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2018-08-14顾婧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创新策略小学语文

顾婧

[摘 要]语文一直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基础性学科,不但具有广泛地实际应用价值,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的提升,而且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以及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在小学教学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需要做出转变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学习状况。本文就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希望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新课程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任何理念的深入和变革都会伴随着和传统理念的冲突和现实的磨合适应,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限制了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当对教学理念做出及时的调整,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能力制定出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通過网络信息教学技术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信息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小学教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最明显的就是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加之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无法保持在语文课堂学习时高度注意力的集中,通过网络信息教学技术则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的吸引到语文课堂学习上,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性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教学案例:在课文《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三国演义》关于“赤壁之战”部分的影视片段,通过播放视频资料营造出古典文化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简单介绍四大名著的作者和主要情节内容,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利于传统文化的传统和弘扬。

此外,在课文《开国大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影视教学资料,学生通过观看1949年10月1日的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纪录片,从视觉和听觉中深层次的体会到当时开国大典的庄严、肃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激动心情,那种深切的爱国热情通过屏幕跨越了时间长河,让学生体会到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主题的把握,在观看纪录片的轻松氛围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增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的学习状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对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将生活元素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过程中,在体会全文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的同时,还应当为学生列举近些年来的主要地震灾害并为学生普及相关的地震灾害逃生知识和相关的自我保护知识,如近些年来的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省岷县地震以及新疆于田地震等,在地震发生时应当快速有序的撤离建筑物,到空旷的地区,来不及撤离时要躲在桌子下面或教室的墙角周围,保护头部和身体躯干安全。

三、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对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视,合作能力可以说是基本的社会技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课文《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学习,四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讨论文章为什么在最后才揭示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老汉无私的精神品格,同时在合作探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根据前后座位进行四人分组,收集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和英法联军侵华时的相关历史素材,和课文学习内容相互印证,体会圆明园作为我国历史中的文化瑰宝具有怎样的价值和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掠夺对我国文化造成了无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合作学习中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四、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培养学生的核心道德素养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并提升学生的核心道德素养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作为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它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学科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德育教学素材,如古典诗歌和经典文章等,通过对语文教学素材的深度挖掘,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案例:在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当时背景下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环境,和周总理十二三岁时面对校长的提问“为何而读书?”时,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紧紧围绕课本,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结语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其中包含了我国数千年的精神文明传承,重视对语文的学习不但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当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和生活化的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农建东.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145-146.

[2] 宗月平.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J].现代农村科技,2015(03):57-58.

[3] 扎西拉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浅析[J].才智,2014(11):69-70.

[4] 魏周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J].甘肃科技,2014(06):43-44.

猜你喜欢

新课程背景创新策略小学语文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