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重点问题及解决路径探究

2018-08-15张守华

新一代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疆民族

张守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050)

近年来,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普通高校就读。做好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质量,是当前许多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重点问题,分析研判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扶和管理工作,是促进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一、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重点问题

(一)认同问题。认同问题包括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价值认同等多个方面。相当多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来自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比较落后、偏远闭塞的南疆地区,文化水平和政治意识相对薄弱,对国家政治体系和方针政策的认识不够深入。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他们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后,受各种网络思潮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对国家提倡的主流核心价值观念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二)学业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接受的基础教育较差,加之汉语水平不是很好,很多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知识面较窄,自学能力较弱。即便是部分内高班、预科班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他们的汉语理解能力也不强,进入内地高校后在学习高等数学、思政理论课、专业课等方面也很吃力。此外,享受国家招生政策上的照顾,很多学生学习的刻苦程度也不够。

(三)经济问题。大多数疆少数民族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庭子女较多,收入渠道单一,父母身体状况不佳。进入大学读书后,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比以往大幅度增长,有的学生甚至面临着交不起学费、吃不起饭的难题。经济条件与身边同学的对比,很容易让他们背上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成长。

(四)适应问题。相较于内地学生来说,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适应问题更大。远离父母、家乡,来到遥远而陌生的地方求学,不同的文化氛围、学习模式、生活环境和价值追求,使得这些学生在情感、生活、学业等方面都要做出巨大转变,这也很容易导致他们存在生活上的不适应、学业上的困难和情感交际上的挣扎。帮助这些学生尽快完成入学后的适应问题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五)发展问题。以往我们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引导,更多地注重资助和帮扶,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关注较少。当我们发挥全员合力做好学生经济资助、学业帮扶和文化认同之后,少数民族的个人发展问题是我们必须考虑和重视的问题。高校要为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支持,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二、分析研判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把握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有效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提。“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后,意味着他们脱离了土生土长的社会环境,转移了生活空间,改变了生活方式与文化氛围。”[1]他们身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性格偏于内向,缺乏自信,不善于主动表达,沟通交际能力需要提高。二是相对敏感、较真,尤其是在涉及个人私密信息、奖助政策等方面;不轻易信任别人,不轻易吐露心扉。三是心智相对比较成熟,熟悉人情世故,抗压能力和吃苦精神比较强。四是尊师重孝,家庭观念比较重,尊敬父母师长。五是民族意识比较强,群体认同性较强,更愿意与本民族或本地区的学生交流接触,高年级学长在群体内的控制主导作用较强。六是求知欲较强,但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自主学习能力、汉语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七是求职与就业更趋于选择收入稳定、社会地位较高的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银行等,回疆就业的学生比重较大。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大,很多学生来自多子女、收入来源单一的家庭。

通过分析研判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不难发现,他们既有善良孝道、积极上进的一面,也有自卑敏感、抱团封闭、学业水平和交际能力差的一面。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要高度重视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在全面把握他们群体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这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有效解决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参与少数民族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域发展战略整体推进的重要生力军。[2]加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我们在“五个认同”上下功夫,不断健全支持帮扶机制,同时做到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一)思想教育强认同。在尊重少数民族学生民族习俗的基础上,思想教育要坚持“五个认同”,即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高校要从新生入学开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班会、党史国情展览、主题实践、党团日活动、典型学生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宣传橱窗等多种渠道,帮助广大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识我们的祖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正是由于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只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和谐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认同教育,增强了学生对党、对祖国和民族的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祖国观”。

(二)支持帮扶要到位。马克思曾说:“道德‘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在做好思想教育的同时,高校还要切切实实地为少数民族学生答疑解惑,在解决他们最直接、最实际的现实困难中,体现人文关怀。首先,充分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发放、勤工助学岗位推荐、困难学生慰问等形式,给予少数民族学生经济上的帮助。其次,有效发挥学生朋辈教育优势,组织学生党员骨干与少数民族学生开展“1+1”结对帮扶,开展学业援助。第三,通过二课堂活动、志愿服务、就业创业指导课、考研辅导、推荐实习就业岗位等途径,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第四,利用主题班会、宿舍走访、一对一约谈、心理疏导等形式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惑。在加强清真食堂建设的同时,以古尔邦节、肉孜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慰问联谊活动,让每一名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三)严格管理立规矩。对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既要厚爱,更要严管。首先,坚持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混编宿舍。在促进交流的同时,避免因少数民族学生集中住宿抱团引起的管理难题。其次,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及时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抓好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意见领袖管理,达到“管住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第三,坚持“三统两报”,全面掌握少数学生民族学生情况。即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假期去向统计、到家情况统计和开学返校情况统计,坚持维吾尔族、藏族学生情况周报和双月报制度,基层学院辅导员配合学校学工部、保卫处等部门实时掌握学生的在校动态情况。第四,开展校规校纪和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校规校纪学习和《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宣讲,结合正反面典型案例,警示学生正确辨别涉恐信息,远离宗教极端思想,坚决抵制暴恐活动,做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合格大学生。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新疆民族
我们的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