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8-08-14朱桂春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姿势榜样行为习惯

朱桂春

陶西平同志曾指出:"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它既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具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下面谈一下自己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途径和做法。

一、训练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训练法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先从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一些大道理一时半会儿很难被他们理解,但是,在训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旦他们会体会到好习惯的益处,慢慢就理解了。这时的习惯已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因此他们会受益终身。训练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中心环节,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训练中我注意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次练习。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韧的意志,不断地同坏习惯作斗争才能形成,在训练中要强调"反复"、"严格"四个字,不怕麻烦。如: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要经过多次严格训练,反反复复,循环往复。听到口令,教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提出问题,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如此反复训练。不过光"苦练"还不行,要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因为孩子年龄小,如果一味单调训练他们就烦了,因此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如:在训练学生正确的五姿(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时,采取趣味训练的方式,在班中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的有趣活动:请同学们向老师学做标准姿势。在课前或课中适当的时间,老师做出一个正确的姿势并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同学们立刻学做老师的样子,这样尽管反反复复,学生仍然很有兴趣。为了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老师再挑选做得好的同学做标准姿势,开展"请你向他这样做"的活动。进一步在有趣的活动中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姿势端正的好习惯。

(二)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小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为了一年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我首先制定了四条要求:1、书写规范,2、格式正确,3、正确率高,4、按时完成。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并及时给予评判,好的印上红旗或小红花,经常在全班展览,鼓励本人,促进大家。为了明确要求,我制订了养成教育内容序列,从每个细小的动作入手,从站、立、行走开始,对握笔姿势、看书姿势都要给予指导。还要教孩子学会如何给大人递东西,如何接发本册,如何说话,如何刷牙、洗脸、擦桌子、扫地……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因此检查评比工作必须坚持下去,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天天查、周周评、月月总结"。开展红花评比活动,评出纪律标兵、文明礼貌标兵、劳动小能手……工作虽然琐碎但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检查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把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依据评价手册,进行四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如果学生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这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自我评价,它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

总之,训练法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基本的方法,但对小学生的训练不能采取生硬单调的驴推磨式的训练,要增加趣味性和自我教育的因素。

二、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正面引导,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生动形象的办法提高认识。中年级要通过典型示范,用榜样去激发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价值判断,同时配合讲道理说服教育。另外,说服教育要注意艺术性、趣味性,用趣味活動激发动机。如一年级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做事不专心、磨蹭。针对这一现状,我给他们讲了宝贵的一分钟的故事,同学们很震惊。于是趁热打铁,马上布置了一分钟的作业,让学生们看看自己一分钟能干多少事。同学们深感一分钟也有很大价值。由于把说服教育与趣味活动结合起来,学生积极性很高,做事磨蹭的现象减少了。

三、榜样示范法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示范也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榜样有激励作用,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给孩子树立邱少云的典型,他们就会用邱少云的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让学生看《小学生行为规范》纪录片,学生可以从与影视上正确的做法的对比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错误。又如:一年级孩子刚入学,首先组织他们参观校园,观看大哥哥、大姐姐的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合、列队、升旗、课间活动和放学排路队等,大哥哥、大姐姐的模范行为给小同学以直观形象的教育,使他们的行为表现有了标准,有了榜样,他们就会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儿童进行德育的有力手段,同时在具体的培养中渗透着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环节,只有抓好这一环节,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猜你喜欢

姿势榜样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看书的姿势
解锁咳嗽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