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2018-08-14黄雪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声势律动音乐教学小学

黄雪

[摘 要]声势律动是音乐教学中一种十分有趣的形式,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积极参与,对于增强学生的音感和节奏感很有帮助,且由于有趣、活跃的教学形式也有效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声势律动教学对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就从声势律动的概念入手,对其应用方法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教学

声势律动教学将音乐教学对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潜能产生的作用进行了加深,让他们在欢快的节奏中发现音乐的无穷魅力。如今,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实施当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了教师的任务,音乐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学科,必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通过声势律动教学等手段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声势律动概念及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优势

声势律动教学是当前教师在音乐课堂中采用的主要辅助教学手段。主要通过要求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身体的律动或跟随音乐一起打节拍。律动的方式没有限制,可以是拍手、拍大腿、跺脚,也可以是扭晃身体。这既是学生的本能,也是他们音感的一种表现。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声势律动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因为声势律动的发展下,学生能够通过身体的震动配合音乐的节奏进行教学与体验,能够直接与节奏发生交流,而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特点就是直接感知,对他们讲解千万遍的音乐原理,都不及引导对音乐课程进行一次自主的感知。这也是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特点所在。其二,能够增加音乐的魅力。其实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与舞蹈艺术等都是紧密结合的。虽然随着节奏的律动还不能算作舞蹈意识,但是能够全面推进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无形的增加了音乐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音乐本身的魅力所在。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

过去,音乐教学开展的形式十分单一,主要以教唱为主,学生们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如今,律动教学的出现打破了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萌生了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利用声势律动教学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如在学习《粉刷匠》歌曲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节奏欢快的音乐,使学生放松身心,然后带领学生有节奏地做一些简单的拍手动作,营造气氛,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运用不同的动作感受、体验歌曲。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一拍一击都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教学,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二)感受音乐节拍

声势律动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让学生感受节奏,通过肢体的律动与音乐节奏的一致来感受音乐的节拍,在身体活动的同时,学生的情感和情绪都将被带动起来,与音乐的旋律一同起伏,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能同步获得提高。一般节奏较快的歌曲,学生律动的频率也会加快,明快的节奏将会带动他们的积极情绪。而节奏缓慢的音乐,学生在缓缓的律动中又能感受到乐曲表达的悲伤情感。因此,我们在采取声势教学时也应该根据作品的速度和情感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律动方式。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乐曲节奏,能变化出多种不同形式的声势律动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音乐节拍来使用声势律动。如在《摇啊摇》一课的歌唱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音乐节奏做拍手和拍肩膀的声势律动来体验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并在律动中掌握其强弱规律。

声势律动可以肢体与音乐有效结合,在音乐的速度、情感、节拍上变化出多种不同的律动方式。当然,我们还可以抓住音乐的旋律来进行声势律动,比如上行的音乐旋律可以使用身体从下往上倾的律动,而下行的旋律就可以让身体从上往下蹲。或者,我们可以用双手去体现旋律的流动。当学生在随着音乐做相应的声势律动时,无形中能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深入品味音樂内涵,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三)体验音乐情感

小学音乐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故在教学中将音乐与肢体相结合,通过声势律动练习,能够为课堂渲染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得音乐能够进入到学生内心当中,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律动性较强的动作,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要点。如在学习《新年好》歌曲时,教师可以设计拍手颤膝脚步等动作,让学生通过声势动作体会和感受到歌曲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选取动作时要尽可能避开难度较大的动作,以免学生过于关注动作,忽视了音乐的感知。

(四)创建音乐意境

音乐作品欣赏中,我们要深刻感受和体会音乐营造的意境,将意境与心境有机整合到一起,升华音乐艺术。一般来说,不同音乐作品主题和内容都具有独特性,对应的意境也有所差别。故教师通过声势律动辅助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中,教师在音乐知识传授的同时,渗透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背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内涵及作者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在欣赏时,可以选择带有民族特色的声势动作,如叉腰跺脚、捻指耸肩等,感受蒙古族特色风情,且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或者在《挤奶舞》欣赏中,教师可以挤奶动作作为声势律动,帮助学生感受挤奶人的辛苦与乐趣,努力营造音乐欣赏良好意境。

三、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而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使得学生的感官与音乐能够有机整合到一起,心理与心理互相协调,深化对音乐内涵的感悟,定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琦.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5):168.

[2]钞艺娟.浅议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声势律动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22):206.

[3]丁雪莲.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11):242―244.

[4]王帅.节奏与体态律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交互运用[J].戏剧丛刊,2014,16(5):124―126.

猜你喜欢

声势律动音乐教学小学
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探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