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15洪子建
洪子建
(临泉县幸福路小学 安徽 阜阳 23640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实行,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相应学段,接受教育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一、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当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没有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依然沿用固化的应试思维开展教学,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对学生个性化理解缺乏尊重和鼓励,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思考问题、接受知识;其次,学生和教师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在课堂中学生缺少发言和表达个人想法的机会,在课下与教师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导致核心素养难以全方位落实;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缺少动态关注,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存在不配合、精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忽视情商教育。社会对人才的情商更加重视,情商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教师在课堂中更加重视智商而忽视情商,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知识能力中,以能不能运用、懂不懂知识以及会不会做题为指标,更加重视学生认知方面的能力,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功能。同当今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填鸭式以及灌输式方式为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缺少挖掘和引导,导致学生带着负面情绪进行学习。
(三)教学环境较为紧张。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体验和情感态度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教师没有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且课堂和家庭的教学环境较为紧张,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抵触情绪。
(四)教学脱离生活。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生活元素,语文也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失去生活作为支撑,教学如同无根之木。但是受到应试思维的影响,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出现了严重的脱节情况,学生掌握知识后却不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失去了其原本价值。
二、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突出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养成,夯实当下、着眼未来。要结合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梳理和把握,要求学生在掌握学科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重构课堂结构。语文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教师要结合核心素质的要求,对课堂进行重新构建。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理解给予鼓励和支持,并且突出其课堂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并且正视这种差异性,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优点。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传授知识,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以及科学的指导和引领,不仅仅局限在知识层面,在道德层面、素质层面和能力层面都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价值。
(三)优化教学环境。优质的教学环境是落实和贯彻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教师需要发挥引领作用,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层面优化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摆脱以往应试思维的牢笼,在和谐而富有趣味的环境中获得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首先,我国教育部门明确要求,不能对小学生进行课程补习,教师要结合教育部门的要求,将教学任务在课堂内完成,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其次,教师要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可以通过微信群组、QQ、家长会以及一对一面谈等方式,鼓励家长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家庭环境;最后,教师要在课下与学生多交流、多接触,通过各种有效方式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生活联系。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生活性和社会性,教师在应用核心素养中,需要注重与实际生活加强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生活化元素,引导学生将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充分融合,促使学生而更好的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教师不能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中,要积极组织社会实践等课外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从社会中体验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和价值性。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生活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利用生活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
总而言之,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将课堂综合实践作为关键环节,并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性教育,尊重和信任学生,真正将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充分融合,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