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2018-08-15潘海青

新一代 2018年23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典故德育

潘海青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开发试验区低埒小学 广东 茂名 52500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几千年历史中积淀出了令人惊艳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不单指书法、国画、戏曲这些艺术精品,还包含了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思维方式、伦理纲常、道德品质、价值取向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各类事物。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时,就可以从传统文化中选择一些能够彰显道德品质的优秀部分,来感染学生,规范其言行,使其成为一名有素质、讲道德的中国人。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

(一)礼仪与道德

礼仪之邦是我国的美称,这说明自古以来我国都提倡懂礼、守礼。在传统文化中,包括对亲友、长辈、晚辈以及陌生人,都有一套待人的规范方式,如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等,这些行为规范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对方的感受,其目的是为了让人在相处时,相互之间能够感到舒适、避免冲突。正是这种相处方式,人与人以礼相待,和谐相处,才使中国一度成为令世界各国称羡的礼仪之国。但近代的贫穷、屈辱,导致中国的教育水平一度落后,暴露了许多国民道德素质问题。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为重塑中国礼仪之邦形象,就应当积极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通过传统文化中涉及礼仪道德的部分来教育学生,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讲礼守礼、道德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二)重拾民族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近代的百年屈辱导致国家衰败、经济落后,一度失去民族自信,开展否定传统文化,甚至错误地认为国家衰弱是中华文化造成的。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和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到今天,全盘否定自己文化的偏激思想已经得到改善,但在文化领域依然是发达国家占据主导权。特别是网络的发展,西方文化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很多国人依然盲目学习西方文化,但却不辨良莠,学习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并跟风效仿。比如一些学生模仿西方追求自我、追求个性,开始和父母、老师顶撞。甚至一些中小学生学习西方的性开放思想,开始早恋。这都是西方亚文化带来的冲击,造成这种原因的根本就是民族缺乏自信,盲目认为西方的道德观、价值观都是正确的。针对这一情况,作为小学教师就可通过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让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优秀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并不都是导致近代落后的原因,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来不断完善自身。同时西方文化也并不都是正确的,我们要明辨是非,辨别出西方文化中值得借鉴的部分进行学习。

二、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

(一)营造基于传统文化的学校环境

学生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不多,较为陌生,生活在和西方流行文化接触较多的当下,反而更乐于接受西方文化、思想,这也是影响传统文化有效渗透的一大障碍。为改善这种问题,学校可营造传统文化的学校氛围。可以利用墙画、张贴海报、板报等作为媒介,宣传传统文化。还可在校图书室放一些传统文化题材的课外读物,或在班级中发放一些相关书籍,方便学生们传阅。综上,这种方式有助于营造出传统文化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下,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也更易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德育活动

以往的小学德育教学方式以口头宣教为主,缺乏实践,因此建议开展一些实践性的德育教育活动。可在活动中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比如在清明节组织祭扫革命烈士的活动,重阳节到社区、养老机构慰问老年人。孔子诞辰举办尊敬师长的专题活动等。使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道德品质。还可举行经典文章的朗诵比赛,如《三字经》、《论语》以及《弟子规》等。

(三)开展德育教学时引用历史文化典故

灌输式德育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学生兴趣不高,不积极听讲,没有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对此可在枯燥的教学中,加入精彩、生动的历史典故,提高学生的兴趣。五千年来,我国流传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很多典故都富有做人的道理,且多来自真实事件,也更具说服性,都是德育教学可引用的理想素材。比如在德育教学时对学生们讲孟子改过的故事,这个故事蕴含着很多道理,比如荒废学业的人,就如同被剪坏的破布;懂得感恩,不要辜负家长的苦心;知错能改等。让学生在听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除口头讲授外,还可借助网络资源,找一些图片、动画等做配合,更容易吸引学生兴趣,实现有效渗透。

综上,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能够体现德育价值的内容,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时,教师就能够利用这方面内容,渗透进教学中,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并激发民族情怀与爱国热情。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典故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