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缘何不愿回乡务农*
——来自长三角农民工的调查实证
2018-08-15张忠明虎陈霞
◎张忠明 虎陈霞
一、引 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77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人数的55.20%[1]。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比例逐年有所下降,但这个庞大群体依然是支撑我国经济建设、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2]。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并不高,从而使得耕地或被撂荒或由留守的老人、妇女耕种,这种现象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尤为明显[3]。在短期内,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业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毕竟农村存在一定的劳动剩余,但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必然会导致我国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有学者指出,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务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他们大部分希望摆脱农民身份[4],将来中国到底谁来从事农业[5]。但也有学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乡务农的比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将来还是愿意从事农业的[6]。
针对这一争论,课题组对长三角1327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发现有近8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将来不回乡务农,但他们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并不容乐观,部分甚至不及上一代农民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新生代农民工做出这样的选择?下面将就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概况
(一)数据来源
长三角是全国外来务工者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因此,对其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长三角地区农民工所占比例(浙江、上海、江苏:50%,10%,40%),课题组对调查问卷数量进行了分配。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分层抽样和深入访谈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65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327份,有效率为80.42%。
(二)样本概况
从表1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在从事行业方面,其与老一代农民工差异很大,他们不再是大量从事建筑业,而主要集中在制造和第三产业上;从培训上看,从未参与过的有674人,比例高达50.79%,这表明近1/2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未参加任何培训的情况下走上工作岗位,其培训状况不容乐观。
三、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选择
长三角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显示(表2):选择将来不回乡务农的新生代农民工达到1089人,占样本的82.06%,回乡务农的新生代农民工仅238人,占样本的17.94%。可见,仅有不到1/5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乡务农,绝大多数不希望继续从事农业,针对这一选择行为,文中将就其影响因素予以深入分析。
四、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选择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的回乡务农选择作为因变量y:不回乡务农=0;回乡务农=1。对于自变量的选取,根据实际调研和以往研究[7-8],选取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特征变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是否独生、务农经历;就业特征变量:从事行业、工作性质、平均月收入、就业地点、创业意愿;生活特征变量:居住条件、每月主要支出、主要业余活动;城市融入特征变量:将来期望定居处、期望子女教育地点、主观城市融入度、被歧视情况、城市生活满意度。
(一)模型建立
根据前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选择是一个二元离散选择问题,因此,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比较合适。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表1 新生代农民工样本概况
表2 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选择行为
(二)模型运行结果与检验
表3是变量在0.05显著水平下的筛选,剔除不符合要求因素得到如下结果:
表3 模型分析结果
(三)影响因素分析
1.年龄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选择的首要因素。年龄与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选择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乡务农比例逐渐上升,越年轻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乡务农的倾向越弱。这种相关性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性极为吻合。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年龄集中在三十岁以下,年龄偏小、富有激情,他们希望留在城市打拼,而非返乡务农。相比年龄偏大的新生代农民工,其对城市生存和自己未来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无法扎根于城市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选择回乡务农。
2.是否有务农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选择。样本中,47.63%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务农经历,回乡务农选择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2.97%,其次是偶尔有的,为18.04%,经常有的最高,达到了35.63%。对于务农经历丰富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比较适应,在城市没有其他技能优势保证的情况下,回乡务农为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选择。而那些没有务农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还是留城就业的难度差距不是很大,反而选择留城会有更多的机会,同时也能享受到优于农村的便利服务。
3.平均月收入对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选择具有非常显著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处于1200-3000元之间,其中收入在1800-2400元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例最高,为35.42%,其次是2400-3000元这一区间,为22.91%。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选择所占比例最低,仅有12.85%。访谈中发现收入基础坚实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希望留在城市。对于那些无法找到好工作,收入相对低的,他们城市生活压力较大,回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4.是否选择回乡务农还取决于新生代农民工期望子女接受教育的区域。希望子女在更高的行政级别区域接受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乡务农的可能性比较低。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子女在乡镇及以上城市接受教育,这一比例高达98.04%,其中29.90%希望在县城,64.09%希望在大城市,只有极个别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子女回到农村接受教育。随着他们希望子女教育地点行政级别的提高,其回乡务农选择比例逐渐下降,希望子女在大城市接受教育的回乡务农选择所占比例仅有16.93%。新生代农民工这一选择充分反映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及城乡教育水平的明显差距。
5.主观城市融入度越低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选择回乡务农。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选择随着在城市融入度认知的降低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主观城市融入度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无法适应城市环境,短时间内回乡务农依旧是该类群体的倾向。而认为自己已融入或基本融入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回乡务农倾向相对要弱一些。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依然是吃苦耐劳的一代,部分能够快速适应城市生活,在城市有了自我定位,他们选择不回乡务农也在情理之中。
6.在城市被歧视状况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务农选择的又一重要因素。统计结果显示,有68.20%的新生代农民工感觉在城市工作生活中被歧视。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被歧视程度的增加,其回乡务农选择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感觉城市居民对他们带有歧视看法,这种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度并严重影响他们的群体心态。对于那些很少受到歧视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选择回乡务农的倾向较弱。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依旧偏低,部分迫于环境压力返乡务农的潜力较大。
五、结论与讨论
第一,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乡务农的比例不高,他们大多数希望留在城市生存发展。年纪轻,对未来充满憧憬和缺少务农经历导致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不回乡务农,他们对农业的依恋远不及上一代农民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就农业而言,如何吸引部分优秀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务农则关系到农业的未来。我国从事农业的主体不应是留守的老人和妇女,而应该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才是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第二,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不回乡务农更多看重其在城市的收入和将来子女的教育。和在城市打工收入相比,其回乡务农要低出许多,这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不愿从事农业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要想让素质较高的新一代农民工深入农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与其他产业收入上的差距。另外,与上一代农民工“留守儿童”的做法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不论从情感角度还是对子女将来发展重视程度都有了明显改善,而且逐渐将子女未来教育作为其职业规划的重要维度之一,这部分农民工更倾向于留在城市。
第三,新生代农民工是否选择回乡务农与其城市融入认知有很大关系。固化的城乡隔膜与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的主要屏障。同时,尽管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客观认同,但他们在城市工作生活中经常受到歧视,不公平对待大大降低了其城市归属感。以上两个因素让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务农,但绝大多数依然渴望留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