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课激发趣味与合作探究的实践方式研究
2018-08-15丁友绪
丁友绪
(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中学 天津 301613)
化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不断激发学生们对化学的好奇心,让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能够通过化学知识进行解答,通过化学实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最终能够养成独立生存,独立发展的性格。
一、初三化学课学习实践现状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分伯仲。初三化学在新课程改革下依然只注重科学知识目标的达成,这样的理念还处于教育境界的最底层。现状:学生没有足够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未能使学生在掌握课堂学习活动中产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态度,而且对于学生主动去获取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也没有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的长足发展角度出发,三维目标体系践行的终极成果并非每一个学生都一样,但运用的方法、思维都不一样,对于自己的学习都应该行之有效,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显然,在现今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课堂过程中,由于课时紧、教学任务重以及不愿意改变教学角色等原因使得单一满堂灌仍然在一线课堂上广泛存在。
新课程理念强调初三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站在学生的角度,达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转变教育理念,探索新颖、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来展开化学教学。
二、激发趣味与合作探究实践学习方式研究
(一)趣味实验方式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
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率,教师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进行实验。
首先,要制定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理论,可将学生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目标确定后,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其次,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定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做好巡回指导计划,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并将其有序放置。
(二)合作学习方式探究。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老师的任务是保障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尽可能的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凸显了多方面的优越性而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可。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努力使学生获得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使得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明显转变。比如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这一节中,就可以采用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互助,提前分工完成授课准备,采用小话剧法-即让学生分组针对代表性物质的相关知识点设计3~5分钟的角色扮演,作为课堂导入形式之一,使得学生处在活泼、有序的氛围中,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完成新课讲授,然后,针对各小组的成果展示让学生以三维目标完成情况、课程设计是否新颖、表达讲述是否清晰等进行评价,教师做好后期准备和评价组织工作。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3]。
通过对初三化学课激发趣味与合作探究的实践方式研究,在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下,为更好的服务学生,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站在学生的角度,达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转变教育理念,探索新颖、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来展开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