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8-08-14施利花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小学

施利花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较“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更优化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上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借助小组的基本形式,通过小组同学的自主、交流、互助、合作等方式的学习,以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为标准,以小组总体学习成绩为评价依据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讨论的平台。为此,我校积极推行新课堂模式,大力倡导“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可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搞好小组建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一、认识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1.可塑性强。低段的学生由于入学时间比较短,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上升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小天使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期望与惊喜。他们有很强的向师性,愿意模仿老师的语言、行为是潜在的学习活动组织者;他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所顾忌地呈现自己的观点,更愿意在自己的团队中承担重要的任务等等,是很好的学习者。这些都是我们在组织学习活动中所非常重要的血液,因此抓住学生这一关键时期进行共同体的建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新型的学习观念是很有必要的。

2.能力均衡性。小学低段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每个学生都会认为自己学得很棒,学习自信心很足。同时,家庭教育的差异造成能力(识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差距不明显。让他们能很快地融入新的学习集体中。在整个团队里,他们能很积极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很认真地进行观点的表达,体验学习的快乐。

3.从众性。小学低段的学生性格天真烂漫,知识面的限制,自身对事物认识的制约等的原因,他们很容易接受大众化的观点,认为大多数的即是对的,缺乏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这在很大的程度也制约了学习活动中共进、相长的主动性。同时,也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判别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合作学习的开展

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教师而言,我们的学习活动步骤也不尽相同。我们却有其一般的活动程序:教师导学——独立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巩固提升。

(一)教师导学。基于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瞬间记忆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把一个学习内容整个呈现给学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此在教师导学部分,要做的主要目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步骤,通常通过助学单提示学生活动。以解决问题类为例,助学单设计如下:

1.请你认真看图,想一想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什么数学问题,请你写下来。

2.请试着通过画图或者文字的方式表示题意。

3.请独立列式解答题目。

(二)独立学习。在这一环节主要完成的任务是:独立思考,形成想法。这是共同体活动最基础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助学单,帮助学生独立地开展数学活动。

独立思考,这是一个学生大脑活动经过分析、判断的过程。就是根据学习提示回忆已学知识的回忆,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怎样解决这一新的研究主题。

形成想法,就是依靠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可以用图画、算式、句子等形式表现出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

(三)小組交流。在这一环节主要包含两个任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对同伴的发言表示赞同、反对,做出补充;形成小组统一的意见。通过两个方面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生交流、生生互动,是共同体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第一个任务中,我们要求学生有序发言、认真倾听。通过有序发言,让潜力生优先,这样并不会遗忘任何一个学生,保证学生全面参与;着力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通过听同学发言,看自己的思考结果,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通过听发言,再反馈的活动,避免重复,明确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在第二个任务中,学生在只有一个结论的情况下能够很自然地得到;在数学中存在不同的解题思路或方案时,对低段的学生而言就不会很顺畅,需要老师及时引导活动,充当学习合作者的角色。

(四)合作探讨。这是共同体学习中,体现师生互动的一环。这一环节的来源有以下几种情况:根据学习内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提炼、总结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某个学生(小组)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这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中,我们要集中力量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能力的发展等数学本质的东西,实现精讲、提升,努力实现教师合作者的角色,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决定权来源于学生,课堂活动的实施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真正构建成为一个积极主动、交流互动、教学相长的平台。

(五)巩固提升。在这一环节总普遍的内容组成是:基础练习、巩固练习、提升练习。课堂组织形式则是灵活多变,总体遵循一个原则,尽可能地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搭建平台,实现学生生生互动,共同发展。

基础练习和巩固练习部分的处理方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校对答案,教师巡回辅导有困难的题目,多数同学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

三、教学建议

1.做好细节,培养合作学习习惯。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还处于形成期,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需要切实做到:具体、精心。具体要求教师对孩子的习惯进行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比如:倾听应该怎么做才是认真倾听;交流发言应该怎么站,怎样说话,音量大小等等问题。给学生一个具体可以操作的方法,逐步养成习惯。精心是指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要用少数学优生的能力代替全班水平,根据学生发展的状况做好分层次培养。

2.做实监控,提高课堂活动效度。小学低段的学生处于萌芽阶段,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尚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构建一套适合低段的评价课堂活动评价体系,做实监控工作。比如:独立学习怎样才更好;小组交流怎样参与,怎样交流,怎样动手等等这样的行为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构成监控活动的主体,把要求内化为行动,提高课堂活动的效度。

3.深入反思,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共同体的建设需要我们深入去研究、去思考、去实践。没有了问题意识就会缺乏探究精神、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让我们的改革处于静止和瘫痪状态。重视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经常地有意识地观察发现,努力地追寻探索有效的数学课堂共同体构建方法。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小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