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复习:凸显历史复习课的价值与魅力

2018-08-15福建省福鼎市第十六中学庄丽玲

中学政史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命题考查笔者

●福建省福鼎市第十六中学 庄丽玲

怎样让复习课有效、高效,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先理清中考命题脉络,提炼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在追求有效、高效教学的同时,复习课的价值与魅力就得到了凸显。

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为了留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大多数学校到九年级上学期就已经完成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教学,九年级下学期的任务就是总复习,主要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对知识进行迁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不可否认,现在很多九年级老师在复习时依然是先对六本书简单重复,接着就是“题海大战”。感觉这样的课和数理化的课没什么区别,剥夺了学生阅读与思考历史、体味与享受历史的权利。笔者在多年的毕业班教学中摸索了一些做法,很好地凸显了历史复习课的价值与魅力。

一、理清命题脉络,提高复习效率

新课改后,很多地方的历史中考从闭卷走向开卷。2017年福建省有些地区实行闭卷,2018年全省实行闭卷考试。不管考试的形式怎样,试题命制水平却在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毕业班历史教师只有先熟练掌握命题原则,理清命题的脉络,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分析这几年的中考试卷,考试试题有这几个特点:一是开放性大,试题源于历史教材,却高于历史教材,作答的主观性大,考查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与创新能力;二是认识性强,就是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必须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去答题;三是综合性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系统地了解这个方向标,理清中考命题脉络,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复习课中提高复习效率。笔者整理、分析这几年的一些中考试卷,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为例,归纳出相关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规律,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复习。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是新课标要求掌握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命题关注的热点。总结起来,在命题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史料或图片,考查近代化的含义,了解近代化的主要内容,理解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明确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民主。

2.了解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近代化探索的贡献,知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通过史料考查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张,理解各个派别主张的区别和联系。

4.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如:洋务运动、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封建帝制、百日维新等。

5.通过史料考查重要人物的事迹,如: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张之洞、张謇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贡献。

6.考查学生的觉悟和认识,如: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7.将中国的近代化与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化相比较,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只有明确复习目标,把握命题脉络,才能使复习课达到目的。

二、提炼教学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1.整合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笔者在带领学生复习《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时,没有按照教材顺序一课一课地进行复习,而是设计成主题,提炼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设计教学活动。本单元共四课内容,把它整合成一个整体就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包括经济、政治、思想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将四课中的历史事件、领导阶级、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和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设计,给学生呈现了中国近代化社会演进过程中的重大活动。这样有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自我认知体系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2.设计教学活动,促进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在七年级、八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能体现课改的理念,注重学生的阅读、合作、探究、讨论、体验等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但到了九年级,教师既要完成世界历史新课的教学,还要进行中国历史的复习,所以课堂上“满堂灌”“一言堂”“题海战”仍然是复习课的普遍现象,结果导致学生上课时无精打采。这样的复习课效果肯定不理想。历史学科考试目标是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注意过程方法的体现。所以,为了有效地进行复习,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展示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前一定要设计一个学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去复习,带着问题去思考。例如,笔者从本校的学情和校情出发,对《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进行这样设计。第一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背景、时间、代表人物、内容、结果、影响、评价等方面设计一个学案,让学生对这些基础分散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概括。第二部分,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能力。笔者设计几则紧扣考纲的材料题,通过材料题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感受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所思所想。例如,运用史实说明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有何特点?这些活动设计,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自己的认识与体验。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的情感与精神相结合,找到了共鸣,也凸显了复习课的教学价值,赋予了教学内容活力与魅力。

3.联系中外知识,融会贯通。

中国史是世界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近代史,受世界的影响比较大,只有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复习课学“活”,提高学生的能力。笔者在复习洋务运动时通过两个中外结合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中外历史有哪些重大事件?比较19世纪中后期中日改革为什么一个失败一个成功?这样,通过中外横向对比复习,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规律,避免复习课的单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课是最难上的一种课,很多教师上公开课都不会选择上复习课,因为学生对复习课的期望值不高,学习激情下降,没有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加课堂趣味,成为毕业班老师感到棘手并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导入激趣,调动兴致。

笔者认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复习课时包括复习课的导入、设置的问题、教学形式、课堂总结设计等都尽量避免重复。只有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带领学生复习《洋务运动》时设计了一个新颖有趣的导入,讲述中国人第一次见到火车时的情景,把国人惊诧、发愣、害怕等表情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学习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思维也被激活,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问题新颖,激发思维。

问题的设置不能墨守成规,要求新颖有变化,既要照顾到中下学生的水平,让这一部分学生有话可说,也要考虑中上的学生,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在复习《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时,设置一个材料题,把本单元相关的材料放在一起,提问:材料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在对待西学东渐问题上,他们有何异同?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期,你会持什么观点?对于这几个问题,学生只有对资料进行阅读、思考、分析、探究后才能回答。课堂气氛进而活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形式多样,焕发活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简单重复对象的刺激下,人们的注意力往往迟钝,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提高兴趣。历史复习课的教学现状,迫切要求教师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实际,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认知特点,采用形式多样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学生乐学、好学、爱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历史复习课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笔者在带领学生复习《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时根据学情因课制宜设计多样的教学方式,有讲述、谈话、阅读、情景问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最后总结反馈时采用竞赛法,模仿一些娱乐频道的栏目,采用有奖知识竞答的方法,学生劲头十足,乐此不疲,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九年级的复习课究竟怎么上?怎么安排比较合适?如何复习可以和高中接轨?这是我们每一个毕业班历史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只要我们多了解学情,多学习理论,多借鉴别人的经验,多反思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在追求高效教学的同时,复习课的价值与魅力就得到了凸显。

猜你喜欢

命题考查笔者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