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8-14卢敏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有效性

卢敏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了极大差异,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实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颠覆性改革。但想要在新时代下获得教学的不断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是必经的途径,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对新课程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开展了论述,希望能够有助于我国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指的是学生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加多样化的能力。这一目标是难以在陈旧的教学方法下达成的,还需要学生进一步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以自主、合作为主要的学习模式,获得数学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互换是新课程中提出的最具颠覆性的理念之一,彻底打破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改变了我国长久以来沿用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需要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控整体的教学进度,但具体的教学过程、问题的生成和探究的过程还需要学生来自主完成。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绝对自由和开放的空间,给他们创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的问题,点拨他们的思路。最常用于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可用于一些具有争议性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切不可直接总结结果,告知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变为记忆型学习。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知识,用数学化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这一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施行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其对于增强学生的数学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学习效率都体现出了明显的效果。光是数学教材中有关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已经有许多,教师还可自主创新,结合知识点,将各类社会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要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比如我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在长方体模型和图形中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得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

三、使理论知识形象化

高中数学知识抽象化、概念化等这些特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立足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联系学生的实际,把数学知识具体化、通俗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创设一些情节,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在学习简单随机抽样中,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步骤,我举例买西瓜时,为了判断西瓜熟了没有,可在西瓜上挖出一小块尝尝;做一锅汤,要品尝汤的味道,先将锅中的汤搅拌均匀,然后取一小勺来品尝。一小块西瓜、一小勺汤,常能表明整个西瓜、一锅汤的味道怎样,与此类似,为了了解政府部门、工厂、学校、商店等某个整体的特征,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在随后的教学中,学生理解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步骤后,我出了这道题:为了了解本年级的1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采用哪种抽样方法比较恰当?简述过程。这道题的抽样过程如下:第一步,随机地将本年级的1000名学生编号为1,2,3,4,……,1000。第二步,将总体按编号顺序均分为50个部分,每部分包括20个个体。第三步,在第一部分的个体编号1,2,3,……,20中,利用简单的随机抽样抽取一个号码,如18。第四步,将编号为18,38,58,……,978,998的个体抽出,组成样本。

四、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书本上的数学知识由抽象变形象,由难变易,由静态变动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課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的立体图形较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画在纸上除正面外,其他几个面看上去并不像是标准图形,而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使其他几个面也能变成标准图形,学生就会容易了解长方体各个面的特点和棱、顶点的特点,通过分割、移动、闪烁、旋转,把特点一一提示后,使长方体的特征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印象深刻,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体积等实际问题碰到困难时,脑中就会浮现出屏幕上长方体出现时的情景,从而使问题化难为易。同时,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5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也可以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深讲所举例子,提高授课效率。

五、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为此教师必须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潜心钻研,勇于探索,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安成吉,安东日.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5).

[2]缪洪荣.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2).

[3]王保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12).

[4]顾晓会.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J].学周刊,2015(8).

猜你喜欢

新课程高中数学有效性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