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班主任的教育探究

2018-08-14高成峰

文理导航 2018年5期
关键词:主动性以人为本模式

高成峰

【摘 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新课和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也是当前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把学生放在教育和管理的中心环节上,赋予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权利,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班级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充分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的提高高中班级管理的实际成效。本文笔者就当前高中班主任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思考,谈谈新时期如何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提高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主任;主动性;发展;模式

一、引言

新课改下,班主任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就是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价值实现联系起来,使教育不仅成为使人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手段,而且成为提升人的需要层次、塑造人的崇高精神的一种途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也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二、以人为本下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的思考

1.物归原主,还学生更多的主动权

所谓的物归原主,其实的就是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能给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更多的去搭配自己的学习机会和时间。通过物归原主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以往,课后的时间教师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把学生课后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当当,在这个过程中,无非是大量的作业,长此以往,让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完全是被动的进行,导致了实际的作业完成成效相对较低。对于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可以联系各科的教师,有效的协调相关的课后时间,减少繁杂的作业任务,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比如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情况中,把原本重复的作业,简化成多种类型的题目,减少作业的量,提高作业完成的质。物归原主的转变,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落实,是学生更多主动权的真实“写照”。

2.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制度建设

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相关的规章制度都是由教师来指定和落实的,其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往往不能有效的体现出学生的意志。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中,让学生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学生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指定某项班级的管理中,教师可以广泛的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有规划地予以弥补,并用健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此加强约束管理,加大制度执行、落实的力度,促进制度符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特征,号召全体认真遵守,并在实践中予以改进和完善,這样一种人性化制度会端正班集体的作风,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集体意识,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才。同时,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不再有心理障碍,而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之上,就像普通朋友一样亲近,这也有利于每位学生对班集体的管理建言献策,促进管理决策的透明化和民主化,形成人人共建班集体的新潮流。

3.科学评价,转变过去的考核意识

在过去,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的是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其考核的内容和范围相对较窄,未能客观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为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模式,以积极的、客观的、全面的考核内容,科学的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的全面性。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认识、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教师印象、学生互评、班级制度落实、班级活动参与等一系列的内容都纳入到考核和评价的过程中,并且把这样的考核与评价的结果与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荣誉、集体荣誉等相挂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考核和评价的内容深刻的融入到学生的心中,全面的提高学生考核与评价的有效性。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进一步转变传统考核内容的“束缚”,解放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主动、更积极,从而推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思维。此外,在新的考核内容和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广泛的听取学生的思维和建议,让学生对于考核和评价的体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以便于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考核与评价的“生态圈”中。

4.理念更新,让班级教学与管理更加趣味

在过去,班主任的教学与管理理念往往相对较为“应试化”,通过班主任自身的“权威性”来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管制”,让学生能给遵从教师的思维和想法,参与到实际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去。所谓理念更新,就是积极的转变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思维,结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过去,高中学科的课堂教学相对较为枯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强。通过理念的转变,充分的落实一人为本的过程,充分的落实“双主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这对于全面提高高中教与学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5.双管齐下,家校联合教育更有效

家长在学生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家庭教育为代表的非正规式教育过程,对于学生的成长举足轻重。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具有基础性的教育功能,能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思想上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思维和态度。家校联合教育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家校联合的教学模式,双管齐下,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情感教育,创新时期师生新“角色”

在过去,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和认识往往是“高处不胜寒”,学生畏惧教师、不敢与教师沟通和交流。由于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敢、不愿意去请教教师,教师也不能及时的了解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阻碍,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怪圈:学生不愿意交流、教师不了解情况,这给高中班主任教学与发展成效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为学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与学生平等的去交流和沟通一些问题,让学生不再害怕提问、不再畏惧答疑,有问题当场解决、有疑问当场给予答疑,不让问题留到课后、不让问题反复“沉淀”,这对于提高高中学科教育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应该主动“放下身段”,尝试与学生做朋友、做知己,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

三、结语

总之,全面提高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成效至关重要。班主任在高中班级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责任,在提高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成效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高中班主任,应该充分了解当前班级学生的综合情况,通过多样化的措施转变传统管理思维,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教育的思维和模式,进一步提高当前高中班主任的实际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家成.论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基于对班主任工作复杂性的认识[J].基础教育,2011(04)

[2]吴振祥.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年10期

[3]麻亭斌.浅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03期

[4]贾玉兰.行走在爱心与智慧之间——班主任管理艺术之我见[J].科技经济市场,2014年12期

[5]贺夫中,曾凡莉.浅谈班级博客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19期

[6]王维令,赖宁.让优秀老师当班主任——“班主任准入制”创新实践报告[J].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5年09期

猜你喜欢

主动性以人为本模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永续债券探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