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作文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2018-08-14李凯旋

文理导航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命题创新能力

李凯旋

【摘 要】创新能力培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作文教学要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从命题、题材、立意、布局、评价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然而,放眼现实,与这样的高要求不相符的是,学生非但没有激发出创造性,反而是一种无话可说、无情可表的状态。以作文教学为抓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顺应当前核心素养对高阶思维培养的要求,势在必行。

一、命题创新——贴近生活,有话可写

写作教学通常是从命题开始的,要想启发学生,打造一把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大门的钥匙,就必须从作文文题出发,使学生勇于创造新内容、敢于尝试创造。

教师要深入学生中,使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命题的设置。在原有作文题目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使题目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看到题目想要去写、去表达。例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可命为:《厉害了,我的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网络上经常看到的词语,学生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往往最能打动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再如,《我穿越到年轻的时候》,既能了解到以前的生活,又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去体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任何自己熟悉的人物,甚至是历史人物的生活,以近期流行的“穿越”为切入点,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创造性内容就在不经意间产生,兴趣驱使下的作品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题材创新——创设情景,有感而发

命题解决之后,拓宽学生的写作题材,给学生创造情景,让他们去亲历情境,产生感触,落实在笔上,经历自我感悟后,以期生成创新意识。

作文离不开生活,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并不缺少题材,但学生往往没有留心观察,认为自己的生活千篇一律没有什么值得记忆的,这是生活的麻木所造就的。要打破学生的麻木状态,能够对外在一切有感悟,必须让他们先能够观察生活。每周一篇的随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心一周的学习、生活,记录自己点滴感受,或者是有趣的事情,这样每周交上来的内容才能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每周都有创新的内容,哪怕是不够严谨,也能够在慢慢积累后不断进步和完善。题材在观察和积累中越来越丰富,作文内容呈现出的结果就会更加充实、多彩。

另外,寓言故事、历史史实、名人名言、新闻事件、诗歌、漫画、歌词、格言、成语……诸如此类的内容,信手拈来,改编成喜闻乐见的作文练习题材,给学生“天高凭鸟飞,海阔任鱼跃”的写作自由,创新性思维在改编创作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立意创新——志存高远,破旧立新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是作文写作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心存怨念,看人都不顺眼;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面对现实生活的问题时,以正确的观念面对,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懂得真善美的可贵。这样,教学与育人相结合,才能使作文呈现出的立意充满正能量。

在作文题目出示之后,可组织和指导学生针对题目展开“头脑风暴”,有哪些事情可以写,集思广益呈现出的事件集中在黑板上,然后进行分类、筛选,让学生明确事件选择的广泛性,以免呈现出千篇一律的内容。要鼓励学生打破平常,突破平凡,从平时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或者尝试另辟蹊径,从反面写起,写出不同的看法。比如《晒晒我们班的牛人》,要求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如果写朋友,不妨写一个平时大大咧咧、粗心大意的“女汉子”,在大家没有察觉的时候,悄悄做了许多“细腻”有助于班级形象的事情,这样强烈的反差,才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激发起要读下去一探究竟的兴趣。只要敢于把原有的内容换一个角度切入,就能够创造出新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创新思维也同时得到训练。

四、布局创新——打破定势,精心构建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无奇,更可怕的是平淡的记流水账。作文的布局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而言很难顺利完成。所以,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打破习惯的时间顺序,运用倒叙、插叙的手法,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提高作文布局构思的能力。这样,每个同学的写作顺序都是经过思考、审视后构思调整的,内容虽相同,但布局思路却各俱特色,作文的可读性更强,学生创新性思维随之得以发展。

如描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呈现出一幅幅大不相同的场景。有的同学以倒叙方式讲述故事:“心爱的科技博物馆,再见!我们的每一次相见都让我收获颇多,没想到这一次除了收獲知识,我还收获了一份难得的友谊……”有的同学在活动过程描述中插入了一个回忆片段。显而易见,学生对文章的布局构思有了形象的认识,创新思维的火花不时迸溅,于是出现了种种新颖别致的行文方式,从而实现了布局谋篇的创新。

五、评价创新——自评互评,多媒互动

在创新能力中评价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而这确实是现在中学生薄弱的地方。对于修改作文,我们总是陷入一种怪圈:学生初稿——老师修改——学生抄写。你批我改,学生疲于应付,很少能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每逢写作文,便兴致索然。不妨改变一下作文修改方式,把权力交还给学生。先让学生再读作文,自己进行修改,同时进行自我评价,将对自己作文的点评写在后面。学生回读自己作文的过程,是重新审视自我的过程,也是思维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之间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在阅读他人习作的时候,学生往往能够发现问题,好的一面、欠缺的一面都会有所生成,并且能够对照自己的习作形成新的认知。学生了解了别人的思路,丰富了自己的构想,开拓了思维角度,不同的碰撞可能会产生新的火花,迸发出新的活力。长此以往,学生分享点评时可以相互学习,作文修改意见可以辅助作文写作,学生的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得以有效生发。

核心素养体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创新,作文教学的课堂便会更加丰富有趣,学生便可以更主动更快乐地学习探索,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便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创造性命题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