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精细化管理,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2018-08-14侯树臣

文理导航 2018年4期
关键词:研究型精细化管理有效性

侯树臣

【摘 要】学校是教师工作和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教师是学校的基本组成要素,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同时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把学校和教师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来打造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研究型;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本主义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不仅要培养老师的能力打造研究型教师,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目标。这需要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因此每个教师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的发展过程,教师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学无止境”,教师应该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具备新型的专业知识结构,拥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练就必要的专业技能。

一是倡导精细化管理,以为人本

“以人为本”虽是大家已经知晓的新理念,但是真正在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并非易事。因为这是教育思维的大转变。千百年来,历来是以学校为主,教师为尊,教材为上,考试为重。通过在学校管理中从细从精,把学校的管理与培养老师相结合,从细处着手,从教师的发展为出发点,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把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做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

二是注重培养教师关注课堂细节

在学校管理局,要求教师要注重儿童潜在的智慧,应早期开发。这样的道理,让老师能明白,究竟如何开发,尚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在《钟表的认识》一课,学习了“整时”这个知识之后,当老师鼓励学生动手在学具钟表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整时”的时候,巡视到一个小男孩处,发现他拨出了12时半,问他想拨出几时,小男孩回答说:“7时。”这时老师并没有急着帮他改正,而是举起钟表问,谁认识这个时间?这时很多小朋友举起小手抢回答,其中有个小女孩说出,这是12时半。老师利用课堂上生成的知識,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认识几时半。我深有体会:所谓教学生成,就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的课堂是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它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老师在随机应变中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翟老师遵循学生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根据课堂教学不定期中出现的没有预见到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让学生在共同探究中享受生成,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真是既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又彰显了自己的才华。

三是从社会实践中抓住课堂教学资源

儿童的发展使整体的,儿童不仅生活在学校和课堂中,同时也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中,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各个分立的教学资源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构成有机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在《看图找关系》课中,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公交车在起车、运行、停车时的熟读变化,设计了“十一旅游路线统计图”等环节,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非常轻松地掌握了知识,而且受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这样的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关注社会,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感。学生的创造力、交往能力、图标设计等多种能力得到协调发展,这样的设计有深度,有新意。最后设计的“看图编故事”环节更是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都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折线统计图,学生学以致用。

四是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自主性

新课程强调课堂生活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历程,这个历程是不可重复的。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解决问题,应该经历一个磕磕碰碰、冥思苦想、忽明忽暗、豁然开朗的过程。在真实的课堂中享受学习过程是孩子们的权利。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往往不是一帆风顺,一步到位的,这时的学生很自然另辟蹊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正迎合了科学发现这一过程的需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不应被动地吸收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应在特定的数学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运用观察、质疑、猜想、验证、交流等手段,事先对新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主动建构。不为学生“预设”任何思维过程,不作任何暗示,而是处处顺着学生的思路、想法和疑问,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思考、研究,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了课堂。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张扬儿童创造的天地”。学生积极思维,不仅熟练地掌握乘法分配率,而且还猜想出了许多相关的定律。使儿童的思维活动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积极进行,潜在的智慧得到有效的开发。

学校在注重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也应让教师们加强学习,大胆实践,及时反思,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丰富教师们的知识宝库;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可以为课堂的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背景。教科书的一滴水,就会在教师的知识海洋中变得越来越小,那么在这广阔的背景中,教授教材内容时就会变得更加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教师的一桶活水必须变成长流水,真正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增长智慧的力量、源泉。我在教学过程中订阅了教育杂志,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强化教研管理,把好教师备课关。

教师上课首要的任务是备好课。所谓“功在课前”,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要想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必须在课前多看、多听、多想。做到了解知识体系,确定知识能力目标及情感,习惯目标,研读大量资料。

三、提高研究型教师意识,加强课后反思逐步完善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才能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反思是一种自我教育,它能促使自己的内在品质有所提升,反思更是一个在创造的过程,在这种反思和在创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对待课后反思不会再敷衍了事,二是认认真真的写出这一课的精彩之处,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猜你喜欢

研究型精细化管理有效性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