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2018-08-14张小冬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张小冬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是数学学科特征的客观要求,借助数学教学的契机让学生能够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并在实践中形成数学思想,最终实现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养成。但是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还是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教学需求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应用能力养成提供契机。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养成策略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数学教学的应用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并且他们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对事物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就要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物着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认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去编题目,自己列式计算,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情景化,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中去。针对每一节课的内容不同,教师还可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游戏和故事,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比和比例的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比、比例、比值的概念和知识的运用模糊不清。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概念。上课伊始,我拿出准备好的糖块和一杯水,学生们看到我这些道具很好奇。“同学们,我这里有5块糖,一共是30克,这杯水是300克的,大家帮我分析一下,糖放入水中后,糖水有多重?”问题一出,学生们立刻大笑起来:“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呀,一共330克呗。”我在看到学生们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说:“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看起来难,我们就以这杯糖水为例来层层剥开比和比值這节的真面目。”随后,我不断引导学生从比的定义为突破口,自己小组探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以游戏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也较为普遍,如果能够适时融入游戏元素,则小学生学习兴趣更容易被点燃。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一教学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是村长”的分地游戏,每一个小组组长扮演村长的角色,将本村所共有的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进行划分,鼓励学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合作得出相应答案。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分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图形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学生很快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利用不同数学条件,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和推理的习惯。让学生掌握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深刻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寻求多种解法,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桂花树的正方形木台四周都要摆上10盆花,共要多少盆花?(通过展示校园中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创设情境,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生1:40盆,生2:36盆,师:到底是36盆还是40盆,要知道哪个答案是对的,怎么办?(让学生互相争论)请同学们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来验证到底是需要多少盆?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说一说你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反馈:你是怎么想的?(先把学生的方法都出来,再讲评每一种方法)生1:10×2=20,8×2=16,20+16=36;生2:10-1=9,9×4=,36;生3::10-2=8,,8×4+4=36;生4:10×4-4=36;通过训练,学生学会多向思维,就能开阔思路,使思维敏捷,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应用化的作业开放尝试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巩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作业上进行强化也是有效方法。可以采用的作业形式包括:第一,数学课外调查。数学课堂教学完,可以采用数学课外调查的形式来布置作业。例如:学习了比例后可以让学生将每个月的水电费支出设计成比例形式来表示;学习了正方形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房间的地板砖情况。第二,数学日记形式。每节课学习后都要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样学生能够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同时也融合了语文学科的知识。数学的发展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作业的布置也要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体现了知识的实际操作意义,为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自动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条件。

五、结语

综上,基于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利用数学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不科学,则学生会产生厌倦,教学效果也不能达到理想水平。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应用能力养成作为重要教学任务,最终促进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迎华.浅谈小学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3(03):77.

[2]徐文萍.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实践谈[J].学周刊,2015(33):104.

[3]韩兆新.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教育,2017,12(04):258-259.

[4]徐丽颖.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运用[J].速读周刊,2015,34(04):65-66.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