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办法探究

2018-08-14刘乐昌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现状意义

刘乐昌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在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要切实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从而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探究了夯实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办法,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意义;现状;有效办法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运算能力是首先要掌握的关键学习技能,只有切实掌握这项数学技能,才能对未来的继续学习和实际生活产生积极的帮助。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教师也应该把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作为一个教学核心任务,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将此作为基本目标,深入分析小学生运算能力差的原因,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逐渐夯实学生的运算能力。

1.运算习惯不好(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但很多小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运算过程混乱、对相关法则和规律掌握不清,使得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或者是学生在演算的过程中,直接在课本上、试卷上或者是作业本上进行演算,甚至有时学生直接在手背上进行演算。

2.基础知识不牢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会牵扯到方方面面,尤其是以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为重。例如,数学的运算会和各种运算的法则、运算规律息息相关,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连最基本的法则和规律都掌握不清,又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运算呢?就当前实际教学而言,基础知识的不牢固,是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最重要因素。

3.对计算工具过分依赖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依靠自己,但是在现代信息社会的背景之下,各种计算工具层出不穷,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作业过程中,往往容易过分依赖计算工具,而失去自身应当具有的计算能力。学生在数学计算上出现思维惰性,且不愿意自主计算。

一、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办法

1.理解算理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最为重要的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原理的教学,让学生认清计算的本质,抓住计算的要点,从而实现计算能力的提高。第一,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现计算过程原理。不论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其计算过程并不是得出结果,而是要反应过程中数量的变化,因为计算本质就是数量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明确其变化过程,教师依据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计算原理演示动画,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实现理解。比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还剩多少”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形象,通过“狼捉羊”这样一个环节,通过羊的数量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加减法的本质;第二,利用角色表演,理解计算的先后顺序。在计算中,存在先后顺序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同时具有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式子中,需要先对乘除法进行计算,然后再对加减法进行计算。为了让学生对计算顺序形成理解掌握,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角色表演的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等角色,就谁先谁后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样一个角色表演活动,参与表演与观看表演的学生自然就可以对计算先后顺序产生深刻认识了。

2.算法多样化中的最优化

对于数学运算来说,虽然说有很多的运算方法,但应该选择其中的最优化方法,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比如有部分数学问题是文字类型的计算题,这就需要学生对题目意思进行理解,这时利用线段图,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效率。比如题目:“小刚从家去学校,刚走出500米,接到爸爸电话,让他回家一趟。走了300米,爸爸又来电话说不用回来了,于是小刚又往学校走去,走了800米就到学校了,那么小刚家离学校有多远?”对于这个问题,采用线段图,就可以画出图形,这就可以清楚明确数量关系变化,从而得出500-300+800=1000米。具体的图形如下面所示:

家 500米

300米

800米 学校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巧妙利用数字的差倍关系、整数关系简化计算。比如对于98-85+2这样一个式子,利用整数关系将98写成(100-2),如此原式就可以写成100-85+2-2,后边+2-2可以抵消,就可以得出100-85=15。

3.重视口算能力培养

针对当前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过分依赖相关计算工具的现象,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不再依赖计算工具进行数学计算。而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定的计算技巧,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在提高口算能力的同时,促进自身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4.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良好的计算习惯,则对学生今后的學习和生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和监督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步骤计算习惯,就如同写作文需要列提纲一样,学生在计算时,应当养成良好的审题、计算和验算习惯,只有学生严格按照相关步骤进行计算,方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度;其次,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书写规范习惯,要将演算纸和其他的作业本分开,改变传统乱写乱画的不良习惯。

二、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之上,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和实施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夯实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佩 .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4(27):207.

[2]邵丽文 . 浅谈夯实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办法[J].学周刊,2015(08):125.

[3]刘玲 . 夯实计算能力 实施高效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7(04):80-81.

[4]郭莉莉 . 扎实学习夯实基础——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教育:文摘版,2017(01):128.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现状意义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