,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学案文本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乡愁导学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