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上的创新艺术与创新教育

2018-08-14文志红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音乐课创作音乐

文志红

[摘 要]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音乐教育的实际和自身实践,在音乐创作教学和创新教学做了一些探讨。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为创新教育提供可靠的知识保证,只有教师完善了自我,才能把创新教育推得更高的层次,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艺术;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音乐学科由于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愉悦性和形象性,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得天独厚的,如何更好的上音乐课,调动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我认为音乐创作教学和创新教学是关键所在。

一、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学具有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它本身就蕴含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由于音乐具有的抽象性和可塑性所决定的。因为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欣赏音乐还是表现音乐,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素养,生活经历和审美体验,对作品进行不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这一过程包含着联想、想象,包含着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这些都是创造之母、创造之源。可以这么说,创造性思维是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如果离开了他,将失去艺术的魅力和灵魂,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如果仅仅把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知识灌输和技能模仿的过程,不但没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而且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在谈到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意义的理解时曾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在音乐课开展创新教学,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的手段。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自己要具有浓厚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并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提高,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在导课时进行创新教育

很多老师在传授新课前,经常对上一节课进行复习,然后提出新课,长此以往,学生会感觉到枯燥和呆板,我在导课的过程中,经常变换形式,实行创新,而“激发兴趣,引导参与”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地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会做出的努力达到惊人的程度”。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的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方法很多。比如通过电教媒体,直接导入,如上《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放一段画面轻松愉快,旋律优美歌曲的录像,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吸引,而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采用绘画导入,先绘画,再来谈画,还采用了卡通动画故事导入、历史事件导入、戏剧表演导入、游戏导入以及讨论法导入等等方法,来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老师的创新意识,他们自己也会无形中进行创新活动。

三、在欣课标中进行创新教育

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但许多学生在创作时,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种畏惧情绪大大抑制了学生在创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音乐课上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畏惧情绪,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教学舒曼的声乐歌曲《和风》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春游、冬游时的欢乐情景,多补充一段抒发自己情感的歌词,达到求异的目的。

又比如学习了《我们的田野》,书中要求缓慢平稳地演唱,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歌曲演唱的速度,通过歌声抒发自己对祖国山河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和强烈的自豪感。又如,在学完某首歌后,结合老师的范唱,通过学生自己理解,让学生挑老师毛病。

以上三个例子,分别是鼓励学生与名家、与教材、与老师求异的做法,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极有帮助。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

学生有了材的积累,有了创作的欲望,教师就应该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创新,音乐教材的练习,我们可以往更深、更广泛的方面范围,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教育。

如潮音版第十一册,第三十二页的活动与练习《美丽的黄昏》,要求两部轮唱,三部轮唱,可以扩展到让学生为歌曲佩二声部进行合唱。

如潮音版第十二册,音乐知识——戏曲这课,着重讲到京剧,我们可以更深一步,谈谈京剧中的“唱、念、做、打”,让学生教师做表演,更进一步领略中国京剧的魅力,这些都从内容上实现了创新。

五、在课堂小结时进行创新教育

很多老师在课堂小结时,一般都会用几句扼要的话语做总结或者交待,这样做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不深刻。因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变化结束的形式。

如学习歌曲《太阳一出照四方》之后,通过一课堂的学习,已经能熟练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这时,老师让学生拿起乐器,自己为自己伴奏,加之老师的指挥,把歌曲演唱推向高潮。

又如欣赏京剧《都有一颗洪亮的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让学生分男女扮演铁梅、李玉和,边唱边表演,我认为这样欣赏大大加强了学生对京剧的印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加强教学的阶段性、有序性和系統性,有步骤地开展创新活动,在每一节音乐课中,都或多或少地有创作活动,都有学生参与创作,比如歌曲表演、器乐演奏、欣赏表现等都属于创作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数带有随意性,因而学生的创作水平也不稳定,因此,教师要对创作教学分阶段提出不同要求,使学生的创作水平也不断提高,创新精神日益增强。

总之,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多加重视,多想办法,实现创新教育的途径无处不有。当然,创新教育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所有基础教育者不断去努力与探索,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寻找创新教育的途径,就能早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报》.

[2]《中小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课创作音乐
《一墙之隔》创作谈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创作随笔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