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织锦汉字纹分析

2018-08-14卓安翼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6期
关键词:黎锦传承汉字

卓安翼

摘 要:黎族是我国海南岛本土的古老民族,历史上,黎族一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却拥有着不同寻常的织锦技艺,因此将生活、劳作、自然万物,以丰富的织锦图案来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汉字纹的出现愈发增添了黎锦的神秘感,据此,通过对出现在黎锦上的汉字研究,能更好的体会黎族祖先的文化与内涵。

关键词:黎锦;汉字;传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6.083

0 引言

黎族的文化特征有着明确的地域性,几千年来黎族人民生生不息地辛苦劳作与生活,创造出了璀璨的民族文化。黎锦通过其变化奇巧的图案充分体现了黎族的历史和文化,民族习俗和审美趣味。然而目前对于图案的研究颇多,对黎锦图案中罕见但的确存在的汉字纹却鲜有提及,黎锦作为黎族独有的史书,为什么会有汉字出现在其间?笔者通过几类已经出现的汉字纹来分析汉文化与黎族文化的交融,更进一步推进黎锦文化的前行并找出黎族文化所蕴藏的现实意义。

1 黎锦特征

黎锦工艺上有着黎族人民自己独特的技艺,从纺织工具到原料都源自于大自然,仅仅在绣法上面就有:素绣、彩绣、连物绣、贴布绣、花边挑绣、盘绣、双面绣等七种绣法。对于纺线的材料要求更是严格,通过自然植物以及独特的扎染技术的染制,形成五颜六色的棉线。在色彩搭配方面注重补色关系,但多以黑色和棕色为底,再加上彩线的装饰织绣出绚丽的黎锦。

黎锦图案的构成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元素,通过它们各自的大小、长短、形态等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方向、构成等创造丰富的造型。在图案构成中,点的应用很少,线的应用最为广泛,是支撑图案骨架的主要元素。

黎族织锦艺术中许多图案都有着高超的艺术手段,其艺术特征可归纳为单纯与纯洁、夸张与强调、形式与秩序、抽象与象征。黎锦上有着丰富多样的图案花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黎族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黎族内部形成了若干个不同的语言部落群体,按照方言区分为哈、杞、赛、润、美孚分为五大方言区,由于生活环境、礼节、语言以及受汉文化影响程度的差异,所以这五个方言区在黎锦与黎锦服饰上风格与款式各有不同,这同时也是黎锦样式、图案、色彩、寓意丰富多彩的主要原因。从收集和调查各类黎锦实物统计,大约有150多种图案纹样,可大致分为动物纹、人纹、植物纹、几何纹、文字纹、自然景观纹六大种类。

2 汉字纹由来

历史上,因为黎族没有自己民族文字以至于汉字纹黎锦十分的罕见,所以显得尤为珍贵。一件拥有着百年历史的黎锦——编织有“黎族千言锦书”的筒裙相传,符氏曾祖外公与曾祖外婆相恋时,曾祖外公将自己周游世界的所见所闻写在纸上赠送与曾祖外婆。但是由于曾祖外婆不认识汉字,所以曾祖外婆就按照汉字的模样,将汉字织在筒裙上。这也许正是汉字与黎族织锦的首次结合。

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的“黎单”,“黎幕”宋代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可知黎族早已在宋朝之时就已经受到了汉族的文化影响,因为黎族是一个有着丰富语言却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汉字对黎族带来一定的影响。织锦图案因此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黎族妇女将汉字融于传统的织锦当中,有些图案逐渐采用汉字符号。体现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黎族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吸取外来优秀文化结合本土的传统织锦文化创造出黎族汉字纹图案。黎族织锦汉字图案中有喜字、福字、禄字、寿字、万字等。这些汉字纹样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能够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3 汉字纹中“万”字与织锦的融合

3.1 “万”字纹

汉字纹中“万”字据名著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一书中,小丫头万儿的母亲梦见“卍”字织锦,就给女儿取名万儿。过去,人们在木窗上镂刻出卍字纹,在锦上织出卍字纹,连绵的卍字构成的几何图形,用来象征富贵绵长,永不断头。“卍”字纹在黎锦花纹图案中,是一种特殊的主体装饰花纹,从宋代起黎族民间一直采用这种外来的宗教符号标志,作为织锦艺术装饰的主体花纹图案,对于“卍”字纹的说法也是多种多样。特别是在明、清时代民间甚是流行。“卍”字纹系是古代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宗教认为“卍”字是宇宙太阳和火的象征。而“卍”字纹在梵文中,意思为“吉祥之所集”,它是释迦摩尼胸前所现的瑞象。唐代武则天长寿两年,把“卍”字采用为汉字,读为万,寓以吉祥、万福、万寿之意。

黎族织锦花纹图案上的“卍”字纹,经过巧妙的组合互相连锁衔接,向四端延伸旋回,演变成了许多象形图案,例如织锦图案中的单独“卍”字饰纹、对称“卍”字饰纹、三角形“卍”字饰纹、延伸“卍”字饰纹、连续“卍”字饰纹,在璀璨的黎锦中相互衬托和映照中显得完美无瑕。“卍”字纹的说法在黎族民间中也是流传久远,人们把它视作为吉祥的图案,将它织绣在黎锦中象征着吉祥、平安、长寿。黎族祖先把宗教的“卍”字纹符号标志吸纳在黎族织锦文化艺术中,即是文化交流的体现,更是民族融合团结的象征。

3.2 “福”字纹

“福”字纹样的美不是绚丽多彩的美,而是一种淳朴的美,更是体现了自然美与造型美的统一。早在轩辕皇帝在位时期,人们对世界以及大自然的认知很少,对一切发生的和未知的事情充满了敬畏之心,所以为了祈求平安祥和。轩辕皇帝将甲骨文中的“福”字改为了现在的“福”字,福字在纹样中要求圆满和对称,象征着福气满满的意思。黎族追求与自然相融合,生活源于自然地点点滴滴而福字正体现了天人合一这一点。所以黎族妇女将“福”字运用在黎锦中,与喜庆的图案纹样结合不仅仅丰富了黎锦的内容更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 传承发展黎锦与汉文化交流

从以上出现在黎锦中的汉字纹这个现象可以发现,在远古时黎锦与中国汉字就已经进行了尝试性的融合,经过了近千年的演变已经分不出是黎锦承载了汉文化还是汉文化成就了黎锦。但放眼黎锦当时远传大陆,东南亚甚至欧洲,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趋之若鹜的现实成果来看,当时这种文化间的融合是十分成功的。随着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现代国家的国家软实力屹立在世界之林中,民族文化如同中流砥柱一般展现着它独特的光辉,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大力发展下,那么当今的少数民族文化,当今黎锦艺术的发展就更加能体现出与汉文化的共通性和相容性。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黎锦原始技术慢慢在流逝,这不得已让人们深思。古时的融合如何更好的延续至今,当今黎锦上的汉字纹有更大的研究价值,可以追溯到两三千年前黎族文化与汉文化的交点,黎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一部分,学习借鉴了汉文化,那么汉文化是否也可以反过来借用黎族文化。

5 汉字纹传承及应用

少数民族服饰是中华大地的文化景观,蕴藏不同民族的生活情趣,若想将汉字纹更好的流傳下去,不仅仅是将汉字纹融入本民族文化之中,而应该更多的去发现与汉字纹可以相融的多民族技艺或是现代服饰之中。汉字纹可以尝试性的与现代流行服饰结合,可以从装饰的角度出发将汉字纹慢慢的带入现在的设计中。再将带有汉子纹的黎锦加入现代服饰之中进行跨界设计创意,这样不仅仅传承了黎锦更是进一步的发展了黎锦文化,使黎锦文化突破原始状态进入创新性的融合设计。汉字纹在服饰中的出现不仅仅可以将汉字文化代代相传更可以突出中华服饰鲜明的特色,发扬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本土服饰与品牌,探寻、思索、研究、创造时代新风尚,与时并连,树立设计当随时代,超越时代的服饰观。

6 结语

黎锦中汉文字的出现以及应用可以发现汉文字在黎族出现的时间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可以看出远古时期汉文化的发展与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黎锦汉字纹的发展趋势上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更是中华文化之根本。从甲骨文演变到至今的汉字,将汉字文化代代相传。汉字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字,也可以说是中国的象征符号。汉字文化流传到各国以及各民族之中,增加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各民族更是学习汉字文化,把汉字文化与自己民族的文化融合发展,使汉字文化源远流长。让汉化与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民族文化交融,是研究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内涵的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王学萍.中国黎族[M].上海:民族出版社,2004.

[2]蔡矜良.黎族织贝珍品·衣裘艺术图腾百图集[M].海口:海南省出版社,2007.

[3]王晨,林开耀.黎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12).

猜你喜欢

黎锦传承汉字
黎锦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