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宁县烟叶生产队伍现状及建设措施

2018-08-14张辉包晓容雷朋岭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建设措施烟叶现状

张辉 包晓容 雷朋岭

摘要 围绕洛宁县当前烟叶生产队伍现状,分析了烟叶生产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洛宁县烟叶生产实际,提出加强烟叶生产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做优做强洛宁烟草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烟叶;生产队伍;现状;问题;建设措施;河南洛宁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253-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obacco production team in Luoning County,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obacco production team were analyzed,and combined with Luoning tobacco production,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obacco production team were put forward,so a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doing better and stronger Luoning tobacco.

Key words tobacco;production team;status;problem;construction measure;Luoning Henan

烟叶生产队伍[1-3]是烟叶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承担着基层烟叶生产政策宣传、烟农户籍化管理、生产技术指导与落实、烟农培训和烟叶收购等工作,而且在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增强烟叶市场竞争力和促进烟叶可持续发展[4-5]上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十三五”期间,随着烟草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加,打造一支勤于学习、业务精湛、信念坚定、结构合理、甘于奉献、具有生力军作用的烟叶生产队伍,成为了做优做强洛宁烟草的关键因素之一。

1 现状

洛宁县位于洛阳西部,适宜生产优质烤烟,是生态型烟叶的首倡之地。全县宜烟面积3.73万hm2,规划基本烟田1.67万hm2,有14个种烟乡(镇)、逾160个种烟村、近3 000户烟农。近年来,全县种植规模基本稳定在3 333.33 hm2,年产烟叶约7 500 t,有13个烟叶工作站、3个国家级基地单元、1个市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

1.1 规模

截至2017年12月,洛宁县局(分公司)共有职工265人。烟叶生产岗位共计96人,占总职工人数的36.2%,其中烟叶生产管理岗位13人;烟叶生产基层一线岗位83人,可用于指导烟叶生产的技术人员有67人。

1.2 结构

1.2.1 年龄结构。从年龄结构来看,烟叶生产管理岗位的13人中,20~30、31~40、41~50岁年龄段的各2人,均占管理岗位总人数的15%;50岁以上的7人,占54%。基层一线岗位的83人中,20~30岁的7人、31~40岁的11人、41~50岁的19人、50岁以上的46人,分别占烟叶生产基层队伍的8.4%、13.3%、22.9%、55.4%。

1.2.2 学历结构与技能层次。从学历教育程度来看,管理岗位的13人中,研究生学历的1人、本科学历的4人、大专学历的2人、中专学历的2人、高中学历的4人;基层一线岗位的83人中,本科学历的15人、大专学历的7人、高中学历的38人、中专学历的6人、初中学历的17人。从技术技能和职称来看,共有助理农艺师15人,占全县烟叶生产队伍15.6%,其中管理岗位6人、基层一线岗位9人。

1.3 流动情况

2014年以来,洛宁县局退休人员共计49人,其中烟叶生产队伍中有24人。招进退伍兵4人、高校毕业生33名,其中烟草、植保类等农学专业3人。目前,留在烟叶生产队伍的共计6人,其中3名大学生留在管理岗位,2名退伍兵、1名大学生留在基层一线岗位,其余31人分配至其他岗位。

2 存在的问题

2.1 人员数量锐减,人均指导烟田面积过大

从2014年以来洛宁县烟叶生产队伍流动情况来看,因年龄结构不合理,50岁以上员工比例居高不下,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新进员工与退休员工相比几乎“零补充”的现状,造成了生产队伍规模逐年变小,缺乏中坚力量的补给,严重制约了全县烟叶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河底、王村、中河、兴华、罗岭5个烟站为例,各烟叶工作站人均指导烟田面積基本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5个烟叶工作站除去站长、会计、保管岗位3人,可用于指导烟叶生产的仅有3~5人。按照2017年全县合同种植面积2 846.67 hm2、人均指导烟田面积42.49 hm2计算,5个工作站人均指导烟田面积分别超出全县人均指导烟田面积分别为21.74、37.00、23.11、24.44、18.84 hm2。

2.2 基层队伍结构不合理,制约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

2.2.1 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从基层一线岗位人员年龄结构(图1)来看,20~30、31~40、41~50岁及50岁以上年龄层所占比例分别为8.43%、13.25%、22.89%、55.42%。由此可见,基层队伍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型,后续力量不足,老龄化突出。此外,调查显示生产队伍年龄层次过于集中,3~5年内面临的退休人员较多,新老交替不协调、更新断层明显[6-12]。

2.2.2 文化层次不合理,高学历技术性人才匮乏。根据统计,基层队伍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凭的仅占26%,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虽然依靠自身在烟叶种植实践中积累了技术和技能,但是因为没有系统掌握基础的农学类专业知识,部分员工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知识结构层次不能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对一名技术指导人员的要求,在人才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尤其在烟草行业“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后,全县大力推广新技术,如平衡施肥、豆浆灌根、水肥一体化、上六片一次采烤、绿色防控、有机烟开发等,烟叶生产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队伍建设的知识结构要求也越来越强,高学历技术型人才匮乏显得更加突出。

2.3 观念滞后,缺乏科技创新精神

洛宁县作为洛阳烟叶生产的老烟区,长期的烟叶生产使基层一线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推广,传统的生产经验已经不能满足于新的生产技术,但是因为一线人员年龄偏大,对传统经验较为依赖,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在实际生产中缺乏科技创新精神,从事新岗位有一定难度,从事本岗位又难以胜任新常态下对岗位技能的要求,导致科技创新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2.4 激励机制不完善,考核成效不明显

当前,由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考评考核不够全面,严重影响了整个队伍的竞争意识。一是在待遇和晋升渠道方面,對能干事、主动干事或成绩突出的员工和不干事、被动干事或成绩平平的员工差别不大,导致部分员工心理不平衡,出现消极怠工情绪。二是绩效考核不到位。虽然形成较合理的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也与绩效工资挂钩,但是因为考核深度尚且不够,对员工考核存在把关不严、流于形式等现象,使得考核成效明显降低。

3 有效措施

3.1 充实队伍建设

3.1.1 引进人才。为了洛宁县烟叶生产的长远发展,有计划、分专业地不断从高校中引进高素质人才,为烟叶生产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此方法不仅可以逐步减小烟叶生产阶段的年龄差距,又可以进一步提高队伍的整体文化水平。同时,在引进人才时要有针对性地侧重引进一些烟草、植保等农业类专业性强的人才,缩短培养时间,使其尽快投入生产、提高效率。

3.1.2 聘用农民技术员。适当聘用农民技术员,一是暂时缓解队伍规模过小的压力;二是减少人均指导烟田面积,使各项生产指标更能落实到位。然而,由于农民技术员管理难度较大,容易与行业发展产生矛盾。因此,可以考虑在全面加强基地单元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引导烟叶合作社的发展,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试着将农民技术员逐步过渡到专业化服务组织,并由合作社协调,加强管理、科学招录、规范用工、落实技术,减少不利影响,降低运行成本。

3.2 加强教育培训,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技能素质

3.2.1 建立健全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对烟叶生产基层一线岗位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制定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与人事协同,分期分批次地对基层队伍进行应用基础知识、实用新技术和实践操作经验等方面的培训。力争在基层烟站中培育一批在栽培、调制、分级等方面具有专长的技术能手,建立分工责任制,真正做到“技术服务到田、烘烤指导到炉、预检把关到户”,实现“金字塔”型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3.2.2 多渠道、多形式搭建教育平台。一是“请进来”。聘请专家结合洛宁县生产实际,通过“把脉问诊”确立培训内容,对症下药,紧扣生产环节,进行相关专业、实用新技术的现场指导,举办技术培训班,实现“开良方、解难题”的目的。二是“走出去”。组织烟叶生产人员到先进烟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和生产经验,利用“它山之石”,全方位多角度地指导洛宁实际生产。三是“网络自学”。充分利用中国烟草网络学院这一学习平台,督促生产队伍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2.3 加强考核管理,确保教育培训效果。烟叶生产队伍的培训自始至终要坚持“凡培训、必考核”的原则,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培训情况登记和绩效评估,对培训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切实保障教育培训效果。

3.3 “五个一”全力激活队伍建设

生产队伍建设需要“营造一种氛围,搭建一个平台,打通一个通道,完善一种机制,提供一个保障”。一是深度挖掘先进典范事例,特别注意基层一线、平凡岗位上的模范人物,使烟叶生产队伍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方向,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二是搭建一个展示平台。举办各种学习讨论活动、技能知识竞赛、烟叶生产评优评先活动等,实行公开竞争,增加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提供一个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三是评聘结合,打通公平公正的技术晋升通道,激发技术队伍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四是完善目标考核与激励机制。一方面将烟叶生产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增加队伍紧迫感;另一方面建立一定的奖励基金,从物质上对在烟叶生产中做出贡献的职工给予适当奖励。在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更好地挖掘职工的内在潜力,提升生产队伍整体水平。五是提供设施保障。结合当前基层烟叶工作站的实际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设施不全的烟站,在原有基础上突出实用功能设施设备的补给,如办公设施设备、生活设施设备、车辆等,为烟站员工提供工作保障的同时提供生活保障,以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满足烟站员工的最基本需求,让基层烟站员工安心扎实地工作。

4 结语

烟叶生产队伍存在的问题是多年累积形成的,队伍建设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持久的基础性任务,要站在烟叶生产发展战略的高度,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机制建设为切入点,利用教育培训,全方位多角度,坚持不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地做好生产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生产队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打好“做优做强”洛宁烟草的基础。

5 参考文献

[1] 罗维斌,向鹏华.浅谈衡阳烟叶生产技术队伍建设及对策[J].作物研究,2012,26(5):578-579.

[2] 宋林.山区烟叶技术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12(11):75-77.

[3] 解晓菲,孔伟,吴春发,等.我国现代烟草农业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2011,30(5):91-92.

[4] 何泽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05(3):1-4.

[5] 李发新.从现代农业看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11):431-434.

[6] 李震,邵忠顺.现代烟草农业背景下基层烟技员队伍建设现状与思考[J].中国烟草科学,2014,35(2):117-121.

[7] 陈江华.关注基层烟叶技术队伍建设[J].中国烟草,2013(13):5-6.

[8] 邹凯,覃夏,刘聪聪,等.新形势下烟叶基层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7(1):95-97.

[9] 孟学斌.基于旬阳基层烟叶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2, 29(7):900-901.

[10] 莫英静.新形势下湘西州烟叶基层队伍建设初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增刊2):52-54.

[11] 赵莉,汤晓明,彭业敏,等.张家界烟区基层烟草工作站点的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8):10030-10031.

[12] 陈前军.基于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桂阳县烟草站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D].长沙:中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建设措施烟叶现状
郴州烟叶自动化收购模式探讨
晒烟叶
烟叶饲喂山羊要小心谨慎
高校办公室凝聚力建设探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雇主品牌建设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