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初探

2018-08-14阿勒玛古丽·阿勒格斯别克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培养教育提问能力有效策略

阿勒玛古丽·阿勒格斯别克

[摘 要]数学知识具有典型的抽象特征,是小学生必须接触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在深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研究中发挥出更大的主体优势,顺利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思维活跃度不足,自学热情普遍不高,教师始终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求他们通过死记硬背概念、公式,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时常忽略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与消化,这就造成了课堂提问教学实效性的明显降低,学生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更是非常有限。为此,笔者特意进行了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教育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能力;培养教育;有效策略;研究

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必须把学生看做主要的指导对象,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研究新的方法,探索新的途径,全心全意服务于全体学生,以促进他们学科成绩与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选用有效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让小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他们才有机会真正的学好数学,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彰显人生的最高价值。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设计任何教学方案,组织任何教学活动都要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满足他们的不同要求。

一、鼓励学生勇敢提问

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遇到困难、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常常表现的十分迷茫,脱离教师引导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探究思路局限等情况,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热情就会有所下降,教师后续教学计划实施起来难度较大,效率较低。鉴于此,教师就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深度整合课程资源,重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融合多种趣味元素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大胆放飞自我,走向新的成功。让学生敢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不同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对提问时过于紧张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重点鼓励;对不敢在公众场合提问的学生,教师要选用个别提问法,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对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将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指导学生去思考。

二、创设和谐问题情境

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而且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引导、鼓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l”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长方形纸张。折出它的1/2来,折好后,让同桌的同学比较大小。当学生比出大小后,教师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有的学生问:“大家折出来的都是纸张的1/2,为什么大小不一样呢?”教师表扬这位学生问得好,并让学生把自己的长方形纸张再进行比较,得出:每人拿的长方形纸张大小不一,单位“1”就不相等,所以1/2也不相等。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采用连续追问法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某项问题在获得了肯定性或是明确否定的回答之后,则会顺着思路而对问题展开更深的追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常常会驱使他们对一个问题必须要刨根问题,通常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便是直接提问“为什么”,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表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在看到这一课程题目内容时,你最想从本节课中学习到那些知识呢?”学生们则七嘴八舌的抢着回答,有的说是:“我想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表面积是什么?”,对此教师便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直到有的学生提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呢?”,便可导入相应的课程内容。通过这样不断的引导学生连续追问,可促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产生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也将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起到極大的促进作用。

四、学会灵活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地从数学角度提出相应问题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问题解决的核心是要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提出、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全面发挥,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指导学生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使每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力都得到全面发掘,也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和价值。如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是否相等”,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讨论如何来证明圆柱两个底面积相等,并鼓励学生通过剪、量、叠等多种方式来证明。如可将圆柱上下两个底面叠起来,观察其是否完全重合;也可以用现有工具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半径和周长是否相等。这样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五、树立学生提问自信

树立学生的提问自信是保证学生敢于提问的基础。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都是因为缺乏自信而不敢提问,为此教师必须要树立起学生的提 自信。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提问,给予他们提问的空间和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学生提问后,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提问是受到教师认可的,以此来构建起学生的提问自信,让他们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做到敢于提问、乐于提问,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也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创造条件。

六、结语

总之,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十分重要,培养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我们要积极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措施,从而帮助学生提问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金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4)195-195.

[2]季忠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上旬刊),2014(5)252-252.

[3]古淑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90-90.

猜你喜欢

培养教育提问能力有效策略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教育微论坛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协同式创新探析
要多做些培养教育工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