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及其理论价值探析

2018-08-14李沐阳

山东青年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

李沐阳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多次深入基层调研,针对精准扶贫中的发展目标、领导主体、实现方式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成为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战略指南和行动纲领。深入贯彻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戰略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的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纲领和实践指南,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

一、“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原因及时代背景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农村扶贫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通过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土地基本经营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部分人和部分地区已经先富起来,按照当时国际扶贫标准,我国已有6亿多的人口摘掉贫困的帽子,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不均衡增长,导致了中西部大量贫困地区的出现。针对区域性、整体性的贫困问题,199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贫对象瞄准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区,而且多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1]“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我国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国制定了新的扶贫战略,先后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等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国家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贫困标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2.9亿,年均减少2965.7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7.2%。但是,这一时期以瞄准区域空间为扶贫对象的大水漫灌式扶贫,依然存在对贫困人口摸不清底、扶贫工作针对性不强、项目和政策资金指向不明等突出问题,至2012年底,我国还有9899万人口没有脱贫,我国的扶贫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贫困地区进行多次调研,并多次对精准扶贫做出重要论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及完善精准扶贫思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2013年11月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了“扶贫要精准”这一科学论断,并指出“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把工作要做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2]。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区老区进行调研后,明确提出“当年苏区老区人民为了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不惜流血牺牲,今天这些地区有的还比较贫困,要通过领导联系、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3],扶贫工作方式开始由大水漫灌式转为精准扶贫。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深入重庆、江西、宁夏、河北、山西等地进行调研,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又做出了一系列深入的阐释,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二、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内涵丰富,其基本构成内容包括精准扶贫的发展目标、领导主体、实现方式等,几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具有时代性与创新性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精准扶贫的目标使命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要覆盖到贫困线以下的每个贫困地区每个贫困家庭。习近平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4]。精准扶贫不是简单的帮钱帮物的扶助行动,仅仅实现“数字脱贫”的目标,而是确立了综合性的发展目标。从个人层面来说,精准扶贫在实现贫困个人物质脱贫的同时,还要实现心理脱贫和教育脱贫,实现贫困户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层面来说,精准扶贫不仅要实现经济目标,还要实现文化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文化目标和生态目标。从时间节点上来说,精准扶贫首先要完成脱贫的使命,其次要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最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精准扶贫的领导主体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依靠党的领导,着重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其一,强化扶贫工作领导责任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中央统筹、省总负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4]要在扶贫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创新强化责任机制。从中央到地方逐级签订责任书、立军令状,建立一个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其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基层党组织同贫困户联系最为密切,同时也是传达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起来的强有力的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5]实践证明,引进优秀人才如年轻干部、高校大学生到基层党组织,及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到贫困村指导工作,利用其社会工作经验和经济管理经验提升贫困村的管理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决定作用。

(三)精准扶贫的实现方式

其一,要贯彻“六个精准”的要求,提升扶贫实效。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期间明确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即“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6]。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首先,要搞清楚“扶持谁”的问题。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家庭,明确贫困人口数量、基本贫困程度、真正致贫原因。其次,要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靶向治疗、精准滴灌。要因地制宜的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7]

其二,以超常举措和创新精神推动扶贫开发,确保如期脱贫。我国要在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和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时间非常紧迫。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8]“超常举措”就是要积极探索扶贫工作的新模式,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采取力度大、针对性强、效果更直接的措施,加快貧困群众的脱贫步伐。“政策组合拳”就是要注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的结合,通过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带动贫困户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贫困户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帮扶政策,以保证最佳效果的实现。

其三,要注重精神扶贫,既要“扶志”又要“扶智”。扶贫先扶志,习近平总书记早在1992出版的著作《摆脱贫困》中,就阐述过扶志对于扶贫的重要性。没有强烈的改变贫困现状的意愿,完全依赖外部的扶持、救助,这种精神层面的贫困,是经济贫困的根源之一。因此,治贫先治人,扶贫先扶志。在精准识别贫困人群,优化整合扶贫资源之后,除物质资金上的帮扶,还要加强“精神扶贫”。在脱贫工作中,要使贫困户要在头脑中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想法,而要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扶贫还要扶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9]要深入推进贫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普通高中免费为关键,加大财政投入资助贫困学生,做好乡村教师计划,提高“特岗教师”待遇水平,践行教育精准扶贫理念,构建完整的教育扶贫体系。

其四,凝聚社会力量,切实形成社会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广泛力量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10]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大力鼓励和发展专业性的民间团体参与扶贫工作,提高社会关注度,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其五,借鉴国际扶贫经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11]。在合作共赢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的扶贫工作离不开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如借鉴国际上社会安全网计划中的主要减贫项目“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在提高贫困家庭收入、健康和教育水平的做法;借鉴发达国家“福利到工作”战略在增加贫困人口就业降低贫困发生率方面的举措等。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减贫经验也为世界贫困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力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我国的扶贫攻坚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丰富了社会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认识,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经过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深化,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使精准扶贫上升为全社会的共同奋斗目标,推动了我国的反贫困事业的深入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理论。

首先,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反贫困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阶级的赤贫状态进行过深入剖析,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使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同富裕,进入共产主义,从而解决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进行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我国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全面继承和发展。

其次,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反贫困理论,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新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7年5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7年底的3.1%,下降7.1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在世界外部贫富分化严重、脱贫工作举步维艰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脱贫攻坚战的巨大胜利,这其中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维护了社会稳定。其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通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全社会多元主体的综合扶贫体系。精准扶贫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彰显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能够切实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发挥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世界的和谐稳定。

(三)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尤其是在农村贫困地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助推多种扶贫方式的实行,推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尽快补齐这一民生短板,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通过产业扶贫,向农户提供原料、资金、技术等支持,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同时可以推动农产品的升级、加工和转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链升级。再次,通过对农业进行模式创新,如在农村推行电子商务,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了农业的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最后,国家财政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等提供了大力支持,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4,http://www.moa.gov.cn/ztzl/xzgnylsn/gd/200909/t20090923_1356488.html.

[2]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2013-3-5.

[3]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篇[J].党建,2015,(12):5-7,13.

[4]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5-3-8.

[5]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6-18.

[6]习近平.在贵州省调研考察时的讲话,2015-6-18.

[7]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11-27.

[8]习近平.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5.

[9]《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版:29-30.

[10]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篇[J].党建,2015,(12):5-7,13.

[11]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0-17(01).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北京100083)

猜你喜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途径
坚持绿色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