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探究

2018-08-14李荣国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李荣国

[摘 要]中职教学主要为国家输送专业型技术人才,物联网做为现今的热门行业,其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囊括的知识面较广,其高精尖人才的培育,需要从物联网的种种职业定位出发,分门别类的构建物联网的专业教育方向,使培养的中职生能符合物联网的社会需求。物联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需重点培养职业技能,使其成为一名专职的物联网技术人才,将物联网的教育定位与岗位的划分紧密关联,对于人才的培养明确目标,实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上岗即可熟手,切实达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中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物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快速发展的互联互通,逐渐的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物联网发展呈现出几何级递增的趋势,依托信息科技的物联网变革还在继续推进,中职专业的物联网教育也开展的如火如荼,随着教育改革,中职专业的教学定位也应明细化、动态化,以实际的案例导入,启发学生的物联网潜在创新思维,融合物联网到实际的利用中,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市场人才空缺需要。

一、中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考虑的因素

1.物联网人才需求及岗位要求

(1)研发类人才。

物联网的研发又分为几个层面,从物联网的规划设计、软件硬件的开发测试、有关技术的革新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发创造,需要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并能够结合市场的物联网组织框架,提出创新的思维观点,对于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要求较高。

(2)施工类人才。

施工类主要是将预定的设计落实到位,包括现场管理过程中,发现设计中的潜在隐患,设备的安装调试等,需要学生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同时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

(3)运营维护类人才。

运营维护要考量的因素较多,从物联网的多个层面进行有关方案的猜想与测验,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并结合物联网的发展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统筹兼顾问题,在运营中切忌顾此失彼,从大局的视角出发,处理细节并完善物联网的方案,推进物联网的未来有序发展,同时了解技术、施工、营销等,能够坐镇后台,具备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4)营销类人才。

中职生在初入物联网的市场后,主要从事的就是营销工作,通过物联网的营销能够锻炼中职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与思维活跃度,需要了解有关的物联网性质,通常要进行培训与实习,需要学生强化自身的服务素质,体现出自己的服务特点与优势。

2.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1)基础能力薄弱。

中职生大多在学习能力上都较弱,对于理论的记忆很容易混淆,弄错概念或者形成错误的理解,他们中有一部分的学生学习较为积极刻苦,但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基础长时间的难以夯实,自我较为迷茫。

(2)学习热情不高。

与之相反的是另一类思维较为活络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较差,通常就是敷衍了事,理解与创新能力较强,但在对物联网技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自身的创新思维较为偏颇,难以落到实处,甚至自暴自弃,耽误学习的时间。

(3)学习态度消极。

不可否认,中职生中有一部分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对于枯燥的知识丝毫提不起兴趣,但迫于父母的压力,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或假意学习,实则身在课堂,心已神游,这类学生本身对于物联网的认知不强,父母也只是看中了物联网的前途,对于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几乎没有。

二、中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的施行措施

结合以上的物联网市场需求与中职生的学习弊病,可综合进行物联网的人才构建计划,采取针对性的人才培育模式,考虑到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推出以下的施行措施。

1.高职衔接继续深造

物联网的知识内容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学好的,物联网关系到庞大的知识体系,中职阶段学生接触的只是九牛一毛,且中职生在就业后,学历不高,学习的时间较短,难以适应物联网的快节奏,很快被物联网淘汰,可构建与高职衔接的模式,在3年的中职教学后,可根据学生的基础,为学生的高职升学做好准备,从目前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利用率来看,中职高职衔接的学生,在就业后,自身的物联网技术能力与认知水平都普遍的高于中职生,且其发展的态势与速度也将中职生抛之脑后,虽然仅有2年的高职深造时间,但对于学生来说,在年纪较小的时间里,进行知识的巩固,能够为后续的物联网就业提供更强的保障,中职院校自身没有高职办学能力的情况下,可联系有关的高职院校,使得学生能够直达高职,同时也为学习不积极的学生敲响警钟,為其提供上进的动力。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规划

在中职教育期间,除了第一年的基础巩固,到了下一个学年就可以让学生到有关的单位跟岗学习,采取现代学徒制的培育模式,联系当地的物联网企业,可进行双向的选择,物联网企业来校面试,学生也有自主的选择机会,结合已有的中职所学知识,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适应物联网的实际工作要求与强度,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学生心中有了就业的目标,有助于教育的定位,同时也规避了中职生在就业后与职业格格不入的问题,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打造校园工作基地

除了基础理论的灌输外,校园应开辟一块物联网的实验基地,让学生在课堂或者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模拟的物联网操作,由于物联网与计算机等新型的设备有关,学生必然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操作基础,通过校园基地的构建,为学生的专业定位提供思路。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物联网专业在教育的定位上,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诉求与目前的物联网市场动态进行考量,通过理论夯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内实验等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自我定位,也为人才的培育方向找到指引依据。

参考文献:

[1]蒋冯辉.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物联网专业课程开发实践研究[D].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5.

[2]钱琴梅. 浅谈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职业, 2017(8).

[3]高立静. 浅谈物联网产业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J]. 职业, 2013(14):172-172.

[4]李敏.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农家参谋, 2017(18):191-191.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