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运用多种元素,促阅读障碍儿童能力提升

2018-08-14黄杉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阅读障碍灵活运用

黄杉

[摘 要]传统的教学元素,如听写,仿写,列提纲,课前质疑和预习等,都是很扎实的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训练,如果在听写中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書法口诀中,既学会了书写与间架结构,又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阅读障碍的儿童,由于被忽视,被视作是学困生,所以很多时候都被忽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如何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阅读障碍;传统文化元素;书写法则 ;在情境中迁移;灵活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我担任小学一线教师十年,在长期的一线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这些学习困难的儿童,可能存在学习障碍,学习障碍的发生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等先天因素导致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可能具有共同的遗传基础。儿童学习障碍主要包括两种。与语文学习困难相关的学习障碍主要是阅读困难(Reading Disability, RD),表现为儿童智力水平正常, 但其阅读成绩明显低于同龄孩子应达到的水平。与数学学习困难相关的学习障碍主要是数学障碍(Mathematics Disabilities, MD),也被称为发展性计算障碍(Developmental Dyscalculia)。

一、思维导图的灵活运用,促进阅读障碍儿童的学习兴趣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基于以上的指导,我在教学中引入了思维导图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同时还能够训练学生有序性思维。

(二)思维导图,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与实效性,降低阅读困难的发生

在教授《科里亚的木匣》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挖木匣——埋木匣——找木匣的过程,理解总是有一些偏差,于是我融入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我采用了教——扶——放的教学原则。

教:先找关键动词:放、盖、踩、撒;车头是主要内容→车厢(动词的有序性),学生再按照顺序复述。

扶:第一次挖木匣

(1)方法:找主内→学生自己说:火车头填“第一次挖木匣”

思考,按照刚才的方法,按顺序应在车厢上分别填什么?

总结:走十步、年龄小、挖、没找到

(2)副板书:第一次挖木匣,走十步、年龄小、挖、没找到。

放:方法:找主内→火车头填(第二次挖木匣)

按顺序、有条理、有逻辑,应在车厢上分别填什么?

总结:量五步、年龄大、挖、找到

副板书:第二次挖木匣 量五步、年龄大、挖、找到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了概括和理解能力,同时增加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和思考的主体。对于阅读障碍的儿童,可以通过前面多样的表达形式,提升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图文结合,增加理解的深度。

二、课堂听写融入字理演化,丰富学生素养,缩小阅读障碍儿童与普通儿童差距

传统的教学元素,如听写,仿写等,都是很扎实的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训练,在听写中注意运用《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书法口诀中,既学会了书写与间架结构,又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学生的爱国精神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一)学生运用间架结构法则,降低阅读障碍儿童的书写难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个小亮点,那就是孩子们在评价小伙伴写字的时候,能够根据《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比如评价嫩字的时候,说出了“三合者中间务正”。在订正自己写字的时候,能够发现自己写的“醒”字没有做到“让右者右伸左缩”。

三、注重汉字的教学,训练阅读障碍儿童表达有方法

(一)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为例

学生懂得分享,包容阅读障碍同学的劣势。本节课的反馈环节的亮点是:老师出示学阅读障碍儿童书写的生字,评价的学生在反馈的时候,首先肯定了他书写的间架结构,同时有一句语言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她说:“我们班的这个同学,写的字一个比一个有进步;你看他第一个字写的上大下小,第二个字就能关注和修了占格的错误,第三个字写的就很端正,美观。”在场的所有同学不约而同的给他们以热烈的掌声。这就是可以看出同学们能够真心的欣赏别人,也是我平时潜移默化育德点的渗透。

(二)书法元素的巧妙引入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学生接受的方法,深入浅出的让学生理解间架结构的意思。学生可以根据情况运用《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法则中的“横担者中画宜长”、“让右者右伸左缩”等规律,朗朗上口,已经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学习效果好。学生会自主将生字分类,并且套用书法口诀来说。

四、注意知识点的外延和衔接的问题,时刻关注阅读障碍儿童的提升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仿写句子环节是课堂最出彩的地方,也是老师授课的亮点。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很注重孩子的仿写,但是往往忽略了为什么要写?这其中包括了什么训练点?

在《花钟》的教学中,在教授学生写作的时候,我猛然发现:有一点应该加强,那就是应该给学生指出在什么时候可以仿照《花钟》来描写花朵的特点。这个点如果没有说清楚,孩子就会盲目的生搬硬套,比如:我引导阅读障碍儿童在描写场面热闹的时候,学生可能想到了,一进学校大门,就有一个大花坛,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且仿照《花钟》中描写花朵的样子来写。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教学元素,朴实而实用,时代在发展,知识在进步,在新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元素至关重要,通过思维导图、课前调研、听写、仿写等环节,突出了传统教学元素在语文课中的运用,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参照性和情境性等特点,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不断成长,活学活用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让传统文化在教学中运用得更加自如,更加灵活,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林欧, 王正科, 孟祥芝.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知觉学习[J]. 心理学报, 2013, 45(7):762-772.

[2] 吴汉荣. 儿童学习障碍的预防及矫治[J]. 中国学校卫生, 2003, 24(5):425-42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元素阅读障碍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放缩法,提升证明数列不等式的效率
明明的学习为何如此困难?
学生阅读学习困难: 教师知多少?
灵活运用转化思想 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传统文化元素在福建动漫产业中的开发与商业应用
当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分析
如何灵活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阅读障碍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看图说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